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玉环玉城街道:“E情通”第一时间传递村情民意
2017年01月17日 10:59:26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记者徐晔 柳祥宝 庄琳珊

  浙江在线1月17日讯 以前,每到周一,就有一拨又一拨的群众到玉环县玉城街道办事处反映问题,或是要求调解纠纷的,或是反映问题困难的。人一多,事情就很难一件件解决好、落实好。现在,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变少了,街道工作人员也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些群众去哪里了?答案是,在村或社区里就能反映问题。

  “E情通”覆盖全街道

  在玉环,随着全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重点工程推进难、农民失地失业、拆迁安置与群众补偿不平衡……许多问题以民生信访形式反映出来,而这些很多又发生在村(社区)这一最基层组织中。

  如何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玉环县玉城街道把“E情通”(即电子村情档案)引入到信访工作,实现社会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引入电子化的村情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忧。”1月11日,玉城街道综治办主任朱斌向记者介绍,在以往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基层矛盾未能有效化解,政府难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找到切入点,最后错过了矛盾处理的最佳时机,“‘E情通’覆盖全街道72个村(社区),街道领导、驻村干部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了解所在村的基本情况、信访维稳等内容,从而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对症下药。”

  几年前,驻村干部蔡林宏联系黄泥坎村。2013年9月2日,他第一时间获知“村里老路扩宽工程涉及村民肖某、王某家土地,因征用补偿产生矛盾纠纷”,遂立即录入“E情通”,并用最高等级红色标示。这一信息马上发送到街道领导的手机上,在了解情况后,于9月4日晚7时召集协调会,双方自愿达成协议。9月22日晚7时,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和息访承诺书。

  借助“E情通”,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演变为信访事项的矛盾纠纷。

  “活字典”实现传帮带

  “E情通”,相当于驻村工作的“活字典”。不了解、吃不准的,可以在其他驻村干部上传的经验中找到“灵感”。新接手的驻村干部也能利用平台数据库,实现驻村工作的无缝对接。

  去年9月,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梁桑桑被派往后蛟村驻村。通过“E情通”,她很快掌握了后蛟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全村信访、计生、违建等各类群体的具体情况。“在现实信访过程中,很多矛盾纠纷不单涉及一个部门或单位,有很多是相互交织的。作为一个新手,对于这些复杂、疑难的信访问题,很多时候无从下手,需要从经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E情通’就起到了传帮带作用。”

  “工作不归零,就是一种效率。”朱斌说,借助“E情通”可以促使驻村干部对村情了解更“精”,对问题看得更“准”,跟群众的感情更“亲”,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更“高”,继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2015年11月2日,南门社区一温岭“年度糕”店因噪音与业主产生矛盾。当天,相关信息就录入“E情通”,驻村干部还发现该店存在消防安全隐患。11月3日,“E情通”显示“通过实地检查,消防安全隐患已整改完毕”;12月1日,显示“环保部门已实地检测,等待结果”。一起矛盾得以及时化解。

  “在‘E情通’上,对矛盾纠纷的排摸、调处等工作进度进行登记,使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政府,为预防化解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玉环县信访局局长龚时波说。

标签: 矛盾纠纷;玉城街道;玉环县;化解;消防安全隐患;信访问题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