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8日讯 曾几何时,平阳县599个村中,集体经济薄弱村有151个,占比超过四分之一。面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数量多、基础差的状况,平阳县狠下决心,转变思路,上下联动发力,逐村号脉对症下药,深入实施一村一策,以创新强化“造血”,全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个个富强故事,汇成了一份亮丽的农村经济发展成绩单:全县151个薄弱村全部“消薄”,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全县所有村集体,均实现经营性年收入超5万元。如今,“脱帽”后的平阳经济薄弱村正持续焕发集体经济内生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动能。
49个薄弱村集体筹资购买万洋小微园商业配套并委托万洋公司经营,每年每村增收5万元
强村联盟
以抱团力量强化“造血”
去年10月,昆阳镇昆盛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开业。这个由平阳县横阳市政园林建设公司与昆阳镇下辖43个村联合出资500万元共同组建的企业,仅在去年就先后承接人民路人行道等候区改造、湖屿村堤坝建设、甲尾河污水处理、信访办外立面改造等10余项工程,营业额达400余万元。
农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基数大、发展不平衡,如何以高标准完成薄弱村整转,防止“反弹复发”?就在一年多前,这还是摆在昆阳镇面前的一道难题。但随着一个个“抱团创业”项目的应运而生,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昆阳镇立足实际,谋划抱团创业,探索增收新路径,让以往的纯粹“输血”变成村级组织自行“造血”,改原来各村“单打独斗”为“构建村级经济发展联合大平台”,即由镇党委牵头,组建国有集体混合制的经营公司,供全镇村居集体入股,主要从事承接公共市政、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经营业务。
“今年,公司再接再厉,目前已经签下了溪坑店村农业排水渠道提升工程、黄山头村村居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预计全年营业额可达2000万元。”谈及未来,昆阳镇党委书记很兴奋。
昆阳镇的有效探索,正是平阳县依托党建联盟为载体,通过强村带弱村,实现抱团推进“消薄”的一个缩影。平阳县整合同类型的资源和优势,抱团确立发展项目,尽可能地放大资金、资产、资源的效用,确保每个项目都能产生持续的经营性收入。
目前,全县已形成32个强村联盟,16条村集体经济增收示范带,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成果遍地开花:昆阳镇鸣山、水塔、后垟、前爿等4个村以党建联盟为载体,通过强村经济联盟,共同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村集体年平均收入超100万元;沿海经济强镇鳌江镇与山区镇凤卧镇开展“山海协作”结对,使凤卧镇3个经济薄弱村每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
农旅融合 唱好乡村旅游“山海经”
四面环山,绿满乡野……如今的怀溪镇水口村恍如“世外桃源”。难以想象,就在6年前,村子还完全是另一幅养殖垃圾直排入河、臭气熏天的景象。以养殖生猪为主的水口村,曾是平阳县出了名的“空壳村”,2012年还一度被评为全县“最脏村”。
痛定思痛,水口村“两委”决心改变这一面貌。在拆猪圈、建公厕、狠抓治水的同时,水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宪展牵头成立平阳县怀溪悠乐谷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发动村民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穹岭仙谷”旅游项目。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和项目政策资金入股公司,占20%的股份。同时,水口村还鼓励农民做民宿、开餐饮,完善村内配套设施。
水清了,山绿了,配套设施完善了,周边游客自然就来了。
“如今每逢周末,村子里民宿客满,土特产畅销。”徐宪展笑着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全村预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营业额2000万元。村集体按20%股份计算,预计年收益达60万元。通过创办民宿、农家乐等,预计村民年收入将高达500万元。
无独有偶。素有“昆阳镇后花园”之美称的前爿村,利用该村区位优势,提出“打造一条浙南最美的休闲绿道”。绿道环村而建,沿途打造出溪滩、竹林、古榕树广场等多个特色观光点,借势推出“风情一日游”,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预计今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
平阳县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地方具有开发和挖掘价值。5年来,依托农业产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不少地方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全县共有28个村通过乡村旅游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怀溪悠乐谷农业观光公司开发“穹岭仙谷”旅游项目,水口村集体占股20%
帮扶八法
开辟“村企共建”新路径
“去年初才出资,年底就拿到了一笔非常可观的分红,以后每年都有,再也不用担心村集体经济收入无门了。”顺溪镇下东村党支部书记徐登岸说起村子的新变化,脸上笑容满溢。
去年初,该村跨区域联合全县其他4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与平阳县农业投资发展公司共同成立平阳县富村实业有限公司。双方分别出资882万元和2018万元,即每个村出资18万元。而后,在平阳县“两新”工委的牵头下,该公司和平阳县万洋小微园开发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富村公司通过购买万洋公司工业配套项目并整体返租给万洋公司进行经营的方式,获得年固定回报率10%,每年可为每个村增加集体收入约5万元。
2017年以来,平阳县把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两新”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工作、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载体,全面实施“帮扶八法”。所谓“八法”即股份富村、项目强村、物业惠村、金融助村、工业兴村、产业立村、捐赠帮村、电商活村。通过积极引导“两新”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等优势,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精准帮扶结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25家“两新”组织与15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3个,为平阳在全市率先完成151个省定薄弱村全部“摘帽”贡献了重要力量。
(图片由平阳县委组织部办公室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