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杨梅糖度12.9%,山福杨梅质量越来越稳定,果农都是专家水平。”昨天,鹿城区第二届杨梅文化节在该区山福镇举行,来自温科院的杨梅专家吴振旺作为评委,给来自山福镇多个村庄的杨梅评分,最后,山福镇沈渡村果农夺冠。而随着冠军诞生,现场许多客商纷纷上前加果农的微信,吴振旺知道:这家的杨梅不愁卖了。
随着杨梅采摘期的到来,温州各地“杨梅节”也进入“旺季”。最近,吴振旺最常出席的也是各类杨梅节。瑞安高楼的杨梅节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十六届,瓯海和龙湾也是连续多年举办杨梅文化节,永嘉、平阳、文成的杨梅节亦各具风采。“过节”的初衷不难理解,比如扩大杨梅产地的知名度,构筑产销的对接平台,吸引更多市民和经销商,从而使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的外部支撑。
那么,“杨梅节”的功能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各地这些“节”是不是还要继续办下去?记者就此作了一番调查。
“节”的作用不能否定
杨梅价格销路节后有提升
“鹿城区第一届杨梅文化节,也是在我们山福镇举办的,去年这个节举办以后,我家的杨梅每斤至少涨价两元钱,而且在家就有人过来收购。”冲着这个变化,昨天,山福镇江南村村民白建丹一家又带着家里的杨梅来参加杨梅文化节,希望再次借这个平台展示自家杨梅,也顺便“和其他村的杨梅种植户切磋一下”。
山福镇是鹿城区杨梅集中种植地和精品杨梅出产地之一。近年来,山福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杨梅产业,掀起了发展杨梅产业的高潮。该镇现有杨梅种植面积近1万亩,杨梅年产量上万吨。山福杨梅主栽品种有丁岙梅、东魁梅、黑炭梅等,具有颗粒大、糖分多、水分足、味道美、色泽艳等特点。
“没有举办杨梅文化节之前,我出去卖杨梅,有些人都不知道鹿城有个山福镇。”昨天,趁着节日在家门口又卖了几百斤杨梅的山福镇沈渡村村民陈成弟,对这个“节”能继续在山福举办很是开心。几经区划调整,山福镇于2016年成立。虽说镇域内很多村庄都常年种植杨梅,但以前各自归属于瓯海或永嘉,还有一阵子归属于藤桥,给很多买家的认知带来混乱,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山福自有的品牌。而连续两年的鹿城区杨梅文化节在山福举办,陈成弟发现自己现在到市场上出售杨梅时,只要说起山福杨梅,马上就有人知道出处。
相比陈成弟曾有的“遭遇”,瓯海杨梅种植大户黄宪聪近年来的从业经历则比较顺遂。黄宪聪是老梅农,种了30多年的杨梅,多年积累的种植管理经验,让他种出的杨梅个大味甜。借助近年来瓯海区频频举办的杨梅文化节,黄宪聪家的杨梅凭实力频获金奖,这无疑又为他的销路上了个台阶。今年,黄宪聪家的杨梅最高卖到10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
“杨梅节的作用不能否定,是各地进行品牌宣传的好平台,也明显能助推果农销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特产站站长胡丹认为,温州各地近年来积极举办杨梅节,通过邀请客商参加、配合各种媒体宣传,推动了杨梅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温州杨梅总产量预计稳中有增,整体价格提升。”
“节”的作用不能夸大
果业发展需要“节外生枝”
各地举办杨梅节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节”,还是会看到一些不足,这里所谓的不足,不是说“节”的本身,而是“节”背后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永嘉近年来曾连续举办过几届杨梅节,但这两年基本没再举办杨梅节。“节日”的举办需要一笔不小开支,这笔开支通常由地方政府或当地农业部门支付。另据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分析,永嘉近年没有再办杨梅节比较直接的原因,应该是永嘉杨梅成熟季节从5月初到7月中旬不等,所以杨梅节放在什么时间举行也是个问题。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杨梅这个产业的发展,亟须的还不是办“节日”,而是节日之外需要下的工夫,比如,果业的标准化规范管理,品牌打造,更大的市场拓展等。
昨天,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永嘉岩头镇塆里村,帮助当地水果种植大户、永嘉县利民茶果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香伟察看了他家杨梅的病情。今年,陈香伟家整片山上的杨梅都得了不可救药的“枯萎病”,“专家看了一圈,说果树得病的原因还是因为管理不够规范,没有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推行起来也很简单,但一直没重视,如果能早点加强这方面意识就好了。”说到这枯萎的杨梅树,陈香伟也感觉可惜,这些杨梅多年来一直都是他家熟客的最爱:个头不大,因为基本不用农药,样子也不太好看,但每年不管有没有杨梅节,都会被熟客订购一空。
好在陈香伟家多年来一直调整水果种植结构,所以今年杨梅出了问题,还有枇杷、黄金柚、红美人等优良果品可以补偿损失。但他家杨梅种植中出现的困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杨梅要实现“惠农”效益,不在于某个“节”,而恰恰是靠管理、保鲜、加工等不同渠道的齐头并进,继而产生的节外“生枝”。
“所以说我们举办杨梅文化节时,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多地发挥节后效应。”昨天,在山福杨梅节现场,山福镇党委书记邹本笃告诉记者:“山福镇内有中加友谊馆、让·平祖居等重要人文景观,还是鹿城区著名的‘红色根据地’。借此次杨梅文化节,我们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把山福的文化和产业资源向众多游客逐一介绍,扩大知名度和吸引力,让节日的影响力,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