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我们的书记叫“刘宝”:绍兴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二三事
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二三事
2019年12月19日 03:27:3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何苏鸣 李攀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李攀)“‘刘宝’,就是块宝啊!”走进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问起村支书刘建明,大家都这样说。

刘建明.jpg

刘建明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兰文化馆布展。

  一身绛红色条纹西服熨得笔挺,一尘不染的皮鞋亮得能映出人影,第一眼见到这位被村民视若珍宝的村支书,并不是我们脑海中“标准”的村干部形象,倒是标准的商界“成功人士”范儿。

  成功,还真不是假的。苦孩子出身的他,靠自己创业致富,23年前就开上了全村乃至全镇的第一辆宝马车,于是村民在背后喊他“刘宝”。

  起初这一声声“刘宝”,多少夹杂着羡慕嫉妒恨——那辰光,村里不少人连公交车都还没坐过几回呢。

  后来,出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他,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偏远山区小村如“开挂”般逆袭,先后拿下“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几十张国家级、省级“金名片”。现在,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8.5万元,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

  如今一口一个“刘宝”,藏不住村民的满腔钦佩和由衷喜爱。口口相传中,“刘建明”这个本名没人喊了,“刘宝”这个绰号,倒是叫开了。

  12月中旬,整整两天,我们跟着刘建明在棠棣“巡村”,看家家户户楹联高悬,看村里村外花团锦簇。当然,最重要的是看这位“刘宝”,究竟给村里用上了什么法宝。

  精明人的“亏本买卖”

  刘建明承认,自己打小算是个精明人。

  上世纪80年代初,花木产业刚刚兴起。听说北方苗木品种多,15岁的他扛起扁担就往辽宁丹东闯。

  当地老板介绍了几十个品种,他独独挑中此前从未听过的茶梅,挑好10株就挤上了回程的火车。同去的伙伴嘲笑他:“你这趟估计是笔亏本买卖。”他也忐忑,在火车上站着守护了五宿,没成想幼苗没几天就被抢购一空。那一趟旅程,让他明白,自己能吃苦,眼光也不赖,“适合吃经商这口饭”!

  打这之后,刘建明先是走南闯北卖苗木,又建起苗圃、开起服装厂,1996年就成为全村第一个“百万富翁”。宝马车开进村那天,看热闹的村民堵住了他家的大门。

  照这个势头发展,“刘宝”的身价不可预期。谁能料到,精明人真的做了“亏本买卖”。

  “建明,你见的市面多,又是致富能手,镇里想让你回村当书记,成不?”1996年,宝马车的里程还没上万,刘建明就被时任漓渚镇党委书记请进了办公室。

  作为本村人,刘家村(后与另外两村合并为棠棣村)账上的情况,刘建明心里清楚,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又是出了名的“后进支部”“后进村”“薄弱村”。“不干,不干!”他扭头就跑。

  大多数“弃商从政”的村干部背后,大抵都有一个乡镇干部“三顾茅庐”的故事。镇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往他家里跑了多少次,刘建明真记不清了,他只记得,约莫一年以后,已经相熟的镇党委书记拿话激他:“干满一届就换人,你就不敢试试?”

  “他那时候肯定就知道,干满一届,这事儿没完。”想起当时镇党委书记脸上强掩笑意的样子,刘建明至今都觉得自己是“上当”了。

  可生意人讲诚信,“上当”归“上当”,事情总是要干的。花了几天时间,家里的企业该停的停、该转的转,1997年1月,刘建明正式上任,成了“刘书记”。

  “西装书记”的“厕所革命”

  活了大半辈子,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让棠棣村妇联主席徐伟凤觉得“违和”,刘建明绝对算一个。

  她告诉我们,刘建明刚上任那会,她还在家带孩子,每回路过村委,都会探头往里面看看,再在心里嘀咕一句:“又是亮黄色西装、白色西裤,还戴一副墨镜,这么耍酷的书记能干事?”

  她没想到,这么酷的书记,是真的能干事。干的第一件事,居然还和粪坑有关。

  当时刘家村有15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种花,“农家肥”宝贵,花田内外遍布300多个露天粪坑,空气充满奇怪的味道。

  “‘刘宝’要拆露天粪坑了!”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

  “‘上头’没要求,干了又没收益,干啥没事找事?”有村干部不理解。

  “你‘刘宝’管天管地,还管人拉屎放屁?”很多村民不答应。

  可刘建明有自己的“小九九”:“村庄没有改变,老百姓怎么会服你?”他不声不响拆了自家花圃的两个粪坑,又不急不恼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村民老刘家门口有个占地近30平方米的粪坑,说什么都不肯拆,刘建明前后上门十几次都收效甚微,最后这一次,他使出“杀手锏”:“上海亲戚来村里,是不是都不肯住你家?每次去上厕所,是不是都眯眼捏鼻,满脸藏不住的嫌弃?”

  老刘很快妥协,第二天就自己动手拆了粪坑,门前的村道拓宽了一截,还布置出一片颇有规模的花田。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就这样推开了。原先把种花当生计,习惯给别人做“嫁衣”的花农们,也开始学着用花装点自己的生活。别说,这感觉还真不赖。

  两年前,老刘看到电视里说,农村要推广“厕所革命”,“这不就是20年前刘宝带我们做的嘛!”

