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师,我看到一组新鲜出炉的数据,2021年浙江人点了18亿单外卖。没想到,我们一年吃这么多外卖。”
外卖有多火?这两天小新闻记者在余杭西溪雅苑小区抗疫就发现了,虽然政府发了应有尽有的7日物资大礼包,但小区每到饭点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外卖涌来。
后来,我去找浙江大学营养学教授沈立荣吃饭,聊起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的外卖数据,还有自己看到的外卖热闹场景,却引发了沈老师的一声叹息。
1】有些外卖重油重盐不健康,鼓励大家有时间自己烧饭
下馆子、点外卖,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年轻人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不会做饭等原因不愿做饭了,下馆子、点外卖逐渐成为生活常态。
可是,美味背后,却藏着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油、盐摄入往往超标,久而久之导致肥胖、高血压,还会诱发糖尿病等疾病。
沈老师不喜欢点外卖的原因主要就是不健康:“我们这辈人,从小没吃过外卖,都是自己做饭,动手能力好像比现在的年轻人强。我实验室的学生倒是挺喜欢点外卖的,一到饭点,紫金港校区小东门拿外卖的人就扎堆。”
在今天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用更短的时间摄入了更多的食物、能量和油脂,用更快的速度成倍增添着胃肠道的负荷,
沈老师说:“吃饭不可过快,一定要细嚼慢咽,过快进食,对身体的负担特别大,甚至还会引起血脂异常。”
平时,沈老师在学校步行去食堂吃饭,饭后一定要走一走;周末在家,爱人买菜洗菜,他烧菜。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时,沈老师的午饭都是前一天晚上自己做好的,早晨带着便当去学校。
他说,“实验室里的专家和同事也基本自己带餐,会议室都配有存放自带食物的冰箱,供加热的微波炉,大家在午餐时间聚在一起很热闹,还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李冬阳是沈老师同事,去年10月刚从美国回浙大工作,他告诉小时新闻记者:“我在美国待了7年,现在每天能吃上浙大食堂的饭菜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在美国工作时,我平均两天就要吃一顿外卖,那边的中餐都很油腻重口。”
“美国中餐外卖一般要10-15美元,配送费另算要5美元一单,这样的菜也就是我们国内20-30元快餐的水平。”虽然厨艺不错,但李老师在美国爱点外卖,完全是因为实验室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在国外,其实点外卖的人比国内要少,而且外卖肯定没自己做好吃。”
周岩曾经是沈老师的实习生,之前在英国待了5年,现在是西湖大学在读博士,她在国外时就长期自己做饭吃。
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外卖我一年点不到10次,一份外卖要5-10英镑,配送费另算,每单2-3英镑,就是国内20元快餐的水平,但如果自己买菜做饭吃,不但新鲜可口,而且平均每顿花销只要3-4英镑。”
周岩说,“身边大部分留学生都是自己做饭吃,而那些不会做饭的同学到了国外就只能点外卖或者堂食,伙食费这块的花销会比别人多好几倍。”
2】爱做饭的人更长寿,来看看杭州小学生的食育教育
有证据表明,外出就餐往往能量密度、脂肪和钠含量较高,而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膳食纤维与抗氧化剂等保护性营养素含量较低。
沈老师特别鼓励大家在家多做饭,而且早期有研究表明,爱做饭的人更长寿,“很明显,在家里做饭和吃饭是一种健康的行为。”
为了倡导健康生活,这些年沈老师一直在杭州中小学推广一项名为“食育教育”的行动,比如,萧山银河实验小学的食育教育就开展得很好。
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该校的朱雪晴老师,从2017年开始,她坚持在学校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为期一年的食育教育课程。
“人的饮食口味通常是9-14岁形成的,我们二年级学生每周要上两节食育课程。”
“老师会教大家认识食物,而且是实物教学,因为学校有小菜地,孩子们可以去地里收青菜、拔萝卜。”
“课上会讲食物的来源,比如水稻的一生,还会介绍居民膳食宝塔。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边教孩子们如何科学饮食,一边让他们说出午餐的营养组成。”“另外,还会教孩子们就餐礼仪,比如和长辈一起吃饭座位怎么坐,还有食品的安全问题及食物的制作。”
这两天,朱老师刚给学生布置了食育课寒假作业,内容很丰富,包括学习使用筷子、学会打鸡蛋、学习切青菜和萝卜、学会烧饭烧水,还有至少做三次不重样的早餐,选一道自己喜欢的菜,写出它的营养组成,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等等。
四年坚持下来,朱老师发现孩子们收获满满:“有的男孩从此爱上做菜,到了三四年级就能烧出一桌好菜,妈妈就很欣慰地对我说,儿子会烧菜成了暖男,今后找对象不愁啦。”
通过食育教育,还能帮助孩子们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上过垃圾食品的课,家长反馈,孩子去超市、餐饮都会很自觉地绕开膨化食品、糖果、冰淇淋、油炸食品这些区域,主动去选择更健康的饮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