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开学仪式,这是全部的学生。
住校的孩子晚上自己洗漱。
浙江在线9月3日讯 9月2日上午,雨有点大,黄岩上郑小学的开学仪式放在了教室里。
校长毛利军在讲话的时候,心情特别复杂,他说起了两件事。
一名学生早上6点就到校了,他在门口问保安:“我的寝室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开学的第一天,这所山区小学迎来14名住校生。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这都是第一次。
因受此前“利奇马”台风的影响,进出山区的唯一 一条道路受损严重,一时通不了公交车。当地政府和学校几经商讨后决定:让孩子们住校。
年纪小,生活不会自理,他们可以安然度过开学的第一个晚上吗?这是一次考验。“把它作为孩子们新学期的第一课吧——学会独立和自理。”
另一件事是:这个新学期,学校的新生报到人数是“零”。这个残酷的现实,让在山区从教了25年的毛利军心里不免空落落的。
不得已,14名孩子要住校
“携手共进,共度难关”,在上郑小学一间临时学生寝室里,贴着这样一句标语。
9月2日早上6点半,校长毛利军就在门口,远远看着,老师带一个个孩子去找自己的床铺。门卫告诉他,有个小男孩6点就来找寝室了。
看起来,孩子们有些兴奋。他们平常住在山区,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
学校的寝室非常整洁。前几天,老师们还进行了简单的布置,每个房间都贴了儿童画、挂了蚊帐、装了电风扇。
这四个房间,原本是老师们的寝室,因为所在的楼房有双楼梯,考虑到孩子们的消防安全,老师们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孩子们,还在走廊里新装了监控,老师们自己则搬到了对面一幢老楼的休息室。
这些天,乡干部还带着老师们去镇里采购,拖鞋、肥皂、沐浴露……孩子们的生活用品都有了。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带个书包、带些衣物,就开始了住校的生活。
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不适应,早上九点多,一名心理老师专程来给14名住校的孩子做了心理沟通,他们围在一起做游戏,一起了解对方。老师说,大多数孩子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有个别的,比如有一个女孩,有些沉默,不肯说话,她把头发盖着脸,说要学“贞子”。
其实,要不要住校。这个问题,毛利军也考虑了很久。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第一次。
上郑乡是山区,距离市区五十分钟车程,进出只有一条路,特别是往里走,山路弯弯。受上个月台风“利奇马”的影响,16公里的乡道13公里受损。尤其是往山里的路,估计得一个月才能修好。
往常,孩子们都坐公交车上下学,但现在,路没通,公交车没法开,但孩子的上学不能耽搁。
为此,政府、学校、家长还开了一次协调会,商量决定:让接送困难的学生住校。统计后,一共有14名。
第一课,学会独立和自理
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还小,生活不会自理。毛利军则告诉他们,“这种习惯要培养,就从这次住校开始吧。
在孩子们入住以后,毛利军这样和老师们说:“千万不要大包大揽,什么都干,不能让他们有依赖感,我们要教他们生活的技能。”
山区孩子的生活习惯比较随意,比如起床了,不叠被子,东西乱放等等。中午的时候,趁着有空,毛利军安排了一名受过军训的老师,教孩子们叠被子。
晚上则要教他们洗衣服,让他们自己洗澡。“洗得不干净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自己洗。”
毛利军和老师们商量了这个晚上的活动。五点吃饭,吃完饭自由活动一会,就去洗澡。趁着天没黑,教孩子们把衣服洗了,再集中到教室,老师给他们补习作业。
他们可以安然度过第一个晚上吗?毛利军也有担心。可能会兴奋得睡不着?也可能会吵闹聊天不睡觉?
晚上9点多,钱江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了毛校长,他告诉记者,孩子们晚上学习到8点多,洗漱之后8点半就休息了。孩子们很听话,不吵不闹。“孩子的4个寝室边上特意安排了老师的2个寝室,有什么情况老师可以随时处理。”
第一次,没有新生的开学式
和往年相比,这次开学,对于46岁的校长毛利军来说,多了几分失落。因为今年一年级新生的人数是:零。
这意味着,这所坚持了几十年的山区小学面临着倒计时。
“我知道,没几年了”,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没有了学生,它会自然消亡”。
他想起,2015年,他做了这所小学的校长,上任那天,他和学校的老师们这样说:“要站好我们的岗,守好我们的家,能守一年是一年。”
虽然,毛利军希望这所学校能一直办下去。但今年,这个消息(新生人数为零)还是来了。“突然来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从1994年毕业以后,毛利军就没有离开他的家乡。“山里的孩子也需要教育,需要老师”。
25年来,毛利军见证了山区学校的由盛到衰。一开始,毛利军在边上的圣堂乡教书,“以前村里都有小学,那时我们那边村小学加起来有学生六百多名。”
1999年左右,村小开始合并到了圣堂乡小学,2005年,圣堂小学学生只有100来名,合并到了上郑小学,一共有学生两三百名。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城乡流动加速,很多山区的人去城里务工打拼,也把孩子带到了城里。另一方面,出生率的下降也是现实。
几乎每年,学生的数量在减少,直到今年,一年级的新生没有出现。现在全校只有44名学生,人数最少的是二年级,一共5个学生。按照这个趋势,可能几年后,这所学校就要完成它的使命。
“我们的地方虽然条件比较差,孩子们基础不好,但他们肯吃苦。”说起自己的学生,毛利军还是充满自豪,“我们一个学生,在全区6000个学生中考了80名。很不容易。”
算上毛利军,学校里有19名老师,今年刚刚分配来了一个女老师,1997年的。“站好岗,能守一年是一年。”他还是这样说。
这所学校的特色是石头画。因为在河边,多的是石头,老师会去捡石头给孩子们,教他们画画。“他们画得可好了”,毛利军说。在学校里,孩子的作品到处可见,他们把自己对外面世界色彩斑斓的想象,画在石头上,镶砌在学校茂盛的青草地,让人愉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