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荣 记者崔引摄
征地拆迁、基层信访,即便是局外人也知道这是社会基层治理中的两块“硬骨头”。不仅要“破题”,而且要“破好题”,北仑区新碶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斌荣靠的是不断创新。
创新背后,是基层干部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对“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身体力行。
“拆不拆,老百姓说了算”
朱斌荣是2015年再次回到新碶街道当党工委书记的。这也是他第二次到新碶街道任职,早在2000年,他曾在街道纪委工作过一段时间,同时还负责过街道的征地拆迁工作。
“重回故里”,朱斌荣刚好赶上新碶街道的“第三次开发高潮”。这次征拆主要集中在城中村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也就是所谓的“农拆”。
如果说征迁是被喻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那么“农拆”就是“难上加难”。和产权明晰的“城拆”相比,“农拆”面临的违法搭建、老屋认定、人口计算等问题,无一不棘手。
2016年5月,随着征迁工作的正式启动,新碶街道成立了全区首个阳光征迁服务中心,创新地提出“阳光、模拟、分块”征迁的新模式。
其中,所谓“模拟”,做法类似城市棚改。模拟征迁协议签订率若是达不到95%,则征迁随之中止,且较长时间内不再考虑启动征迁;反之,则进入正式征迁环节。
如此一来,拆不拆,就变成由老百姓自己来决定。
所谓“分块”,指的是将整个征迁地块分成若干片区,片区间相互“竞争”,以促进征迁的整体推进。
在算山村齐毛贝庄“城中村”征迁中,毛贝片区80户村民100%签订模拟征迁协议;齐家片区70户村民中有6户迟迟不肯签订协议,模拟率未达到95%。
眼看该地块的征迁要被按下“暂停键”,齐家片区的不少村民都急了,主动当起征迁宣传员,帮忙做通这几家的思想工作。
无论是“拆不拆,由老百姓自己决定”,还是“村民主动当起征迁宣传员”,在朱斌荣看来,“都是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种创新探索。”
成立阳光征迁中心,实行阳光、模拟、分块的征迁新模式,由老百姓“当家做主”,对街道负责征迁工作的干部以及村干部来说,却是越发“压力山大”。
征迁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晒在“阳光下”,对干部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征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对干部的定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社会协同助推矛盾化解
作为一名在基层“摸爬滚打”30余年的“老”干部,朱斌荣在2015年到新碶街道当党工委书记时,十分明白自己所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局面。
新碶街道作为北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商贸核心区域,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约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体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使得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多,社会矛盾突出。
压力,到朱斌荣的肩上,反倒成了动力。在他看来,历史从来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同样是在2016年,新碶街道率先在全区成立首个街道“法治治理促进中心”。
该中心承担的主要职责就是整合公益律师、司法调解员、人大政协等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指引、社会调解、协商民主、道德教化、心理疏导等手段,承接普通调解不成的矛盾。
发挥社会组织的“正能量”,参与社会治理,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百灵鸟”的老兵优抚项目通过“项目+治理”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促进该群体对政府、社会的信任。
“红领之家”的社会矫正模式,更是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100例。
“法治治理促进中心”的建立,只是新碶街道推行区域化党建+社会治理“双网融合”工作模式的一个亮点。
走进新碶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挂在墙上的网格图,清晰展示“双网融合”的工作架构。
朱斌荣指出,“双网融合”有利于社会治理工作的具体化、精细化,有利于形成社会治理工作合力,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双网融合”后,不仅能有效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还能有效整合管理力量。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的作用得以发挥出最大效应,确保了无缝衔接,避免治理真空。同时,有效增强在社会治理中发现问题的主动性,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塌陷”的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