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南院门诊楼
一座城市医疗水平高不高,老百姓就医便利度好不好,从三甲医院的数量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宁波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几十家增加到几千家,拥有8家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
今年79岁的原宁波市卫生局局长朱元卿,在任时间14年,亲历了宁波市级医院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在他看来,宁波的市级医院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几代宁波卫生人努力的结果。
市级医院扩容从三十多年前开始
为缓解儿科看病难建立了市妇儿医院
全市医疗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35家,增加到2018年的4252家;卫技人员数量从927人增加到66292人;医疗机构病床总数从556张增加到37315张……今年79岁的朱元卿,从1983年到1997年担任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看到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抚今追昔,老人感慨万千。
朱元卿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的市级医院普遍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到改革开放之初,宁波有了几家大型医院,医疗条件虽有改善,但较高水平医院的数量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宁波市级医院的扩容,正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艰难起步。
如今,年门急诊量超过200万人次的宁波市妇儿医院,是宁波门急诊量最多的医院。有意思的是,当年在宁波市妇儿医院筹建之前,主管部门最担心的是医院的人气不够。
“上世纪八十年代,宁波市区医院里有儿科的医院不多,只有市一院、市三院和鄞州人民医院,有病房的只有市一院。”朱元卿回忆,因为儿科资源紧缺,当年市第一医院的儿科已经不堪重负,夏天一天有500号,门诊看不过来,病房也住不进。
经过充分调研、专家论证后,1985年,宁波市政府决定把当时的明州医院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儿科、宁波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整合,组建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朱元卿回忆,在宁波市妇儿医院成立之前,国内已有6家妇女儿童医院,宁波是第7家。
为了让医院能快速运转,市卫生局决定,把市一院的儿科和市二院的妇产科成建制搬迁,连带人员和设备都搬到了新的宁波市妇儿医院。不过,由于当时市妇儿医院所处的位置周边还有农田,交通不便,要从市中心到偏远的地方工作,不少医生有顾虑。经过多方做工作,最后两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还是服从了大局。
“宁波市妇儿医院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最操心的就是那里的人气,局里派了一位副局长带领一名干部专门在医院蹲点了半年多,就是为了及时解决各种难题。”朱元卿说,为了方便市民看病,公交车在市妇儿医院门口设站,加上方益屏、骆纯才等一批儿科名医的入驻,医院的人气渐渐旺了起来。两年以后,宁波市妇儿医院的运营步入正轨,朱元卿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李惠利医院平地而起
填补宁波东片区大型医院的空白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宁波市区的大型医院大多集中在海曙一带,随着原江东区的居民逐渐增多,1988年5月,市政府决定在原江东区新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改革开放之初,宁波财政不宽裕,多亏有一大批宁波帮人士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大笔捐助,改善了民生投入。”朱元卿说,听说家乡要新建医院,港胞李惠利先生决定捐资3000万元港币,这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笔捐助。因此,市政府决定把市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命名为李惠利医院。
“为了让新建的医院快速运转起来,加上有了市妇儿医院筹建成功的经验,市政府决定从市第二医院分流部分科室和人员到李惠利医院。”朱元卿说,当时市二院的七个科室成建制调入李惠利医院,包括人员、设备等等。市二院其他科室也分流一半人员去,最后累计从市二院分流人员近300人。
“那个时候真是压力大,晚上都睡不好觉。想着如果李惠利医院办不起来,二院元气大伤又上不去,相当于搞坏了两个医院,我们没法向宁波市民交代。”朱元卿说。
1993年6月22日,李惠利医院正式开诊,最初核定住院床位200张。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朱元卿和时任李惠利医院院长的胡嘉存一起专程到上海,邀请宁波籍名医张志樑来甬工作。名医的引入,加上市二院大批医护人员的加入,仅用三年时间,新成立的李惠利医院就步入正轨。
医院整合新开速度加快
宁波三级医院数量全省第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城市的扩容,政府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宁波市级医院的整合和扩容继续推进。
2000年10月,宁波市第三医院正式改制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19日,李惠利东部医院正式运营;此外,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自改革开放以来纷纷扩建,医院规模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扩容了好几倍……据统计,2018年底,宁波市已有医疗卫生机构4252家,其中医院170家,包括三甲医院8家、三乙医院12家,三级医院数量、三甲医院数量均居浙江省首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