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樟里村建起乡音乡愁交流圈
侨胞侨眷众筹文化平台
2016年11月15日 06:55:46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陈梦圆

  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陈梦圆) 这几天,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樟里村特邀温馨瓯韵说唱团到文化礼堂“樟里词场”唱鼓词,20多位老人聚在一起乐享鼓词时光。樟里村党支部书记包爱通正忙着拍摄。“这个文化礼堂的配套平台,就是村里的侨胞侨眷众筹建起来的。”包爱通说。他要把这里的乡音及时传送给捐建村文化平台的海外华侨。

  “家里亲戚朋友大都在国外,以往村里也没什么娱乐设施,日子闷得慌。”85岁的黄崇尧老人说,如今村里新建的“樟里记忆馆”承载着村里满满的旧记忆,品读有味;百姓舞台和文化广场让“空巢”侨眷走出寂寞的家,有了热闹的交流圈子。

  樟里村位于浙南著名侨乡鹿城区七都岛西南,全村386户有1900多名侨胞,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以前樟里村文化场地小,村民参与的文化活动也少……旅美华侨黄小林道出海外游子的感慨:村庄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多年未能回乡的海外华侨常常要求拍摄一些村里的文化活动,发在侨胞微信群以解乡愁。”包爱通说,今年村里借着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把众筹建设乡村文化平台的点子发到侨胞微信群。

  很快,众筹倡议得到了侨胞侨眷的支持。黄小林率先将自家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占地约200平方米的老宅无偿捐出,改造成留存侨乡历史的“樟里记忆馆”。此举引起了热烈反响,土灶、酒缸、雕花古床、竹木家具……一批批饱含民俗印记的家当纷纷汇集起来。“大家一看到这些生产、生活老物件,就能勾起过往的回忆。”包爱通说,现在还时不时有村民将家里的一些老物件捐出来,还有华侨把国外搜集到的一些民俗用品带回记忆馆。如今,樟里记忆馆已成为村民的好去处,还吸引了城里人。最近,每天都有200多位市民前来游览,看看这些民俗老物件。

  眼见家乡热闹起来,旅美华侨黄定福也坐不住了,他把自家3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让出来,用于建设百姓舞台和文化广场。这一举动引来更多侨胞侨眷参与众筹。钱长松、黄建锋、黄长巧、金宝林……众筹名单越来越长。50万元众筹款全部投入文化礼堂配套平台建设。亲情视频室、鼓词场、门球场、百姓舞台、文化广场等配套场馆陆续开放,处处可见侨乡元素。百姓舞台传唱出《侨乡樟里》,讲述“最美七都人”的故事。每天必办的“樟里词场”,成为村里老人听鼓词、拉家常的最热平台。亲情视频室里,留守老人不定期与海外游子对话;华侨们第一时间聆听乡音,了解家乡近况。文化广场上,排舞队、腰鼓队正为汇演加紧排练。

  11月14日,记者在樟里村文化礼堂门口看到一块“活动预告牌”,送戏下乡巡演、妇女扫盲班、民俗礼仪等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村民厉约蕾说:“村里老小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每天日子过得热闹。”

  为了规范村里的文化平台活动,村民们主动参与樟里村文化礼堂干事团,当起驻堂员,黄崇尧夫妇还主动在文化礼堂当门卫。旅法华侨夏宝康则出资设立“道德风尚奖”,奖励村里的好人好事,为樟里村文化平台锦上添花。今年以来,先后有3人获得最美护水奖、睦邻友善奖、孝老爱亲奖。包爱通说,接下来,村里打算根据习俗节庆日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加强侨胞侨眷的联系。

标签: 鼓词;侨胞侨眷;文化广场;文化礼堂;侨乡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