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宛委山阳明洞天龙瑞宫边的“禹穴”,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得到“金简玉书”的地方。日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对“禹穴”后边的一块平坦空地进行考古勘探,目的就是希望找到建筑遗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宛委山阳明洞天龙瑞宫边的“禹穴”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一块空地上仔细察看刚出土的青砖和石板。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次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里10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进行考古勘探,目前,现场考古勘探刚刚启动,这块不大的平地上,已发现石板、青砖、石块等物,证明这里曾有建筑。
记者在现场看到,平地上有3米长左右的青砖堆,横成一排,青砖大小不一,排列无序。考古人员还在土表浅层挖出一块4平方米左右、方形的石板、石条,这些石板、石条围堆在一起,旁边有许多碎瓦片。在这块面积不大的考古勘探现场,有七八块石板散落其间。在考古勘探工地,记者还看到3件破碎的陶器碎片、碗底以及有花纹的青砖。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李晖达告诉记者,此次考古勘探,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瑞宫记》石刻周边遗存和地下遗存情况。
会稽山景区宛委山阳明洞天龙瑞宫周边,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阳明洞天开发和环境保护工程启动之时,这里已发现唐代砖块、宋代石块和明代柱础等物。文献记载,明代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曾筑庐于阳明洞天,在此结庐悟道、读书讲学,遂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明代政治家、藏书家祁彪佳在《越中园亭记》中记载,“阳阳洞:向有书舍在洞之左,与龙瑞宫相近,为文成讲学处”。这次考古勘探的地方是一块平地,周边山坡呈自然形态,位置在阳明洞天龙瑞宫之左、“禹穴”之后,与史料记载的“文成讲学处”相符,旁边就是观岭古道。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现场来看,可以确定这里曾有建筑,但究竟是什么遗存,是什么样的建筑,目前还不能确定,需要对现场作进一步考古勘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