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9日讯(记者 王晨辉)“您上任第一天,就一头扎进村民中,走访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
“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村民的事情和需要,就是我们村干部的大事要事。”
“我们发自肺腑,迫切希望和请求您,为了我们全村老百姓,再多留任一届。”
……
读着信中乡亲们的一句句心里话,42岁的陈伦眼眶湿润了。
陈伦是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从2017年底起担任西坞街道孔峙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跨村书记”,两年的工作中,陈伦真诚对待孔峙村每一位村民,用心做好村里的每一项工作,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眼看两年任期就要到了,孔峙村的村民舍不得这位好书记,前不久,325户村民联名写了这封挽留信,发给陈伦和当地组织部。信中乡亲们的深情与希冀,激起了陈伦内心的波澜,他说,会认真考虑大家的请求,也会把这封信一直带在身上,时刻鞭策自己。
“他把村民当成了亲人”
一封挽留信,是千余村民深深的不舍
冬日的水乡古村,恬静安宁。
1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奉化东北部的千年古村孔峙,村里的老人们正围坐在打谷场上聊着天,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陈伦书记。
“陈书记,请你留下来。”说这话的,是66岁的村民蒋国良,这封挽留信,就是他主笔的。
“两年来,陈书记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我们都很喜欢他。”蒋国良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厚厚一叠纸条,“乡亲们委托我给陈书记写一封挽留信,我说,大家有什么话想对陈书记讲的,都可以写给我。不到两天,就有100多位村民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条上交给我。”
“今年春天,我身体不适要去城区的医院看病,两次都没有挂上专家号,您知道后,排了3小时队,帮我预约了专家号,还开车送我去医院。”
“今年夏天台风天气发大水,我家门口的路被冲毁了,您自己掏钱给我修了这条水泥路!”
“多亏您帮我推销大棚蔬菜,我家今年收入起码翻了一番!”
一张张大小不一的纸条,记录了陈伦为乡亲们做过的大事小事,也表达着大家对他诚挚的感谢。蒋国良说,当他根据这些纸条的内容把挽留信写好后,全村325户村民派代表签了名。“有的老人拄着拐杖过来,一些在宁波、杭州等地工作的村民也特意请假过来签下自己的名字。”
“陈伦把我们村当成自己的家乡,把村民当成他的亲人。”孔峙村村委会主任蒋竹林说,两年来,在陈伦的带领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落地:村民的房前屋后有了崭新的柏油马路,老年活动中心修缮一新,原本废弃的会场成了宽敞的文化礼堂……
孔峙村村监委主任蒋勇对记者说,陈伦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没向村里报销一分钱,两年来还为村里花了20万多元,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为村里争取了200多万元建设发展资金。
“大哥,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一句玩笑话,是一份藏在心底的承诺
“大家可别再夸我了,挺不好意思的。”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听着大家的赞誉,他一边红着脸挥了挥手,一边向记者做自我介绍,“我是陈伦,乡亲们说的这些,都是我的分内工作。”
“你刚来的时候,我们还有些不信任,没想到,一个外来书记把我们村当作自己的村,把我们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蒋竹林的话把陈伦的思绪拉到了两年前。
2017年底,孔峙村发展遇到了建设滞后、面貌陈旧等问题。
“孔峙村要是有一个像你这样的‘领头雁’该多好啊!”一天,西坞街道组织委员竺韬韬在和陈伦聊天时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陈伦已在蒋家池头村做了12年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从一个普通的村子发展成奉化颇有名气的示范村,并获得浙江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要不我去试试?”陈伦说。他没想到,这句玩笑话,让西坞街道当了真。几天后,他被任命为孔峙村第一书记,成为奉化“跨村任职”第一人。
“其实,这句‘玩笑话’并不是玩笑,是我对一位朋友的庄重承诺。”说到这里,陈伦轻轻叹了口气,向记者透露了一个藏在心底的秘密。
2017年下半年,陈伦的好朋友——西坞街道城建办主任、孔峙村联村干部王世权病重。“那天我去医院看望,王大哥拉着我的手说:‘阿伦,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孔峙村,我答应村民们把文化礼堂修一下,答应残疾老人邬海良帮他装修房子,现在怕是要食言了。’我说:‘大哥,别担心,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几天后,王世权因病去世,陈伦也把自己的承诺放在心里。当他被任命为孔峙村第一书记后,第一时间来到王世权的墓前,向自己的老大哥保证会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然而,来到孔峙村,陈伦面对的却是各种质疑。有人说,村里难道没人了,要一个外人做书记?也有人说,这个第一书记怕就是来“作个秀”“镀个金”吧。陈伦记得,第一次召集村民代表开会,一些村民当着他的面说:“这个村谁都搞不好,你也一样!”
这样的质疑,对于陈伦来说并不陌生。2005年,28岁的他放下红火的苗木生意,成为当时奉化最年轻的村支书时,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大家都觉得我年轻,办事不稳。刚开始不被信任是可以理解的,我要用真心换取大家的信任。”
和12年前一样,陈伦把心留在了孔峙村,他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走遍村里的每家每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和期待。2018年春节,他给村里每位老人发了贺岁红包,两个月后,村文化礼堂改建工程和乡村小路硬化工程同时开工,在村民的赞誉和机器的隆隆声中,孔峙村的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陈伦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孔峙村将是我永远的牵挂”
一份计划书,是他对第二故乡的深情
遍山杉翠绿,百鸟林中叫。如今的孔峙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安逸,村民们说,陈伦带给村里的,有基础设施的好转,有农副产业的发展,也有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两年来,陈书记带我们去了他所在的蒋家池头村和淳安下姜、安吉余村等多个先进村,让大家学习他们的发展理念,也感受那里的文明风尚。”村民蒋志存对记者说。
12月4日中午,记者在95岁的蒋志良老人家看到,3位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洗衣做饭。蒋志良高兴地说,这些志愿者每天都会来照顾他,让一个人生活的他不感到孤独。
“陈书记自掏腰包给我们办了这么多好事,作为本村村民,我们更应该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志愿者蒋东国说,在陈伦的支持和带领下,现在全村有100多位村民当了志愿者,并成立了环保、助老、助残等多个志愿服务小组。
陈伦在孔峙村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奉化组织部门的肯定。现在,奉化已有10多个村有了“跨村书记”,“本村干部本村选”的思维定势正在被打破。
随着任期临近,陈伦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孔峙村将来的发展上。前不久,他写了一份孔峙村今后两年发展计划,对产业发展、古村旅游、环境改善等都有具体的设想。
“虽然才来两年,但我已深深爱上了孔峙村,也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今后无论到哪里,我都会一直关注孔峙村,关心每一位村民。”陈伦说,他希望这份20多页的计划书,能给村里的干部群众带来一些参考。
而村民的挽留也让陈伦的内心难以平静。“这封挽留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多细节,我自己都忘了,没想到村民还记在心里。”陈伦说,如果还能再干一任,他一定会努力培养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让这个千年古村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