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旧时汉服今日"红" "汉装华服"渐成服装产业新"蓝海"
2019年10月08日 07:33:4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通讯员 米兰 记者 徐欣​

  在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半浦园,年轻人穿上汉服举行中秋祭月仪式。(半浦园供图)

  中国宁波网10月8日讯 头戴轻钗,衣袂飘飘,裙带翻飞……近些年,汉服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目光。在街上,在商场,在热门旅游景点,我们不时能与仙气十足的古风爱好者不期而遇。有人因汉服外观好看而对其着迷,也有人热衷于挖掘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2018汉服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汉服爱好者已经超过200万人,当年全国汉服产业总规模约为10.87亿元。汉服经济,正成为中国服装产业不可小觑的新“蓝海”。

儿童体验汉服礼仪。(半浦园供图)

  平均年龄21.03岁年轻人是消费主力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以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为主要特征,后来衍生了多种款式,包括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褙子等,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呈现出中国风和东方美学,穿起来让人有十足的“仙气飘飘”之感。

  2018年汉服资讯的问卷调查显示,汉服消费者平均年龄为21.03岁。其中19岁至2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52.14%。与上一年相比,18岁以下各年龄段的比例均有增加,说明汉服消费主力军有进一步低龄化的倾向。

  一些“95后”“00后”的汉服爱好者告诉记者,他们总是喜欢在传统节日举办汉服主题活动,比如在每年的七夕节、元宵节,身着汉服和三五好友一起外出,感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穿汉服上街,也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我已经接触汉服10多年了,从之前的不敢穿,到如今的大胆穿,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便会穿上汉服出门,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家住江北的汉服资深爱好者张小姐告诉记者,她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汉服;大学时代,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了对汉服的喜爱。“这两年汉服普及度高了,大家接受度也高了,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穿着汉服出去,感觉整个人美美的。”张小姐说。

  “当初尝试穿汉服,是被汉服的飘逸气质吸引,我已经在淘宝上买了好几套,现在也深深爱上了汉服。”今年24岁的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身边有很多喜欢汉服、志同道合的人。

  周琳从2009年开始在宁波推广和经营汉服,2013年成立了汉文化传播协会,至今已有会员数百人,作为会长的她还建立了汉文化体验馆。周琳告诉记者:“宁波属于国内汉服发展较为成熟和靠前的市场,社会的包容度、政府的支持度都比较高。10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汉文化推广。从免费到合理收费,从非专业到专业,我们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寻求发展。”

  在周琳的带领下,一群热爱汉服的年轻人,到各地宣传汉服文化,弘扬中华礼仪传统。他们会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公共空间里进行汉服表演,为游人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以吸引同道。在许多“汉服青年”眼里,汉服不仅是穿在身上的一件衣服,更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纽带。

  9月27日,宏韵旗袍秀艺术团一群平均年龄54岁的姐妹,在日湖广场举行秀汉服庆华诞表演。(史凤凰摄)

  新兴媒体“煽风点火”汉服经济持续升温

  汉服主要分日常和礼服两种,大家平时穿的是改良装。一套日常装汉服售价100元至600元不等,一般都是工厂大批量加工,汉服爱好者可以直接上淘宝购买。

  近年来,在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的带动下,汉服日渐火热,我市的汉服经济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汉服圈内知名的老牌商家“重回汉唐”原先对2018年至2019年的销量预估是翻番,实际情况却是翻了五六倍。前不久,“重回汉唐”宁波店刚开业,就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前去光顾。

  周琳告诉记者,相比于其他女装,汉服的利润只有10%至20%,其制作工艺复杂,所用面料多,时间成本高。“一件T恤可能只需要0.5米到1.5米的布料,但制作汉服需要花费5米甚至10多米的面料,即便工厂批量制作,工费也很难降下来。“我们开线下实体店的主要目的也不在于盈利,在于传播汉文化及带动周边业态发展。”周琳表示,虽然汉服品牌依然很少,周边业态也刚刚起步,但汉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必然会带动相关消费,如汉服租赁、婚礼服务、茶文化、民乐、器具、首饰等相关产业链。目前汉服圈业态环境仍比较单纯和原生态,主要靠圈内爱好者经营和推广,但仅凭满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专业人士来运作,才能让市场稳步发展。

  今年36岁的苏女士涉足婚庆行业多年,她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喜欢汉服婚礼,希望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苏女士表示:“其实举办一场汉服婚礼价格不便宜,从现场布置、新人婚服到婚典环节,整个婚典均合乎古法。典礼所用的几案、铜盆、汉盘、葫芦杯等道具全是专门定制,一场婚礼下来,花费也要3万元至4万元左右。”虽然价格不菲,但热衷的人却很多,目前苏女士手中的汉服婚庆订单已经排到明年3月份了。

  传统文化的兴起,带动的是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除了汉服婚礼,古香古色的团扇、灯笼、包包也非常受欢迎。因为看好“中国风”配饰的发展前景,2016年小樊在网上开了一家原创工作淘宝店,她告诉记者,生意真正火起来是从今年开始,她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我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如今订单都赶不过来,做出一个就被买走。现在,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手工配饰。”小樊笑着说。

  让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促进汉服产业升级发展

  眼下,很多中小学开设有国学课程,高校也多有国学社团,为汉服文化的普及提供了途径。相关人士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汉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拓展资料增加到小学教材中。汉服文化对孩童的影响,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精粹的兴趣,帮助孩子建立较强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培养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周琳介绍,协会中有很多青年人,一开始选择汉服是源于审美和前卫的追求,而更多的人是以汉服为起点,一点一滴地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礼仪,学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传统技艺,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接触了传统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相关人士建议,今后发展汉服产业可以搜集、复原古老工艺方面的资料,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既要让老匠人发挥他们的带领作用,又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汉服产业的工作岗位,让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精神促进汉服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此外,汉服产业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争取与丝绸等产品一起作为中国的特色产品进行宣传。在推广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汉元素融入时装,迎合市场,迎合当下的审美。希望汉服能够更多地承载传统文化、承载民族精神,形成一股中国风,代表中国式的审美。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历久弥新。


标签: 年轻人;传统文化;汉服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旧时汉服今日"红" "汉装华服"渐成服装产业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