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明星村”的荣光是如何找回的?记者来到鄞州上李家村探寻治村密码
小村庄有大智慧
2020年04月15日 05:46:0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杨磊 徐庭娴 鲍丹萍

  小名片

  宁波鄞州云龙镇上李家村,北距城区15公里左右,村域面积0.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1户、463人,外来流动人口100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35100元。

  浙江在线4月15日讯(记者 沈晶晶 通讯员 杨磊 徐庭娴 鲍丹萍)上李家村地理位置挺不错,不大不小的村庄,坐落在田野阡陌间。入村道路宽阔,两侧桃红柳绿,生机盎然。

  村口,一个拱形大门,上书“全球500佳国际环境保护村”,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赞赏该村村民超前的生态意识。彼时,上李家村自觉建起大型沼气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乡村环境。

  本世纪初,小村因干群关系不和、村民人心涣散,一度变成“矛盾复杂村”,近年来,又通过基层治理创新凤凰涅槃,陆续获得“中国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起起伏伏之间,藏着怎样的治村密码?近日,我们来到上李家村,跟着村党支部书记李德龙,入村居、问民意、解矛盾,借24小时工作日常,解读上李家村的治理智慧。

  两条规矩 聚起涣散民心

  “先熟悉熟悉我们上李家村吧。”一见面,没有多余的话,李德龙就风风火火要带我们去村里转转,当然,吃完早饭准时巡村,也是李德龙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村道旁,一幢三层小楼正在装修,李德龙仔细叮嘱工人按规定处理建筑垃圾,不能阻碍行人往来;一位送货司机为图方便,占了两个车位,他急忙上去耐心劝导文明停车……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村子,因为看得细致,我们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巡村途中,我才有机会细细打量这位乡村带头人——高大的身材,黝黑的面庞。回村前,李德龙在外做了20多年生意,白手起家一步步积累财富,创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印刷公司。因此,他身上有着企业家普遍具备的特点:雷厉风行、敢想敢拼。或许,正因为有这样性格的带头人,上李家村才有涅槃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拿到联合国荣誉的小村一时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老书记李成表病退,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能力不强,致使村庄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事业停滞不前。

  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希望村干部“下课”。

  2008年,李德龙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干群矛盾已经进一步激化。持续6年的旧村改造,因为不断有人反对,连一片瓦都没拆成。

  李德龙刚一上任,就面对最为棘手的旧改工作。村两委花了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排摸,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愿拆”。“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村民都想改善居住环境,但就怕其中有‘猫腻’。问题根源是对干部不信任。”

  了解到症结所在后,村两委研究再三,决定实行规划、政策、配套、设计、管理“五统一”。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工程师,并成立新村办,由9名德高望重老人组成,负责建材采购、质量监督等事宜。

  接下来的一系列变化让人欣喜。2018年底,村里最后一期新房落成,200余户村民搬进新家。整个拆改过程,未发生一起纠纷。

  如今,这些经验被总结成两条乡村自治规矩:村里的事,全部放到桌面上谈;老百姓的事,交给老百姓自己。

  “这规矩对旧村改造有用,别的事也能管用?”我们不由好奇。

  “道理都相通嘛。”李德龙自信地说。

  负面清单 管出文明新风

  “为什么要罚我两百元?我不服!”还没回到村委会,我们就被一名男子拦下了。没想到,考验来得这样快!

  “你们先试着调解一下吧。”李德龙笑着鼓励我们。

  我们赶紧上前劝道:“大哥别急,有事慢慢说,有诉求大家也能议一议”。

  原来,这位林姓男子是上李家村高层公寓的新租客。由于未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他这个月被扣了5分、罚款200元,名字还要写入村里的“红黑榜”。初来乍到,就成了反面典型,小林心里越想越不舒服,便吵嚷开了。

  “每家的垃圾袋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谁扔的,扫一扫就知道了。”站在一旁的村民郏翠娣,拿出记录本。

  站在一旁的李德龙,又翻了翻手机,找出张图片递上来,“看,这是你的履行村规民约契约书吧。”

  这招还真管用。林某看了眼白纸黑字的契约书,立刻红了脸。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在一句“下次我会注意”中烟消云散。

  “村规民约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管用?”听到我们的疑问,李德龙通过微信“叮叮叮”传给我们几份文件。“村规民约”和“村道德负面清单”两处,被重点标注出来。“这可是我们的治村秘诀!”

  这两年,在完成旧村改造,建起330多套联排别墅、140套高层公寓后,上李家村民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依旧不少。比如,环境卫生仍然不好,村干部一调查,竟还有50多户人家烧煤球炉,不仅有火灾隐患,还污染空气;又比如,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村里车位不够,不时因为停车问题吵吵嚷嚷。

  这些现象引起了村里重视,村两委召集村民开了一次动员会。在会上,李德龙这样为村民鼓劲儿:“上李家村正在二次创业的坎上,想要一次跨过去,必须凝聚精气神。”

  这次动员会也变成了如何改变村民精神风貌的大讨论。自身行为有哪些不足,如何提升文明素质,成为热烈探讨的话题。

  基于讨论内容,村里随后制订了7章30条的村规民约。2019年5月,村里又专门针对不道德行为、不文明现象,在宁波市率先发布了“村道德负面清单”。

  清单挺短,20条80字——“非法上访,诽谤造谣;涉黑及恶,打架斗殴;违章搭建,违规装修;违规出租,高空抛物;车辆乱停,乱堆乱放;庭院脏乱,垃圾不分;损坏公物,养殖畜禽;占绿毁绿,宠物放养;家庭暴力,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炫富攀比”,从村居行为规则到家庭生活风尚,都涵盖在内。

