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据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末,全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达到5136.16亿元,比年初增加442.2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03亿元,增幅达9.42%,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省内第三个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这表明温州市民个人金融资产向储蓄存款倾斜明显。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万多元
业内人士指出,储蓄存款余额中,活期存款增加快于定期存款增加。活期存款余额为2693.4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为2436.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11.62亿元和130.66亿元,增幅分别为13.08%和5.67%。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12万人统计,人均储蓄存款56251元,比年初增加484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万多元。
据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10月末,温州银行业资产总额已接近13000亿元,达12998.27亿元,比年初增加1248.51亿元,居全省各地市第三,预计下月末将突破13000亿元。截至2016年10月末,温州辖内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9大类共计49家机构,1550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是浙江省银行业机构种类最齐全、网点数量最多的地市之一,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目前,温州市银行业已基本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多样化的组织体系和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金融集聚和辐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15年人均储蓄余额
从7890元突破到56251元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66年来,温州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经历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迈向富裕的历程。解放以后,温州市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渐恢复,由于多种原因,温州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建国后的前30年进展比较缓慢,到1978年,温州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额为113.4元,生活消费品以能吃饱为主。
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消费升级进程加快。业内人士分析,温州人手中存款的增长态势,是对温州“藏富于民”特色的最好诠释。改革开放36年来,温州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货币收入持续增加,形成较为充裕的储蓄来源。1990年以后,储蓄业务发展迅速。1991年,全市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仅有41.55亿元;到1995年突破百亿大关,2004年,更是突破了1000亿元,到2012年底,储蓄余额已达到3616.96亿元,在20多年间增长了87倍。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温州人均储蓄余额仅7890元,2004年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2007年首次突破20000元大关,2009年10月突破30000元大关,2012年3月又突破40000元大关,2015年9月突破了50000元大关。
对于温州市民百姓来说,“钱袋子”越来越鼓是富裕的最直接感受。“这说明老百姓的财富是伴随着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明显增加。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温州人不但能赚钱,而且还会用”钱“去生”钱“。
市民和企业的贷款
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目前,我市居民储蓄存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重48.92%,占了近“半壁江山”,成为银行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该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7918亿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0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64%,贷款增速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差距在逐步收窄。此外,除了贷款变得容易外,市民和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截至2016年3季度末,贷款平均利率为6.04%,较2012年初减少2.44个百分点。
有关人士表示,富裕起来的温州居民消费领域日益广泛,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等消费支出不断提升,消费热点不断变化。据温州银监分局统计,截至2016年10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40.34亿元,比年初增加212.67亿元,人均消费21298元,比年初增加2354元。
面对储蓄回流和居民储蓄意愿继续攀升现象,有关人士认为,当前需要冷静并理性看待。储蓄回流和存款意愿回升,一方面表明当前货币政策正在明显地发挥作用,社会货币供应趋于宽松,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压力大大降低,投资者投资心态也日趋理性,这有利于未来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储蓄回流和居民储蓄意愿继续攀升,对储蓄回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应予以关注,尤其要注意“高储蓄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