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彰显核心价值观“身边的感动”·银耀窗口
奔波在共富路上的“劳碌敏”
​——记三门县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秘书长吴善敏
2021年06月07日 10:00:19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任平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有我的祖辈父辈、兄弟姐妹,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共同富裕,是我们这代人的情怀,没有多么高尚,仅是想再发点光、做点事。”说起为什么闲不住,吴善敏朴实的话语,一如他的为人。

  现年68岁的吴善敏,现担任三门县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秘书长。他14岁参加劳动、18岁参与筑塘、26岁当农技员、30岁被招干,再到当镇长、农业局副局长、农技推广基金会秘书长,无论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始终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

  他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新长征突击手”“浙江省劳模”“省农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熟人都喜欢亲热地叫他“敏”“敏镇长”,而他真的是个“劳碌敏”。

  “敏镇长”一道筑起围垦丰碑

  台下是一百多张聚精会神的脸,台上的吴善敏全程脱稿,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地讲述。

  “我从2017年开始讲三门围垦史,到现在已有4分钟至48分钟共十多个版本的讲稿,讲过不下百场。”吴善敏说,之所以能随时变换、脱稿讲解,是因为那些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与大陈岛垦荒精神之于台州一样,三门围垦精神越来越为年轻一辈的三门人所熟悉和感佩,这离不开吴善敏的呼吁和宣讲。作为县里党史学习宣讲团成员之一,他呼吁建立围垦精神教育基地,将党史与连心塘筑塘历史充分结合,引领学习。

  14岁,还在长身体的阶段,吴善敏就跟父辈一起参与六敖北塘的围垦。那个年代土地资源贫乏,勤劳的六敖人民想到了向海要地,对万亩滩涂发起了围垦。当时,六敖公社26个大队同筑“反修塘”。

  没有机械化,就沿用效率最高的槽溜流水线作业法,割泥、捧泥、撑榴……每一道工序,吴善敏都十分熟练。因为要候潮作业,吴善敏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干到晚上天擦黑才回家。夏天出汗频繁,衣服上都结上白白的盐霜,为了“省”衣服,他就光膀子在太阳下干活,背上晒出了一个个水泡。雨天也要抢工,厚重的蓑衣在皮肤上磨蹭,刺疼。

  围垦地离村民住地都有几十里路,每天作业喝水量大,吴善敏他们就带桶到附近几里地接山水,没条件烧,在水里加“十点水”算是消毒。条件好点的带个竹筒装水,没有竹筒的,就用碱水泡过的废弃农药瓶当水瓶。这样的筑塘经历,一直持续到他26岁当上公社农技员。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六敖共筑起了1.9万亩塘。六敖人民从吃不饱,逐渐到吃得好,六敖也成了三门名副其实的“粮仓”。

  经历过围垦苦的吴善敏,特别理解农民的不易,因此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担任六敖镇镇长期间,遭遇“9711”号台风,标准海堤几乎全线被冲毁。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突击抢险20多天。“最早出门、最迟回来,没日没夜指挥、监督、当劳力。”一起工作了38年的农技师娄齐胜回忆说。

  回忆这段经历,吴善敏感动地说:“当时土地划片后,决堤的普济塘部分跟不少村没什么关系,但我一动员,他们二话不说参与抢险。”正是在吴善敏个人魅力感召下,当年农历八月十八大潮汛来临前,他们完成了全部10公里堵缺任务,确保百姓生命财产不再受到威胁。

  “吴局长”总是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后来,到了三门县农业局副局长岗位后,吴善敏很快进入角色。

  在分管农技站时,有人反映,本地畜医站不太灵,一些猪、兔发病医不好,要送到宁波余姚等地。他马上带队到余姚考察,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虚心学习技术。经过几年培养,畜医站从“不太灵”到“有点灵”再到“十分灵”。

  养殖户到外地买鹅苗被骗,经济损失惨重。吴善敏就从优化良种繁育体系着手,引进优良畜禽新品种,当年就建立了蛋鸭良种、三岔绍鸭示范试验场,沿赤、孙家两家浙东大白鹅繁育场,三元杂交猪六敖良种场,让农户减少外出采购的不便,降低了采购成本。

  说起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三门县农业局农机总站原站长叶继良记忆犹新:“正是在吴局的推动下,三门农业机械化率突飞猛进。”

  2000年,三门还只有一台农业收割机,作为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吴善敏分管农机总站后,通过向上争取和农户自筹资金的方式,添置了大批农业收割机、翻耕机、烘干机、水果分级机,发展了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大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同时,快步推进农业机耕路的建设,在他分管期间,三门80%的农业区域通机耕路,通机耕路的区域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009年,吴善敏和水产专家们一起抓的“虾瓜种养结合模式”获得试验成功,相关工作还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那个时候我在农业局分管14个科室,是分管科室最多的副局长,但局长信任我,又把很多额外的活交给我,他认为我善于与人打交道,从没掉过链子。”吴善敏说,他就是这样干一样成一样,做一样专一样。

  “劳碌敏”让别人满意是做事标准

  别看吴善敏个子不高,看起来十分简朴,但他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助农方面,走到了时代前沿。他以手机为“战斗机”,做助农抖音、美篇,建助农微信群,“线上线下”做农产品“代销员”,为农户、养殖户增收支招。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养殖户罗良强的25吨鲈鱼和100吨黑鱼滞销,资金周转困难,吴善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求助当地新闻媒体,一场大型融媒体公益助农直播行动轰轰烈烈进行,短短一小时销售上千斤鲈鱼,还接到1000多公斤鲈鱼订单,罗良强的资金得以回笼。

  薛绍明种植的10多亩桑葚销售困难,吴善敏帮他联系宁波、临海杜桥等地客户。葛岙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销售不畅,吴善敏就来到果园拍摄视频,制作成抖音进行宣传。去年以来,他还制作了血蛤、蛏子、小白虾、花甲等各式三门小海鲜的助农抖音30多条、美篇20多个,为农户减少损失10多万元。

  “他更像我的一个长辈,鼓励我养殖创新,坚持用自己的想法去养出高品质的青蟹。”三门县方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俊,大学毕业回归“农门”,吴善敏觉得他有理想、懂技术,把他和他的养殖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培养对象,帮助争取到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立项经费,在数字化改革赋能水产养殖创富方面给予帮助。

  吴善敏还是老干部助农服务团的骨干,他帮助联系的三门县张磊青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青蟹室内笼式立体暂养和越冬技术研究项目,在200平方米平房中放置4000只青蟹养殖笼,实现产值52万元,利润14万元。该技术还被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成45分钟的专题片。

  他参与三门县农业项目总结工作和推广工作,反复校对133篇、近100万字的农业技术总结,刊印了13本《大家都为农技推广出把力》的资料汇编。

  “让时间赋予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人、终生学习典范、有大爱的人。”三门县农技推广基金会会长、三门县政协原副主席邢义钵说,走共同富裕之路,就需要这样的党员来引领。

标签: 三门县;干部 责任编辑: 吴珂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奔波在共富路上的“劳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