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加速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衢州模式”
2018年07月26日 07:56:47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丁丽霞 毛胜跃 兰王盛 万倩

  发展绿色金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金融是国家战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正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绿色金融取得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大步迈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旗手。

  衢州是浙江省“两山”实践示范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是衢州肩负的使命。一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致力于把生态经济、新经济培育成为发展新引擎,充分运用金融的力量,使衢州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

  2017年6月,衢州成功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盘点回眸一年来的工作:把组织机制作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把绿色机构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把绿色信贷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把绿色保险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把绿色证券作为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把绿色基金作为完善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把基础设施作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把劳动竞赛作为激发金融机构动力的重要抓手;把案例征集作为绿色金融经验总结的重要方式……

  窥一斑见全豹,一叶绿知波涛。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改革工作,把绿色金融改革纳入市委“1433”战略体系,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两山”实践示范区是建设“大花园”的两个支撑。徐文光书记指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一定要顶层设计,一定是标准先行,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争取让衢州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形成大花园统领、大平台集聚、大数据支撑、大联动服务的衢州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一年来,衢州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以“顶层设计+基层探索”为指导思想,以“标准+产品+政策”为改革突破口,以“绿色+特色”为创新理念,以“体系建设+产品创新”为抓手,多方多点发力创造出多项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果,试验区建设工作大步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6月12日-13日,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陈雨露副行长充分肯定了试验区建设一年来的工作和成效,在这次会议上,衢州元素频频亮相:市政府领导代表衢州市签署了绿色项目库建设倡议书,衢江农商行代表衢州法人金融机构签署了环境信息披露倡议书,巨化集团公司作为全国唯一的生产性企业代表作了“依托绿色金融实现绿色转型”的经验介绍,在其他嘉宾的发言中,也屡屡举到衢州的案例:人保总公司的总核保师王玉玲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衢州绿色保险中的“安环险”和“生猪险”;在中诚信副总裁沈双波的发言中,重点介绍了衢州绿色项目库建设、衢州绿色企业评估方法、衢州农信系统的绿色银行体系建设、衢州绿色信贷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等等。衢州的试验区建设工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衢州模式”脱颖而出!

  干一件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事

  [案例]

  7月18日,我市在北京成功组织召开绿色企业(项目)评价方法专家论证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等专家给予研究成果高度评价。由衢州市金融办+牵头,在人行、银监、发改、经信、质监、安监、环保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五个多月、经过多次完善编制的《衢州市绿色企业评价方法》和《衢州市绿色项目评价方法》获顺利评审通过。标志着衢州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深耕收获硕果多,成绩来之不易,以绿色企业(项目)体系建设为例,市领导高度重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凑不上航班时间,两天时间里工作组乘高铁千里奔波,路途用时就达18个小时,赴京后邀请专家、组织开会、开展汇报,一气呵成,评价方法获专家充分肯定。

  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缘何备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8次到衢州调研指导,提出“衢州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一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2014年12月,衢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浙江省绿色金融综合改革唯一的试点市,2017年6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审定,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区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衢州市成功跻身为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7年9月,衢州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地级市为单位命名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指引下,一场以“一三四五六”(即一个目标愿景、三个重要作用、四个圈层载体、五大模式创新、六个支撑体系)为主要框架的新一轮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在三衢大地全面铺开、快速推进!

  弹指一挥间,我们迎来了绿色金融改革一周年,持续突破迎来收获,创新不断,走在前列:

  积极创新各种模式,多项工作成为全国首创——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化模式、支持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开启模式、生猪保险的龙游模式、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柯城模式、安环保险、电动自行车保险、高龄老人意外险、精准扶贫险等绿色保险衢州模式。我市在全国率先将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与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挂钩,绿色金融指标占评分指标权重不低于30%;全国率先在农信系统开展绿色银行体系建设;全国率先开展绿色信贷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全国率先将亩产税收、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等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加入绿色企业评价体系……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周诚君、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处长李晓文、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敏,宁波市、湖北荆州市,鄂州市、江西上饶市、河南南阳市等考察团密集来到衢州指导、调研,衢州的工作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置身2018年中,炎炎夏日里,回眸“绿色金融改革”一年来战报,如品源自绿意葱茏的清泉,沁人心脾;如赏宏大缜密国考答卷,让人难忘……

