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超) 日前,由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带来的婺剧惠民演出在中国婺剧院开演,一天3场、连演7天,10元至20元一张的戏票,很快被观众一抢而空。别看票价低,资深的戏迷都知道,作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分院,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长期接受梅花奖得主陈美兰、杨霞云、楼胜的指导,演出质量高。
“刚刚结束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打造‘五个高地’,激发文化领域创新创造活力。以婺剧为例,创新创造不能仅靠一两家‘龙头’院团,而要齐头并进、百花齐放,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方向。”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像今年摘得梅花奖“头魁”的楼胜载誉归来后,除了练功、表演,还积极帮助分院排戏,以此壮大婺剧新生力量。
近年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在深入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中取得标志性成果——5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先后20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等舞台,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成为全面参与国家级最高规格演出的地方戏曲院团。
这样的成绩如何取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认为,“浙婺样本”的经验主要有4条:聚焦演出,通过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演出质和量;托举英才,在高强度训练和大量舞台实践中发掘并实现人才迭代;涵养生态,在戏曲剧团良性竞争中扩大婺剧受众群体;尊重规律,按“善经营、懂艺术、爱剧团”的标准为戏曲剧团遴选当家人和领导班子。
出人出作品,让浙婺得以成为院团改革的样本。“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浙江高水平文化人才方阵,创造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打造重大文化人才集聚平台,这让我们备受鼓舞。”王晓平说,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就等于拥有了创新创造的根基。
“动作要到位,再来一遍!”在中国婺剧院大剧场,演员们正在排练新戏《赤脚书记》。舞台上,年仅18岁的张含慧担纲重要角色,一众知名演员和她搭戏,这让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含慧信心大增。在浙婺,“不以资历论英雄”已经不是新鲜事,由梅花奖得主和国家一、二级演员当配角,青年演员当主角的戏不胜枚举。
随着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推进,群众对精神富有的追求更为迫切,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浙婺,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汇聚戏剧界编、演、导及经营管理精英,大胆借鉴话剧、电影等艺术手段,从音乐、舞美等方面突破,相继创排了青春版《穆桂英》《铁血红颜》《清澈的梦想》《血路芳华》《郑义门》《宫锦袍》等大戏、新戏,获得十多个国家级大奖。
“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婺剧责无旁贷。”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华将出台促进婺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人才建设、打造精品、构建发展生态等角度进一步激发婺剧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擦亮这张文化“金名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