  2003年,刘家村、头社、二社3个家底子都不厚的村要合并。“干满一届了,你还要不要继续?”并村前,镇干部来“征求”刘建明意见。

  “先把另外两个村的粪坑拆掉再说咯!”刘建明没有正面回答。可大家知道,这笔“亏本买卖”,他是答应继续做下去了。

  高级工程师的“供给侧改革”

  刘建明是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以前种花,他抽空到浙江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进修,考取了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职称。如今“治村”,他更是一头扑在政策文件里,寻求发展之道。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听起来拗口的专业名词,引起了这位高级工程师的兴趣。

  琢磨了好几天,刘建明有了灵感,“这不就是我们棠棣嘛!”当时,中国花卉市场库存增大,花卉苗木的利润空间已不断被压缩,年轻一代也对这门一半靠体力的行业失去兴趣。“供给侧改革说的就是,棠棣得想办法改革转型,走‘卖农产品’到‘卖风景’的新路。”他的劲头又来了。

  棠棣村的“供给侧改革”,是从一条3.2公里长的路开始的。

  以前,棠棣村只有出村小路,大半还是泥土,窄到只能通行一辆拖拉机,一下雨,坑洼遍地,泥泞不堪。游客来了兴趣大减,投资客一看直皱眉头,村里种植的苗木要运出去,也得费老大的劲。

  可修路不是小事,拿到项目图纸一看,征地涉及170多户人家,占到全村50%以上村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动一分一厘,都可能引发大纠纷。即便是“老江湖”刘建明,在启动征迁前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合同条款改了又改,却还是在村民老金家“卡壳” 了,卡壳的面积还挺“心塞”,就一分。

  “老金啊,你家征用的就一分地,给我个面子?”刘建明赔笑脸说好话。

  “一分地也是地,这是我们家上一辈传下来的,不能丢在我手里!”老金也是言之凿凿。

  怎么办?刘建明知道,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他建起“村事大家管”微信群,每户人家派一个代表入群,每天,他把修路的进展“丢”进群里,交给大家议。

  “修路是为了村里发展!”“路修好了,你家的苗木运出去也方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地,老金觉得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

  一星期完成征用,4个月修成村道,“棠棣速度”带来的是游客和工商资本的不断涌入。如今,村里“兰谷苑”的玻璃花房里,培育着“宋梅”“素心”等上万盆不同品种的兰花,郁郁葱葱,一盆可以卖到数千元,引来众多兰花爱好者;“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上,300多亩分散的丘陵山地改造成连片农田,种上了鲁冰花、向日葵、彩色水稻,单这一个“网红”景点,一年就吸引十万余名游客前来“打卡”。

  有了这条“致富路”,不仅村民的苗木生意成倍增长,原本捉襟见肘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进账,家底日丰。

  “‘刘宝’,‘刘宝’,脑袋不大,主意不少!”刘建明的名气“飘”出了棠棣。

  文明带头人的“新风实验”

  说来有趣,两年前,刘建明开始在茶余饭后同在苗木企业工作的妻子金利飞讨论起“企业文化”。“你们公司有100多人,规模也不小了,应该往这方面考虑考虑。”刘建明说。

  起初,金利飞听得一头雾水,后来才明白,老刘想的还是村里的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要求。刘建明把这20个字一遍遍默念,找出了棠棣村的短板——乡风文明。

  与“美生态”“改产业”相比,“乡风”这盘看不见、摸不着的“棋”更难下。可刘建明也有自己的主张,“一个村有一个村的味道和记忆,乡村振兴一定不能把传承记忆的东西给破坏了,把自己的特色给弄没了。”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兰花有“花中君子”的美誉,种兰养兰的棠棣人,把兰花视作“村花”,也一直深受兰文化熏陶,家风淳朴,代代相传。

  “我们支委带头把家训刻到家门口好不好?”一次支部会议,刘建明提议,村里来搞一场“新风实验”。

  “我们党员的家训能不能也上墙?”几天后的党员大会上,党员代表积极响应。

  村干部带动普通党员,党员又带动身边群众,短短一个月,棠棣村400余户村民家门口,都统一刻上了工整的家训。

  村民张金华常年在外做生意,听说别家都热热闹闹亮出了家训,急忙“打飞的”赶回来,“这样的事怎么能少了我们家!”

  亮出来的家训,是让大家看的,更是让大家身体力行传承的。这两年,刘建明又在村文化礼堂打造“笑脸墙”,评选包括“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在内的“棠棣好榜样”,并载入棠棣荣誉册,像家谱一样代代相传。

  这场“新风实验”的“溢出效应”,多少出乎刘建明预料。村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一天比一天热烈,小小一个村竟然有了戏迷俱乐部、书画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9个村级民间文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外打拼的棠棣人不忘家乡建设,商议成立乡贤参事会,捐款设立文化礼堂公益基金,为村里的文化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让留守村民老有所乐……大家都说,在“刘宝”的带领下,棠棣,越来越温暖了。

  “‘刘宝’,这几年在村里干,有成就感吗?”

  “以前一个人开宝马,风光是风光,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盖楼房,开宝马的也越来越多了……”

  嘿,“刘宝”又顾左右而言他了。可我们知道,他说得没错:一块宝不是宝,家家都有宝才是真的“宝”!


标签: 村支书;改革;带头人 责任编辑: 叶琛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我们的书记叫“刘宝”:绍兴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