  2017年5月4日,世界银行专家来衢考察对接绿色基金工作。

  2018年6月12日—13日,衢州市参加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并汇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可复制:从“衢州元素”迈向“衢州模式”

  [案例]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所属国有企业绿发集团首发市本级绿色金融债券,规模近10亿元,用于建设污水管网。此次通过稠州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进行项目贷款,所筹措的资金,将用于建设集聚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地点包括集聚区东港开发区、高新园区和白沙片区。

  ——《衢州日报》2018年7月7日报道

  生态兴则文明兴,金融强则经济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亩均论英雄、腾笼换鸟等“两山”“两鸟”实践,无不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持,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围绕衢州元素上升为可复制的衢州模式,一步步走来——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强。绿色金融改革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既无标准也没有现成模式,试验区获批以来国家部委尚未给予实质性专项政策,在有限的资源下、有限的空间里,由下而上探索一套的模式,谈何容易?一年来,衢州坚持不等不靠,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先看一组数据:一年来,全市绿色贷款余额 372.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17.5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5.41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平均利率5.71%。

  产业为基,项目为基,助力发展。绿色金融引领,传统工业迸发新活力:2017年,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加19.9%,创近6年来新高;全市绿色发展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6%。

  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增量是一方面,衢州还有众多中小企业,围绕“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我市出台金融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银行业绿色金融试点行、示范行培育办法;建立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贷以及资金重点保障的“三优一重”绿色信贷服务通道。引导信贷资金优先支持环境治理建设项目和绿色低碳、传统产业循环经济、高新科技领域。

  一年来,我市各银行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创新,工商银行推出全市首个绿色PPP项目贷款,农业银行支持“五水共治”抵押贷款,建设银行支持巨化集团循环化改造转型,农信系统全面铺开“金屋顶”光伏贷款,招商银行尝试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引进蚂蚁金服绿色支付助力衢州商圈繁荣发展;运用多元化的信贷手段,不断满足绿色项目、绿色发展融资需求。

  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绿色金融更是助力一二三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衢州绿色金融改革一年来,充分发挥标准+产品+政策激励的乘数效应,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既要产业绿,更要环境美。

  一年来,绿色金融有力支持“美丽大花园”建设,支持“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和农房建设,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最佳营商环境建设。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五水共治”;深化实施绿色支付工程,衢州成为全省率先全面上线“智慧公交”项目的地级市;成功创建17家“智慧医院”(年交易42万余笔、6.5亿元)、30个“智慧菜场”(年交易11.5万笔、1948.5万元)、 25个“智慧景区”,在11所学校推广应用智慧支付。

  可借鉴:政银企同心同向共发力

  [案例]

  江山农商银行科技支行为科润电力等3家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各200万元。贷款规模不大但开辟了政银企三方合作、风险共担新局面。江山市财政统筹安排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绿色担保基金,由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运作,基金放大比例10倍,助力企业发展。

  ——《衢州日报》2017年9月15日报道

  如果把“绿色金融改革工程”比作一幢高楼,长、宽、高三个维度决定其容积;政府、企业和银行则是三维度的具体对应项:政府决定高度、企业影响长度、银行事关宽度。围绕“建成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一个总目标,我市建立两项机制:协调机制、共享机制;制定三张清单:项目清单、政策清单、服务清单;聚焦四个关键:创新、转型、平台、人才;构建五大体系:组织、标准、信用、评价、风控。

  立好四梁八柱,谋划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改革工作,编制《衢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市政府将绿色金融改革工作纳入市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各银行业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体系。

  2017年8月,一个仅7人的专业小组组成,这是我市最早成立的专班之一。标准体系建设开始紧锣密鼓推进,一个点面结合、可具体操作的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纲举目张,渐次展开,上下联动、横向打通,我市完善绿色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已有绿色金融事业部24家,绿色金融试点行20家。

