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师,一声感恩的称呼,也是一份深切的期待。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9月10日,我国近1800万教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记录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故事,看他们如何用知识点亮学生梦想,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处世的道理。
人物名片
陈凌峰,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校长。
他是台州市最美校长,也是浙江省教育改革先锋校长。他管理的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美丽学校。他的理想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罗亚妮 共享联盟椒江站 屈扬帆)“同学们看,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期期末种下的水稻,现在它们已经长大了,还开了白色的小花……”
“校长,稻花为什么没有花瓣?”
“为什么这株长得特别小,我们可以施肥吗?”
……
九月,是稻花飘香的季节。在一片青葱的水稻田里,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校长陈凌峰正带着学生们穿梭其中。第一次见到水稻开花,孩子们非常兴奋,不停地举手提问。
这一幕,并不是发生在乡间,而是在学院路小学行知校区。陈凌峰作为校园里两块微型水稻田的设计者,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水稻校长”。为了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深度触摸到“大自然”,他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给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立体农场”。
项目式学习
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院路小学行知校区占地面积不大,3幢白色教学楼,一个标准操场就是全部空间。两块水稻田就位于两幢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
“水稻的开花期很短,所以开学后的第一堂劳动教育课就给孩子们安排了观察水稻生长习性的课程。”陈凌峰说。
“水稻田是一个大项目,里面可以分解出很多小项目。”陈凌峰倡导的是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们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老师牵头,学生主导,外聘专家提供咨询。从水稻田的模型搭建,到翻土、播种、防虫……学生还发明了智能水车,参与了环境检测仪的设计,展厅的设计和布置等。最后,收获时,也由孩子们亲自割稻,晒谷,做成米饭和米酒。两块水稻田为学校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研讨素材。老师们从不同维度开展课题研究,学生们在参与项目时也有了全新的思考与感悟。
“劳动教育让孩子们领悟了农业劳作的不易,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陈凌峰说,通过特设的项目式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们学会知识,更让学生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者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拥有无限的潜力。
立体化农场
为孩子打开梦想的翅膀
行走在学院路小学行知校区,仿佛进入了一座立体农场。楼与楼之间的空地是水稻田,二楼的休闲区开辟了中药园,三楼是玉米高粱地,顶楼则是台州百果园,种的都是台州的特色果蔬。而每年5月,800多株玫瑰在操场静悄悄地绽放,花开如海、风过如浪,绚烂了整座校园。
“我一直想要在城市里,为孩子打造一块随时可以深度触摸的‘大自然’。” 在田野里长大的陈凌峰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田园式校园”梦。2017年,在行知校区设计伊始,他就把“梦想中的校园”细化成一本“任务书”,交给设计师,叮嘱他们尽可能实现这个“田园梦”。大部分学校的绿化都在一楼,但我梦想的校园,是每一层楼都有足够的绿色,让学生一走出教室门,就能充分接触大自然。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陈凌峰几乎投入了全部的业余精力。寒暑假,空旷的校园里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好不容易有了圆梦的机会,不盯着不踏实。”看着图纸上的规划渐渐成为现实,陈凌峰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说话间,我们来到二楼的“中药园”,在陈凌峰的规划中,这里本该是一片茶园。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们很大的触动。有一次,说到中医药治疗新冠的话题时,陈凌峰萌生了新的想法:“不如开辟一块中药田,带领孩子们认识中药和中医。”
由十几名学生和几名老师组成的项目组很快集合完毕。从“中药园”的设计,到水管的铺设、喷淋系统的设置,再到新冠“组方”药的种植。陈凌峰关注着项目的进度,有时也会和项目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个参与项目的学生跟我说,中医太博大精深了,以后想当个优秀的中医师。可见小小的田园,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劳动的感悟,更是知识的积累和梦想的启蒙。”这名学生的话,让陈凌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丰富多彩的课堂
让孩子收获快乐和知识
“我很喜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几乎影响了我整个教学生涯,启迪我打造了这个‘都市田园校园’。”陈凌峰说,让孩子们真实地接触到自然,让劳动伴随成长,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2011年,陈凌峰被调任到学院路小学担任校长,“来到这里后,我就下定决心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学习在田野间。”
然而,习惯了传统教育方式的老师们一开始也有担忧。“陈校长说出这些理念时,我们也曾质疑过是不是可行。”田园教育负责人陶专英告诉记者,虽然劳动教育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一直不受家长的重视。
陈凌峰深知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过“家长”这一关。为此,他特意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中。“比如说‘种植箱’项目,我们邀请了感兴趣的家长参与,由他们带领学生组成项目组,进行‘种植箱’的制作和组合,并去山上亲自采挖中药材,家长参与其中就能明白劳动教育不是想象中的‘玩乐’。”经过学校不断地引导,家长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教育模式。
“孩子的成绩没有落下,而且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家长吴彬告诉记者,学院路小学的劳动教育让从没在乡下生活过的孩子也能分得清五谷杂粮,意识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这让他感到惊喜,也理解了陈校长一直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围绕那些小小的田地,语文老师可以带着大家描写自然之美、数学老师可以教大家量面积、算亩产;科学课可以教节气与耕种,美术课可以写生……我们的课堂遍布整个校园。”陈凌峰不断鼓励老师们将劳动教育与课堂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些。
“双减政策”落地后,陈凌峰迅速修改了原先的课后托管方案。“在原有的1小时‘作业+特长’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半小时的‘劳动教育+体育’时间,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陈凌峰介绍,接下来还会继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让每一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知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