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经开区“国家队”再次扩容!一直没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台州,终于不用再“艳羡”其他兄弟地市——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升级定名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至此,浙江11个地市也都集齐了国家级开放平台。接下来,台州怎样释放国家级平台的红利?浙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又该怎么走?
为何花落头门港经开区?
记者注意到,除了台州,浙江其他地市都已有国家级开放平台——舟山设有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其他地市都有国家级经开区。
为何独独少了制造业大市台州?这要从国家级经开区上一轮大规模扩容说起。
2004年开始,商务部逐步打开审批大门,允许一大批优秀的省级经开区申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丽水、衢州、嘉善、平湖、富阳等省级经开区相继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
2015年9月,国家级经开区从2009年的56个增加到了219个。此后,商务部就收窄了新批国家级经开区的渠道,当时仍在申报中的台州经开区因此未能获批。
既然台州经开区准备良久,为何这次却花落“头门港”?原来,2019年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台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退出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争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也因此,2013年才成立、2017年刚刚获批省级经开区的头门港经开区,成了台州最具潜力获批国家级经开区的“候选人”。
别看它成立时间尚短,但发展势头和潜力一点都不弱。
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了解到,头门港经开区产业发展定位清晰,聚焦医药化工、汽摩配等产业。区域内,不仅有华海药业、九洲药业、海翔药业、仙琚药业等一批医药类上市企业,还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吉利汽车项目。仅仅这两个支柱产业年产值就达到六七百亿元。
发展潜力巨大也是头门港经开区此次获批升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储备量在省内的开发区里也是首屈一指。
此外,头门港经开区本身位于一个港口,可以停靠5至15万吨的轮船,从事大宗商品贸易、跨境贸易条件较好,可以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身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再加上商务部重启国家级经开区的审批大门……天时地利人和,让头门港经开区此次顺利获批,升级定名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头门港7.12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临港新城、南洋、北洋、红脚岩等托管区块,辐射带动临海经济开发区、医化园区椒江区块等拟托管区域发展,将是浙江省大湾区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队”更受外资青睐
除了此次获批的头门港经开区,其实浙江还有不少优秀的省级经开区正排着队,希望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序列。
已经递交了申报材料的,就包括余姚、桐乡、海宁、诸暨、嵊州等地十几个省级经开区。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是余姚、桐乡、海宁等。
众所周知,更高能力的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国家级开发区的许多政策优势在逐渐淡化。那么,为何仍有这么多省级开发区希望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后又会有哪些红利?
“的确,这些年开发区的政策红利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顶帽子的含金量依然不少。”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副会长郑宁海说,尤其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对投资地进行尽职调查,就相当看中国家级经开区。
以桐乡开发区为例,因其省级经开区的身份,在与嘉兴其他国家级经开区的外资项目招引竞争中往往不占优势。
外资在考察多个开发区时,即便省级经开区条件稍好一些,他们也会偏向国家级经开区。在他们看来,一个平台能够上升为国家级经开区,意味着其综合营商环境等条件更优。
正因此,桐乡一直在努力升级为国家级平台。郑宁海认为,从整体质量来说,桐乡实力不俗,如果能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整体排名上也能处在中等水平。
再把话题回到此次获批的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较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外资一直以来都是台州发展的短板。2020年,浙江实际使用外资157.8亿美元,台州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虽然完成率居全省第一,但在全省占比仅2.3%。
近年来,外资企业加码浙江的趋势明显。尤其是疫情之后,国际资本加速涌入中国。今年1至5月,浙江实际使用外资8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1%,新设外资企业也同比增长超过六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级经开区对外资的集聚能力正满足了台州产业升级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有进有退才是常态
国家级经开区或将迎来一场更大的变革。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扩容之前,已有两家国家级经开区先后被清退出了国家级经开区序列。原因都是:在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在倒数后5名。
2020年初,酒泉经开区成为自1984年国家级经开区设立以来,首次出现“红牌罚下”的情况。今年初,宁夏石嘴山经开区又从国家级经开区序列中被除名。
据悉,未来,商务部将继续对国家级经开区实行考核评价,对连续两年排名最后5名的予以退出。同时,将完善国家级经开区统计调查制度,加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淘汰制度更加完善,准入大门再次放开……这都说明,国家级经开区迫切希望通过改革,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毕竟,新的自贸试验区在全国不断设立,昔日开发区的“改革试验田”光环不再。为了突破土地等资源要素限制,国家级经开区都迫切需要改变“游戏规则”——通过更加畅通的退出机制,倒逼“带着帽子”的国家级经开区实现更快发展。
“当然,对浙江而言,我们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压力不在于被淘汰的风险。”浙江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处长杨威分析,浙江国家级经开区在2019年度“国考”中整体呈向好态势,16家国家级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占浙江国家级经开区76.1%,较上一年度新增3家。
“我们的压力主要在于,排名靠前的尖子生不够多。”杨威说,2019年的“国考”中只有两家挺进全国前30强,仅杭州经开区一家进入全国10强,且位置并不牢固,在之前一年就曾被挤出前十。
对此,浙江也在相应地强化考核,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争先进位。同时,参照国家级经开区的考评制度,从今年开始浙江也开始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对连续两年排名倒数后5位的开发区,进行末位淘汰。
这并不是浙江经开区考核第一次采用“末位淘汰制”。但不同的是,过去是连续两年倒数第1位,才会被淘汰;而今后,连续两年倒数后5位的省级经开区就要被除名。
有进有退成为常态,或将激活开发区的一池春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