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岭下村办公楼拆除现场。 陈桐 摄
温州网讯 “拆掉老房子,盖起新房子,相信以后环境会越来越好,而且村集体资产也随之有所增加。”底岭下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明畅想着。昨天上午,随着瑶溪街道底岭下村城中村改造片最后一批房屋在挖掘机作业下逐渐坍塌,龙湾区2015-2016年城中村“清零”任务率先于全市完成。而这一时间点比市里下达的时间,足足提前一个半月,领跑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为下一步安置房建设、土地出让等工作扫清障碍,打下基础。
据了解,2015-2016年,龙湾区共实施13个整村(区块)拆迁改造,完成改造户数7517户,截至2017年底该区特殊建筑、村集体资产等其他类建筑“清零”任务共129处,总量位居鹿城、龙湾、瓯海三区第一,包括特殊建筑85处,临时周转房3处,文物建筑(三普文化点)1处,村集体资产40处。坐落于马鞍岭山麓东侧的底岭下村,由底岭下、大墙围、前垟、前牌4个自然村组成,作为浙南科技城的核心区和市域铁路S1线的重要站点,该村的城中村改造关系民生发展。其城中村改造共涉及拆迁户数669户,占地面积225亩,2015年12月22日该村完成签约任务,2016年底基本完成腾空。
年初以来,龙湾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清零”攻坚专项行动。按照“一处建筑、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该区对各“清零”项目量身制定攻坚行动方案,由区工务局、区民宗局牵头成立村集体资产处置组、特殊建筑处置组,实行一周一通报、半月一协调、一月一排序及末位约谈机制,同步推进处置工作。同时,各业主单位成立“清零”攻坚小组,推行挂图作战、每日会商、清单销号等制度。
“只有做法体现民生民意接地气,才会得到广大村民们的支持。”龙湾区工务局负责人坦言。在制定政策之初,他们就开展充分调研,以规划引领的思路开展各项工作的展开,随后相继出台包括《龙湾区(高新区)特殊建筑处置工作暂行办法(试行)》《龙湾区(高新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村集体资产补偿安置,壮大村集体经济指导意见(试行)》在内的“1+X”文件,填补无指导村集体、特殊建筑处置规范文件的空白,从确保最低商业办公面积、等值置换、按人口和资产规模给予不同面积的增购等三方面着手,在推进村集体资产清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资产,使特殊建筑处置稳妥有序进行。
为确保村集体资产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不缩水”,该区在村集体资产补偿安置方面做足功课,从清点造册不遗漏、市场评估不吃亏、提前奖励有动力、最低保障有措施、优惠增购促壮大、有房缺钱渠道通等多个维度,确保村集体利益。以底岭下村为例,借助本轮城中村改造村集体资产置换项目,建成后预计将获得每年60万元的增收。
据悉,该区2017年项目“清零”工作目前也在全面有序推进,争取6月底基本实现“清零”任务,8月份之前全面“清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