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西乡,位于温州洞头东北部的鹿西岛上,以岛建乡,乡以岛名。这个温州最东端的乡镇,面积10平方公里,距陆地16.4公里。
今年53岁的鹿西乡司法所所长叶尊国,已经在这个小岛上工作了29年。去年,叶尊国获得司法部表彰通报,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这也是洞头区首个获此称号的个人。
扎根海岛29年,他的身影和双脚遍布鹿西的每寸土地,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调处大小矛盾纠纷1300余起,开展法治宣传400余场次,成功调解疑难重大海渔事纠纷200余件,涉及标的额达到数亿元……
当地群众们都说,“有事找尊国没错。”
“如果没有尽全力
我就没有尽到责任”
1990年,中专毕业的叶尊国分配到鹿西乡任团委书记。领导看他性格开朗,能说会道,觉得他干调解工作挺合适,就让他兼起了乡里的司法助理员。
“读书时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人民调解对我来说完全是个全新的行当。”好在他的师傅——当时的一位副乡长热心教他。
上世纪90年代初,钢制大马力拖网渔轮才出现在这个小岛不久,渔民们普遍缺乏操作经验,出海时因生产事故导致的伤亡案件就比较多。最多时每年有五十多起案件排着队等调解。有时候嘴巴讲干,道理说尽,双方为了几百元的差额,就是无法达成协议。
“后来调解得多了,跟岛上的百姓们也熟悉了,我也慢慢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计较’。家里的顶梁柱走了,赔偿金是一家老小最后的依靠,他们想多争取一些,完全可以理解。”
叶尊国说,每多调解一次,对这份工作的认识就加深一层。对淳朴的百姓来说,政府代表着最终的公正公平。“都说‘群众事无小事’,其实小事他们自己都解决了。需要来找我们的,都是自己化解不了的大事。如果我没有尽力为他们调解纠纷,我就没有尽到责任。”
“内心没有善念和同情
这份工作很难坚持下来”
叶尊国坦言:人民调解,说到底靠的还是耐心细致,一遍不行就两遍。”
他承认,如果内心没有善念,没有对弱者的同情,在这样始终被悲伤笼罩,被争吵和哭泣包裹的工作氛围中,很难坚持那么多年。
“我这个人,对受害方始终是比较同情的。没有人愿意为一笔赔偿金,付出生命代价,赔偿是没办法的办法。要说初心,这可能就是我的初心吧。”
2011年,几个四川籍的船工找到他,希望能帮忙讨回拖欠的工资。随着调查深入,叶尊国发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船东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大的债务不说,连网具店、机油店、小卖部……欠什么人的都有。”
这样的案子已经无法调解,只能走司法程序,向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起诉。
“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亲,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普通话都说不好,官司怎么打?”他一边忙着别的案子,一边走渔港上渔船走访调研,写成建议材料主动向上级汇报。最终,这起案件由巡回法庭在鹿西开庭审理,通过拍卖渔船,债权人获得款项266万元,节省诉讼成本十万多元。
依据此案的经验,洞头区司法局与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多次对接后,于2011年在全省探索出海渔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
“明白做事,清白做人
才能坦坦荡荡不偏不倚”
虽然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并非法律文书,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海岛交通不便,民风淳朴,鹿西的百姓至今还叫政府颁布的法律做“天书”,为他们调解纠纷的叶尊国,在他们心中常常也代表着政府,有着不一样的权威。如果收点好处,调解时偏一偏、歪一歪,只要别太离谱,也能糊弄过去。
但叶尊国不会这么做。在2014年调处一起渔轮退股矛盾纠纷中,船老大为了降低渔轮股东退股的金额,带着四条中华香烟悄悄来到叶尊国家中,希望他把调解价格报低一点,被叶尊国严词拒绝。
“说调解没有权力,其实也有权力。耍点手段,做点手脚,一偏一歪可能就是几十万的差额。但是你吃了他的东西,话就没底气;收了他的钱物,手就没力气,调解时自己心里都会发虚,再也做不到坦坦荡荡、理直气壮。”对叶尊国来说,明白做事,清白做人,既是工作性质的要求,更是党风党纪的要求。
十几年来,叶尊国一直担任鹿西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岛上老一辈文化程度不高,吃了很多不懂法的亏。希望海岛上的新一代,能从小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坚守海岛近三十年,他有过许多次调动的机会,都放弃了。他说,自己还真没有过换工作、换地方的念头。“虽然辛苦点,但看到自己的付出为群众维护了权益,减轻了负担,的确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