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一位厨师,一个宁夏西海固女孩,他们素昧平生,从未谋面。从小学到大学,11年间,助学善款每个学期准时到账。
助学善举坚持了11年
老郑名叫郑永江,是泰隆银行总行食堂一名普通厨师,2011年,他35岁;彼时,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女孩王佳佳正读五年级,家中六个兄弟姐妹,继续求学步履维艰。
那一年,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会发起“牵手西海固”公益活动,志愿者赶赴同心县王团镇奕龙希望小学送礼物,了解到19个孩子急需帮助。
“19个宁夏西海固孩子等着大家结对子”,郑永江回忆,他一眼就选中了佳佳,“那么乖巧的女孩,立志学医救人。”
那时,郑师傅月薪约2000元,他决定,每个学期拿出500元寄给她。
佳佳从未开口说钱不够。11年里,老郑估摸着往上涨——初中每学期800元,高中1000元,大学2000元。孩子大了,他盘算着该买部手机,又额外转了2000元;5月20日是孩子的生日,那就发个520元生日红包。
除了至亲,没人知道老郑和王佳佳之间延续11年的情缘,直到2021年11月。
那天,郑永江收到666元红包,“郑叔叔,这是我第一个月的实习工资,红包您一定得收下。”
孩子还没正式上班呢,这个钱到底该不该收?老郑犹豫整晚,次日寻求同事兼挚友王鹏的意见。
看着相熟20多年、一家三口依然蜗居在宿舍的老伙计,王鹏掉了泪。读书分享会上,他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同事们。这坚持了11年的善举才被人得知。
远方的女儿:11年只通过一次视频电话
结成助学帮扶对子,拿到银行账户后,彼此间少有联系,整整三年,郑永江没收到过来自宁夏的任何消息。
第一次和佳佳通电话是结对三年后的春节前夕:
“你是王佳佳吗?”
“是。”
“我是浙江的郑叔叔。”
“哦。”
“快过年了,祝你们新年快乐。”
“哦,新年快乐。”
这段对话郑永江记忆犹新,原本打算问问佳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没来得及说出口,通话就结束了,一通电话没超过30秒。
佳佳上大学后,他们的联系才逐渐变多,她开始和郑永江分享更多生活和学习细节。
11年间,没见过面,只通过一次视频电话。郑永江称佳佳为“远方的女儿”,佳佳称郑永江为“远方的亲人”。
11年没追上房价上涨脚步
月薪从11年前的2000元到现在的4000多元,老郑的压力不小,赚的钱要一分一分算着花。这些年,他一直计划着买房子,但房价一路上蹿,始终未能如愿。
“助学的钱,对于买房是杯水车薪,但款子到了宁夏,或许能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老郑说,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其他花销也很少。平生的夙愿就是资助一个孩子读完大学,“认准了,我就要坚持做下去。”
1976年,郑永江出生在黄岩的一个村庄。
小学毕业时,父亲生了一场重病,从此不能干重活。顶梁柱倒下,让一家四口陷入困境。
从那时起,他就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崇拜感,“一个好医生是可以改变家庭命运的。”
初中一毕业就开始工作,他做过木工,学过电焊,也操作过机床。母亲给他找了个师傅学厨艺,他进了银行食堂,结婚生子。
46岁的郑永江闲时爱写字,家里的练字帖堆了厚厚一摞;爱听戏曲,是个发烧级票友;还爱独自爬山,带个垃圾袋,边爬边捡路边的垃圾。
他还当过义工,去了养老院、孤儿院。曾在孤儿院看到失聪的孩子,那双对这个世界表现得波澜不惊的眼睛,刻在了他的心里,“特别想为遇到困难的孩子做点事情。”
热心肠、乐观、可靠,这是身边人评价郑永江用得最多的三个词:帮新手司机停车,主动帮同事顶岗,朋友有难默默伸援手。
“我想带远方的女儿看看大海”
王佳佳,1999年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同心县。同心地处西海固,那里土地贫瘠,曾是“苦甲天下”的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热播剧《山海情》,讲述的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对口帮扶西海固的动人故事。
王佳佳一家8口,生计全靠玉米、小麦和葵花籽,母亲还患有重度贫血症。辍学的威胁如影随形,王佳佳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受资助11年间,远方的亲人郑永江是她求学的巨大精神力量,受挫时,一想到默默帮助自己的郑叔叔,就会打起精神继续努力。
上大学后,佳佳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她喜欢打篮球,喜欢看《朗读者》。
考上宁夏师范学院、第一次实习、第一次领到工资……佳佳都第一时间和郑永江分享,寄来特产,发来红包,长大后她学会了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深知求学的不易,已经是高中化学实习老师的王佳佳,细致观察着班上每位学生的情绪和困顿,“我要把这份人间温暖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去年夏天,佳佳参加了教师技能大比武,如果进入决赛,她可以来浙江见到郑叔叔,结果,她与浙江差之毫厘。
“来浙江吧,我想带远方的女儿看看大海,逛逛杭州西湖。”在郑永江心里,他儿女双全:身边的儿子已经16岁,宁夏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