  何为绿色?如何探索体系与标准?我市依托国内权威的专业机构中国诚信信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诚信)构建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识别体系。在五个多月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双方在观念上曾有过激烈的碰撞,比如中诚信认为传统产业不应该纳入绿色企业识别,而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产业都有绿色改造提升的机会,我们认为在绿色企业识别中要加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而中诚信认为全国尚无先例,甚至中诚信董事会认为如果衢州一定坚持观点,他们将退出项目。双方通过争论、冷战甚至争吵,经过不断争取,双方不断磨合,中诚信终于理解我们的想法,被我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感动。主动打破行业惯例,帮助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识别方法;并免费帮助筛选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滤出一批满足国家标准的绿色项目。

  不仅要绿色,更要低风险。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我市金融管理部门与法院联合出台政策意见,稳妥地做好风险化解和不良处置。人行、环保、经信、质监、电子政务等部门密切合作,合力推进绿色金融信用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同时,探索和尝试绿色信贷统计评价体系、权益类交易市场建设。

  立足本地,创新飞地。衢州主动拥抱杭州湾,以衢时代创新大厦为基础,引入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等互联网通讯巨头,加快建设“四省边际创新高地,钱塘江上游投资洼地,浙江大花园金融重镇,科技金融人才摇篮”。今年4月20日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顺利开园。衢州市绿色产业引导母基金,以3亿元参股设立了5个子基金,带动其他社会资本共投资12.5亿元,其中,华友钴业成为华海基金全力支持的受益者。

  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为29.18亿元,比年初下降5.14亿元;不良贷款率1.38%,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保持“双降”良好态势。

  2018年4月26日,衢州市绿金办、衢州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专题研讨班”,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办的绿色金融专题培训班。

  新成果:让各界各方获得感更强

  [案例]

  改革关键在于试,试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我市首创百个乡镇(街道)分类争先考核,引导差异化发展;对各县(市、区)取消GDP考核,增设生态环境指标,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街道)交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全覆盖;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公园体制、“多规合一”等改革试点,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

  ——《衢州日报》2017年6月28日报道

  构建大循环践行“两山”之路,离不开理念创新、离不开模式创新。

  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据省金融办、省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浙江省绿色项目汇总表(2017-2022年)》显示,我市共有325个项目列入清单,总数位居全省第2,项目投资总额2759.5亿元,位居全省第4。同时通过定期筛选和滚动更新,补充完善各个项目的进展、融资需求等信息。委托“中诚信”完成对全市绿色项目复筛工作,建立更精准、有融资需求的绿色项目库。

  且看绿色信贷模式:我市出台一揽子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银行“四专机制”建设,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加快退出“两高一剩”行业。

  且看创新与集成:绿色金融改革是一个创新工程,更是系统工程,仅政府层面就涉及金融、财政、经信、科技、发改等多个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增加绿色信贷供给。我市设立5000万元的“科技金融风险池”,撬动信贷资金流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天然气分布式项目贷款、“金屋顶”光伏贷款、绿色PPP项目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再看绿色直融模式:积极帮助绿色企业和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支持票据。如巨化集团公司发行短期融资5亿元、可转换债券20亿元、公司债7亿元;市绿发集团发行绿色金融债10亿元;市汇盛集团发行私募公司债券12亿元等。

  还有绿色基金模式。探索以政府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引导民营资本设立和投资绿色基金。设立衢州绿色产业引导基金,并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方式运行,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不同的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已到位4亿元,已出资3亿元设立5个子基金,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共12.5亿元。2017年已完成项目投资7.98亿元。

  通过努力,上市及挂牌企业成为衢州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牧高笛、江山欧派、仙鹤股份等3家主板上市公司,首次募集资金16.18亿元,全市6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近700亿元,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34家。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数为197家,其中拟上市板和成长板企业共19家,已形成分层、分类、分梯队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上市公司加大并购重组力度,3家上市公司发生4起并购重组,涉及资产价值53.3亿元。

  今年5月,市政府与省建行、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战略合作协议签约,4月刚刚成立的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是全国首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合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备受业界瞩目,刚成立就来到衢州,助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新愿景:让花园更美丽更具活力

  [案例]

  2017年8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直播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创新举措!作为浙江省首部、全国第二部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出炉,有效消除立法盲区,管理盲区和安全教育盲区,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衢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有着重要意义。

  ——《衢州日报》2017年8月19日报道

  让普惠更绿色,让绿色更普惠!

