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活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也是永不枯竭的“矿藏”。垃圾分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如今,距离《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仅有一个月,“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即将来临。今起,宁波日报推出“垃圾分类‘红黑榜’栏目”,集中展示各地垃圾分类的创新做法,并对个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力的现象进行监督曝光,以倡导全社会集中力量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践行绿色生活新时尚。
新建项目垃圾分类设施不达标就“一票否决”!自今年7月,海曙区开展新建项目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验收工作以来,已有6个新建项目在预验收中“铩羽而归”,并按《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回炉重造”。
“在预验收过程中我们发现垃圾房中缺失除臭设备、监控摄像头,小区中未设置公示分类信息等问题,不少新建项目普遍存在。”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曹宏介绍,今后的新建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学校、医院及企事业单位,设计方必须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纳入规划设计,并在选址规划上充分预留转运空间。
在昨天上午预验收的古林镇卫生院布政分院一期项目中,垃圾房的配套设施成为验收通过的最大阻碍。“喷淋系统、除臭系统未配备,排水管道未接入污水管网,监控摄像头未安装……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我们才会把验收意见单提交审批科,进行竣工验收的下一步流程。”曹宏说。
据介绍,对新建项目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开展验收工作,这在宁波尚属首创。而这些通过验收的项目,无一不是“撤桶并点”的典范。
趁着中午的空当,曹宏见缝插针对新建小区北宸府的整改结果进行回访。记者看到,偌大的小区内没有一只露天垃圾桶,取而代之的则是兼具密封与除臭功能的垃圾亭。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亭的设置严格遵循了海曙区“撤桶并点”的相关要求,分类信息公示栏及“搭把手”智能回收柜的空间也已预留,垃圾亭的投放口高度也提升到了1.1米,使之与垃圾桶高度匹配。
“老旧小区‘撤桶并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建项目自然也不能例外。对新建项目开展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检查,相当于提前督促完成‘撤桶并点’工作,让市民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一科科长毛福东介绍。
设“红黑榜”是个好举措
提高垃圾分类实效,关键要落实到每个小区的自我管理,落实到每户居民的共同参与。把“红黑榜”运用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失为一个好举措。哪些小区实施得较为规范,哪些小区做得不好,上了“红榜”有面子,上了“黑榜”丢人,这可以促使各街道社区抓实抓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在源头上分类,靠的是居民自觉,而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恰是难点所在。因此,各小区也可以实行“红黑榜”。与其说“红黑榜”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一根鞭子,不如说是一面纠偏的镜子:进了“红榜”固然可喜,若不慎落进“黑榜”,“翻身”机会也是每天都有。这样就能激发每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多次上“黑榜”的居民,要通过上门走访,帮助对方找出原因进行纠偏,而对于屡教不改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罚的就处罚,让“红黑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凌义斌
(读者朋友,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垃圾分类不文明行为,或是想把垃圾分类宁波的好经验、好办法、好典型告诉我们,您可通过以下方式:1、拨打热线81850000;2、微信搜索“nb81850”,关注后直接留言;3、登录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