人物名片:
谢洁瑛,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系教师。2004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是该校航海系第一届女生,2006年硕士毕业后回到航海系船舶管理教研室任职。2009年9月,作为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第一位女性船舶驾驶员加入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一船三站,历时196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2010年7月,参加第四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抵达当时“雪龙”号最北航行纬度——88度26分。
7日下午,谢洁瑛做客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天一讲堂”,主讲了《勇闯南北极天堑》。
南极和北极,因远离普通人的视野而倍显奇异、瑰丽、神秘。在地球两极都生活和工作过的谢洁瑛,分享的内容非常精彩。她讲了科考船穿越暴风圈时的惊心动魄,在冰区航行看到冰山翻身的奇特经历,还介绍了著名的南极探险家和南极目前众多的科考站,以及极光、企鹅等等。“为什么女性可以胜任现在的船舶驾驶?因为没有体力活,现在是电子航海时代。”谢洁瑛甚至说,如果你有一手好厨艺,或者是优秀的医生,也可以试着去报名参加极地科考,因为科考队少不了大厨和医生。
今天是中国航海日,本次讲座也是第15个中国航海日的12项宁波群众活动之一。
南极并不空旷那里布满了各个国家的科考站
很多人想象中的南极可能比较空旷,谢洁瑛给大家看了一张南极地图,上面布满了各个国家的科考站。“从我国的中山站到俄罗斯的进步站,步行只要20分钟。南极目前在运作的科考站超过100个了。”
为什么要去南极?谢洁瑛介绍说,国际上有个《南极条约》,目前加入《南极条约》的已有50多个国家,最初参与起草的国家只有12个,我国于1983年8月加入。“只有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的国家,才能在相关会议上对南极的事物进行表决。当时我国就决定必须在南极建站,有所作为。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
大家如果去南极,肯定会去中国的站区看看,“长城站建在南极圈以外的乔治岛上,处于亚南极区,没有明显的极昼和极夜。那个区域现在有10个国家的考察站,还有个空军站,建有学校、教堂,有一部分官兵带了家属,岛上住的人比较多。”
1989年,我国在南极的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开站,“它有完全的极昼、极夜环境,陆地范围不是很大,站区边上都是海冰。”谢洁瑛说,这两年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昆仑站,它建在冰原上,海拔很高,有4087米,无法通过船到达,所以昆仑站的队员需要雪地车和飞机运送;最新的泰山站是前年建的,是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一个中继站,跟昆仑站一样并不是全年开放,主要进行科学考察的度夏工作。
没有去过别国科考站之前,谢洁瑛觉得中国科考站的位置已经很好了,“后来我们访问了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戴维斯站等,很诧异他们的站区船可以开进去,我们为什么不行?答案就是先到先得。凡是早去的国家,可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那儿选址了,他们经过了很详细的评估,选择了非常好的位置,像俄罗斯选到了磁点,美国人选到了南极点。”谢洁瑛说,中山站的位置不好也不坏,“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中山站已经很漂亮了,里面有很大的篮球场。”
在冰区科考船擦着冰山经过 遇到冰山翻身很危险
“我的第一个航次是从上海到新西兰。船长问我航行中有什么困难,我说每天跨洋航行感觉非常好,但船长说到了冰区你会改变想法的。”谢洁瑛介绍,在冰区,夜航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视线比较差。其实,开船跟开车一样,为了更好地看清海上的其他船只或冰山,夜航的时候,船舱里整个驾驶台都是黑的。
随着冰区里的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厚,水基本没有了,船就走不动了,“我们不敢贸然加速,因为这可能会损坏主机或螺旋桨。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速很慢,一天走不了多远。”
在冰区航行,科考船跟冰山有很多近距离的接触。“船基本是擦着冰山过去的。经验丰富的船员能预判冰山的大小,知道怎么保护船。”
谢洁瑛在船上还看到了冰山翻身。“由于结构不稳定,冰山会不断翻身,上面的结构慢慢下来,底下的圆面翻上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冰山翻身会使水面起浪,这会让船晃得厉害。大家很紧张,好在很幸运,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快到中山站时,“雪龙”号船需要靠自身的重量进行破冰。“我们要全速倒退,留出800米冲刺的距离,跟跑步一样,需要冲刺时用体重把路障撞开。我们的船要往后退,再前进,走不动再往后退,再前进,这是个艰难的过程。”谢洁瑛说,这是“雪龙”号有欠缺的地方,新的科考船“雪龙”二号的破冰能力强了很多。
谢洁瑛所在的科考船还曾经有被冰冻困在文森斯湾的经历。“南极有很多不可知的情况。我们去文森斯湾的时候,天气挺好,第二天想从原路出来,发现已经被冰冻了,船被卡在里面,动不了。每天,船长说微进一下,左满舵、右满舵,开不了再停船,过四个小时再试一下,就这样经历了四五天。当时有人开玩笑说,看看船上的食物和燃油够不够,我们可能要留在文森斯湾过冬了。最后很幸运,大家不断看冰图,船长也不允许我们消极待命,不断启动主机,尝试破冰,过了四五天,突然解冻了,我们都很震惊,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大了!中午我们还困在那里,下午涌浪进来,冰一打开,突然船长说‘起航了’,可以走了。这次经历非常特别。”
电子航海没有体力活 女性完全可以胜任船舶驾驶
“2009年从南极考察回来后,有媒体说我是去南极的女舵手。我在很多场合进行了纠正,我不是舵手,因为我操舵非常差劲,那不是我的本职工作。虽然我会操舵,也必须得会,但是我很少自己操作,船上有专门的水手把舵。我是经常站在舵手后面的人,叫一下口号就可以了。其实驾驶员主要是给命令。为什么女性可以胜任现在的船舶驾驶?因为没有体力活,都被机械替代了,现在都是电子航海。而且女人还有一些天生的优势,比如大多数女性不会晕船。”谢洁瑛就是属于一点也不会晕船的人,她说,“有一天风浪特别大,大家都晕船倒下了,我从一楼船舱到驾驶台,上上下下,一点也没事。”
船过赤道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举行纪念活动,比如拔河,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进行角力,“比赛中,我们还要扔漂流瓶,把一些美好的祝愿放进瓶里。”
在南极钓鱼也很有意思。“我们的航行将近200天,所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在第一个月就吃完了,之后我们就在船上发豆苗、做豆腐、做酒酿,吃的基本是冻肉,大排、鸡腿之类。钓鱼的目的就是想吃鱼。船上下了死命令,每人下班后都要去钓鱼。”谢洁瑛说,在南极钓鱼根本不需要钓竿,拿一根风筝线,系个钩子,再挂一块肉,从船舷上放下去,就能钓到鱼,“大家乐此不疲,钓到鱼也很高兴。不过冷水鱼的味道不太好,而且鱼的头太大、身子很小。”
下令钓鱼也是为了船员们的身心健康。“近200天的航行中,我们在岸上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0天,其余时间都在船上。南极科考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在船上时间长了,还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这时候就要不断地组织活动。除了钓鱼,我还捕过虾和蟹。”谢洁瑛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