  “农信系统开创全国先河,历时半年多时间,开展绿色银行体系建设,是在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基础上传统强项的再提升,这是一个缩影,更是一个从点到面的放大。”市绿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级试点创建以来,特别是全国试点全面推进后,我市围绕绿色金融本义,在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屡有创新,业界瞩目——

  针对重化工产业比重高、涉危化品生产企业多、企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实际,2016年,衢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险种综合、费率优惠、服务新颖、保障有力、财政扶持”的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项目。建立“保险+过程风险管理”的保险综合服务新机制。2017年,市本级(含柯城区)71家企业,常山和开化两县15家企业参加保险,保费合计96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8亿元,相关做法获国家安监总局批示肯定、国务院政务网报道。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衢州督查期间,市本级参保安环险的71家企业没有一家因为环保问题被问责。

  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绿色保险,是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又一成功案例。龙游是全国闻名的生猪养殖大县,全面推广生猪保险及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开启模式和集美模式,生猪投保率、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率、死亡生猪理赔率均实现100%。新颖的“生猪统保”手段,引发全国关注,并在全省多地复制推广。在此基础上,衢江区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试点的“三易易”模式,把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2017年全市共承保生猪199.81万头,收取保费8001.39万元,保险赔款5246万元。该保险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并荣获浙江省2017年绿色金融创新十大优秀案例第一名。

  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绿色循环经济导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小微企业专项绿色金融债券,定向支持衢州绿色产业。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注册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浦发银行衢州支行获总行绿色金融债券专项资金5500万元,向衢州市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000万元,支持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

  2018年5月8日-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周诚君副局长一行来衢调研。

  2018年3月23日,衢州市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7年12月22日,市金融办金融学会主办“绿色金融”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绿金委副秘书长、博士生导师王遥教授作“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学术报告。

  再发力:冲刺两大目标

  [案例]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周诚君在调研衢州绿色金融改革亮点工作后,对我市体制机制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各项工作很实、很有特色。”

  周诚君副局长五月之行,包括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重大课题,从龙游到衢江、到巨化集团,点点滴滴让他颇为动容,在不到两个月后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他的精彩发言中,许多亮点与衢州元素紧密相关。

  昂扬奋进,蹄疾步稳,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干字为先、成字为要。

  我市《“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专项发展规划》明确:

  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目标:2018年内,基本形成链条化的绿色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高效率资本市场、全方位保障机制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将衢州市建设成为浙江省绿色金融集聚区,在五至十年内,将衢州市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金融引领区和全国绿色金融的示范区。

  实体经济绿色转型降耗减排目标:“十三五”期间,衢州市单位GDP能耗降幅要超过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超额完成浙江省定目标。新增生产总量的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生产总值的单位GDP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金办相关负责人坦陈:开展试验区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补强,目前衢州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法人机构缺失,现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仅6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村镇银行、1家贷款公司和1家财务公司。

  金融总量规模较小,全省占比偏低。经济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发展因后劲问题,获得产业引导母子基金、私募基金、创投机构支持的不多。对外地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吸引力较小,加之规上、上市等企业数偏少,直接融资能力不强。

  绿色金融工作开展缺乏国际视野、国际交流。金融政策的制定权和指导权不在基层,由中央统一掌握,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转型”目标,地市一级可运用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不多。

  但我们依然满怀信心,“今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实施将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75项具体工作已分解到相关单位;绿色项目库放榜,绿色项目291个,总投资1129.76亿元”市绿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束语

  不想是零、想干是十、干了是百、干成是千、干好是万。绿色是衢州本底,绿色金融改革全国试验区,是衢州建设“大花园”重要支撑,更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市绿金办负责人介绍:下半年,中央财经大学衢州实践基地落地,中国人保财险总公司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挂牌,开展绿色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创新绿色食品安全保险机制、创新绿色建筑保险机制,绿色金融研究院挂牌、未来将建立辐射四省九地市的绿色金融培训基地等六大创新举措,力争让更多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的“衢州经验”上升为“衢州模式”。

  大步迈向全国绿色金融示范区,衢州步伐必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快!

标签: 绿色金融;试验区;衢州市;改革创新;绿色项目;创新;绿色产业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