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赏明代黑漆嵌螺钿携琴访友纹长方盒 讲述温州洞头“东海贝雕”的传奇故事
2019年06月19日 08:34:17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陈培培 张啸龙

  明代黑漆嵌螺钿携琴访友纹长方盒

  贝雕工艺品

  贝雕非遗传承人郑大志正在创作

  温州网讯 螺钿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的一种,是将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装饰器物的一种手工艺。

  今年10月14日至11月24日,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行“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正仓院宝物”和“法隆寺献纳宝物”代表文物约110件将同时公开,呈现以正仓院珍宝为中心的飞鸟、奈良时代的文化遗产。其中,被誉为日本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的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也将与参观者见面。

  而目前,温州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明代黑漆嵌螺钿携琴访友纹长方盒,同样也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螺钿制品,它是温州首件有比较明确来源的螺钿漆器。

  前世传说

  长方盒

  从破损严重到宛若新生

  这件明代黑漆嵌螺钿携琴访友纹长方盒,高6.5厘米,长16.9厘米,宽9.9厘米,是2010年由温州人胡春生捐献的。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表示,当时收到该盒时,其残破严重,请专家进行了修复,才恢复到如今宛若新生的模样。

  盒身四壁正中各镶嵌一组螺钿花果纹,根据形状,初步判断前为两石榴,后为两仙桃,左右各为一朵桃花。每组花果纹花分两枝,枝叶舒展。盒盖表面镶嵌螺钿主体纹饰,题材内容可能是携琴访友。一前一后两人行走在山路上,前后、左右有树、石,后边的一棵树枝叶繁茂。前面的一人右手抱的可能是书卷,应为主人;后面的一人右手抱琴,背着行囊,可能是书童。在盒盖的每边还镶嵌有三角形装饰性贝片。整个盖面图案疏密有致。

  伍显军表示,该盒器形、镶嵌贝片的构图方式、图案内容与国内已经发现的宋代温州漆盒类似。而携琴访友题材内容常见于宋代以来书画、瓷器、漆器等工艺美术品、器物上,尤其是明代一批文人隐士由于政治上不被重视,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因此表现他们生活状态的题材图案比较常见。温州博物馆旧藏的明代黑漆嵌螺钿高士图笔筒同样有携琴访友等图案,且工艺与该盒极为接近。

  因此,无论是从器形、镶嵌贝片的构图方式、图案内容,还是从贝片厚度、毛雕、制作比较粗糙等多方面判断,该盒应为温州本地制作的明代黑漆嵌螺钿器物,其工艺与明弘治年间《温州府志》“器用”条所载“阚螺”工艺接近。从这方面来讲,这是温州首件有比较明确来源的螺钿漆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宋代温州螺钿漆器

  曾经上贡朝廷

  螺钿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的一种,是将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装饰器物的一种手工艺。唐代以前统称为“蚌器”,宋代文献通用“螺钿”一词,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则称为“钿螺”。由于蚌壳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等有关工艺品。

  根据贝片的厚度,螺钿分为“硬螺钿”(厚螺钿)和“软螺钿”(薄螺钿)两种。“硬螺钿”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软螺钿”出现较晚,大约在宋代。

  伍显军介绍,温州螺钿漆器十分奇巧精美,曾经上贡朝廷。据《宋会要辑稿》载,靖康二年(1127年),镇江府军资库寄留杭州、温州上供物有“螺钿椅桌并脚踏子三十六件”。《嘉定镇江志》载:“建炎戊申(1128年),高宗幸镇江,先是本府寄留温、杭二州上供物,有以螺钿为之者,帝恶其奇功,令知府钱伯言毁之。”这两条文献记载的应为同一批螺钿漆器,虽然被宋高宗赵构下令毁掉,但也说明温州、杭州螺钿家具漆器是南宋制作最为精美的。两宋之际著名书画家苏汉臣所绘《秋庭婴戏图》卷轴画中,就有镂空螺钿圆凳的形象,其精美程度可见一斑。

  今生故事

  “东海贝雕”

  续写螺钿今生传奇

  位于洞头区九亩丘海创园的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是浙江省唯一一家体现贝雕文化的博物馆,收藏有1200多件唐朝以来的贝雕文物。

  东海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馆长陈灿渊说,螺钿是贝雕的学术名称,贝雕一词是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流传的一种通俗说法。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前身是东海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厅,因此不仅有私人珍藏,还有公司设计生产的贝雕工艺品。而馆里的私人珍藏是他们花费数十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回来的螺钿文物,主要以明清时期的文物为主。

  目前,该馆藏有《嵌螺钿御果园款》《松竹纹四贤者出游图》《梅兰竹菊莲花流纹瓶》等作品。同时,该馆也有展出其公司的贝雕传承人郑大志的贝雕作品《满园春色贝雕座屏》,该作品获文化部工艺美术奖,是洞头贝雕作品历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规格荣誉。

  将贝雕艺术

  融入人们的生活领域

  郑大志是贝雕非遗传承人,从事贝雕这门手艺已近50年,目前在东海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创作。见到他时,他正在创作一幅全新的螺钿作品,从设计图纸到粗磨贝壳,再到一片片组装,他都亲自动手。郑大志说,贝雕制作工艺复杂,学习周期较长。通常情况下,学徒要跟师傅学三年,才勉强可以独立制作,学五年才基本可以熟练操作。但遗憾的是,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人很少。

  陈灿渊介绍,2009年,原洞头海岛贝雕厂、志丰工艺品厂、新世纪工艺品厂重组成现在“东海贝雕”,重组前各自有一摊活,但是限于人力物力一直难以发展壮大。重组后效果是很明显的,因为集中人力、物力、技术力量共同开发市场,一些以前不敢接的订单能接了,一些新产品也开发出来。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160项专利,市场认可度也上去了,该公司是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会议礼品指定生产商,也是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金镶贝奖牌“海阳之星”的制造商。

  陈灿渊说,在他看来,非遗的传承既要有继承也要有创新。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贝雕艺术进行市场化,传统那种高大仅用来装点门面的艺术品需要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有市场,比如做成梳子、空调面板、手机壳等等,有了市场就会有发展。最近,他们正在尝试制作贝雕笔记本、贝雕钢笔等。

标签: 螺钿;贝雕;温州;黑漆;贝雕工艺品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赏明代黑漆嵌螺钿携琴访友纹长方盒 讲述温州洞头“东海贝雕”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