  村里的问题要由村民自己管理解决。不管是新老村民,在上李家生活首要一件事,就是签协议,承诺按规矩办事。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由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道德执行委员会以及16名老党员组成的道德评议委员会,并设立了道德基金。今年,为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云龙镇配套10万元,放入上李家村道德基金。

  执行委员会每天定时检查,评议委员会每月集中评议,如发现村民有庭院脏乱、垃圾不分、占绿毁绿等行为,首次进行提醒,过期不改的再进行处罚。对子女不孝、家庭暴力等行为,村里将暂停发放每人每月300元的福利补贴,暂停颁发各类荣誉称号。表现优异的村民,则能参与评选文明之星、文明家庭等,并由道德基金给予600元至1000元的表彰奖励。

  半年过去,这张凝聚着村民共识的清单,已然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此前,上李家村租客多、电动车也多,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屡禁不止。现在,经过集思广益,村里安装了电动车集中充电桩,一发现有违禁充电现象,道德执行委员会成员及时处理。群众纷纷表示,过日子更放心更舒心了。

  近年来,我们在乡间采访,也见过不少基层治理模式。我们深知,乡村自治,能最大限度聚集民意、凝聚民心,但就怕规矩过多过散,出现“纸上谈兵再难见效”的问题。而上李家村这张小小的清单,背后既有严密的制度运行逻辑,又加入智慧化治理技术,还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将乡土社会文明建设与现代化管理方式有效融合起来。

  对此,与我们同行的鄞州区文明办干部深有感触。“这是乡村自治的一次有益探索,特别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供了说教、劝导之外的新思路。我们正向全区推广村规民约、家风家训、道德负面清单等好做法。”

  千方百计 调动村民参与

  “别看今天的上李家村不见脏乱差的环境死角,已有了现代社区的形态,但精神结构还挺脆弱。”李德龙告诉我们,随着外来人口增多、乡村人口结构调整,个性化需求增多,多元文化并存,依靠什么维系有效的治理秩序,成为全新命题。

  不过,民主管理与乡村自治这两条密码,依旧能提供一些思路:调动人们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宁波制造业发达,上李家村附近也分布着不少企业。久而久之,小小的村庄,既是老村民成长的家园,也是租客生活的空间。这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统筹开展,租客陆续返回。老村民有些不安——“会不会有风险”;新居民也有担忧——“14天居家隔离,物资没了怎么办”。

  李德龙从网格员那儿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志愿者与租户加上微信好友,一对一发送清单,帮助采买物资,进行无接触式配送。在“村民议事群”里,他也每天定时发两张图,一张返村人员登记表,一张核酸检测结果表,打消人们顾虑。他说:“乡村不是封闭的圈子,我们要让新老居民都感受到自己是村庄的一分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共同体。”

  为此,上李家村还规定,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可在年底文明之星等评选中加分。与此同时,因违反村规民约被扣分、处罚的村民与租客,也能通过做好人好事等,获得“转化”机会。通过道德评议委员会审核后,还能酌情取消原有处罚。

  眼下,村志愿服务队规模越来越大,成员从20多人增加到了40多人。李宏达告诉我们:原先像村里唱大戏、给高龄老人理发这样的活动,村民都嫌麻烦,现在有越来越多新面孔参与进来,“大家朝夕相处,邻里关系得以巩固,村庄也更加和谐。”

  在上李家村,还有件事让我们感到格外新鲜。不少人这几天赶到村里交费。一问才了解,村里去年首次引入物业公司,村民与租客约定按照大套每年1200元、小套每年1000元标准缴纳物业费。

  效果看来十分不错,全村物业费收取率达到100%,安防、维修等服务有了资金保障。村民参与和监督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作等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升。

  离开上李家村前,我们碰到正赶去附近菜场买菜的汪莉君。今年60岁的她,是隔壁姜山镇人。去年老家房子拆迁,她不愿去城里,选择搬到了上李家村。

  “我第一次到村里,敲了三四家门,说想参观,大家都笑脸相迎、客客气气。”汪莉君说,乡风民风好不好,小细节里就能看见。

  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如沐春风,这或许正是上李家村的最大魅力。

  制度引领
  自治善治

  沈晶晶

  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乡村自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很多村庄出现治理不到位的现象,与乡村自治能力不足有关系。村民之间缺乏组织带动和联结,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缺少利益和情感纽带,容易导致治理乱象。

  上李家村之所以能够在基层治理创新上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做到了制度引领。党组织牵头制订各项机制,使得自治体系能够制度化、常态化,并应用好、落实好、执行好,实现基层组织管理与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组织带动、村民群众参与的有效对接、高度融合、良性互动。

  这不是不管不顾、自由散漫,也不是管得过多、管得过死,而是真正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知道哪些该管、哪些该放,该怎么管、该怎么放,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再向“与民共治”转变。同时,与德治、法治相结合,打造“村规民约”“村道德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治村法宝”,创造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治体系。

  这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十分吻合,有利于推动乡村走上善治之路,在保持秩序井然的同时充满生机活力。

  人人参与
  打好“地基”

  上李家村村党支部书记 李德龙

  乡村处在社会治理最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像造一座房子,怎么才能把地基做得实之又实、牢之又牢?在我看来,关键就是让每块砖都发挥主体作用,再用水泥等材料凝聚成为一股合力。新老村民是砖石,“村规民约”也好,“道德负面清单”也好,榜单评比等也好,都是凝合剂。

  让每个生活在村庄的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乡村事务中来,并从中感受到获得感、成就感与幸福感,乡村治理就能真正变成普遍行动,乡村振兴也会真正具有不竭的动力。

标签: 生态 责任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小村庄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