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打造公共阅读服务创新模式 城市书网如何织就
2019年07月25日 06:33:1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阳阳 邵晨婵

城市书房里,读者们正在安静地看书。记者 邵晨婵 摄

  浙江在线7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阳阳 邵晨婵)夜幕降临,城市璀璨的灯光次第熄灭,白天车水马龙的温州惠民路渐渐沉寂。

  街边的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内,一盏橘黄色的台灯下,25岁的小学教师王婷婷正津津有味地翻着一本《二手时间》,桌边还放着刚刚写好的备课本。比起在家备课、看书,王婷婷更喜欢城市书房里的阅读氛围。“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让我感觉宁静且安心。”

  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只是温州“城市书网”的一个结点。近年来,温州打造以城市书房、城市书巴、书香门“递”、城市知网为主要架构的“城市书网”公共图书馆现代服务模式,已建成城市书房75家、百姓书屋(城市书房乡村版)46家,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其中城市书巴共接待读者57.15万人次,流通图书266.1万册;书香门“递”开通两个月以来,共收到1700余份订单,外借图书近万册,初步形成了市区15分钟的“城市书网”圈。日前,该模式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称号。

  这张“书网”是如何织就的?近日,记者走进“城市书网”,探寻背后的织网秘诀。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从“我来建”到“我们建”

  简洁的落地橱窗旁,有序地摆放着十来张实木大桌,木制纹理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门口摆放着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等电子设备,十多人在此安静地看书,只能听到间或传来的翻书声……这是“温州书网”的起点——县前头城市书房的一景。

  “第一家‘城市书房’的开设其实带有试探性。”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告诉记者,2005年,温州市图书馆迁入市府路新馆,县前头这家位于市中心的老馆作为分馆继续使用。到了晚上,常有恋恋不舍、抱着书不愿回家的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也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要求延长开馆时间。于是,市图书馆尝试借鉴诚品书店做法,将县前头老馆变成24小时运营,反响之好出乎预料。“这种无人值守、24小时不打烊的高品质阅读空间,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满足和激发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独木难成荫,树多方成林。城市书房的定位,决定了其要想发挥作用势必需要建设更多的“点”,方可形成“网”。

  如何织就这张“网”,温州走出了一条捷径——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破除了单一政府供给的格局。

  瓯海区南塘一组团的城市书房就是代表。2015年,小区几间临街商铺准备出租,按当时的价格,这几间商铺一年租金22万元。可就在那时,业委会获悉城市书房建设的消息。“几十万元的房租可以不要,书房不能不建!”最终,业主们达成了共识,向市政府提交申请,除了图书和借还一体机由图书馆统一提供外,运营、装修、维护等都由南塘一组团业委会负责。此外,业委会还花了近40万元对书房内外进行装修,由社区保洁、保安来维护这里的清洁和安全。

  2017年12月2日,温州首家农村版“城市书房”在永嘉县岩头镇丽水古街正式建成开放。它还有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百姓书屋。场所是永嘉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的,法国浙江同乡会还捐出了10万元。“当时正好有间房待开发,和楠溪石文化馆、永嘉鞋文化馆等毗邻,我们想着,这里如果建成了书房,不仅能给村民们提供看书的场所,又能跟周围的景点结合,给游客歇歇脚,何乐而不为呢。”永嘉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锦鸥说。

  如今,许多城市书房从选址布局阶段,就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申报建设,提供场地或承担书房的装修与日常维护。建设前期,再面向社会广泛公开征集意见,参与环境设计与布置。很多商场、企业甚至在建楼盘都主动致电要求洽谈,合作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遍布瓯江大地,截至目前,温州已建成75家“城市书房”,其中企业联建18家,社区联建34家,政府公共场馆14家,图书馆馆舍改建9家。

城市书巴点亮乡村阅读灯活动走进泰顺县泗溪镇建新小学。

  依托“用户思维” 从“要我来”到“我要来”

  建好容易用好难。如何把读者吸引进城市书房,把更多人连入书网?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认为“用户思维”很重要。“需不需要城市书房,想要一间什么样的书房,只有市民自己知道。所以,从书房建设到运营维护,我们都充分吸取公众意见,并整合公共文化单位、企业、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志愿者等多方社会力量,力求实现城市书网服务效益最大化。城市书房建设成了市民的自家事。”

  在浙南云谷,因为入驻的大多是创新型企业,所以城市书房的配置和活动安排都十分专业。这里的书籍主要涉及“前沿商业、产业书籍”与“中国文化类、历史类书籍”两大方面,目前已上架近万册。此外,这里还会定期举行头脑风暴。书房以月为单位,以“红色主题”与“商业论坛”为两大主线,全年举办近20场沙龙互动活动,包括区块链与金融解读、新零售与文化复兴、谈判技巧与好好说话等。

  城市书房建设,本质上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的手段。

  走进永嘉钱塘世纪酒店的大堂,进门右转就可以看到两台科技感十足的电子显示屏,上万册书籍如瀑布一样“落下”,随机选中一本,即可免费阅读,扫描二维码还可以用手机阅读。走进这家去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温州首家数字化城市书房体验馆,数字化的“琴棋书画”样样皆备——电子显示屏播放着悠扬的古典音乐,“书法机”前,有笔无墨无纸,却能练习书法,还可以把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棋类”机前,用手点点就可以下棋……

  纵观温州的城市书房,它们大多建在人流密集的临街处,体量不大、设计别致,二三百平方米的空间内,简约、美式、中式等装修风格各展风情。每个书房配置8000~30000册书籍,图书种类每周定期调配,让市民一走进书房,就有读书的欲望。

  针对没有条件开设百姓书屋的偏远地区,温州还投入8辆改装完善的小巴书车,通过定点定时的“公交路线式”服务和灵活机动的“订制路线式”服务相结合,实现图书、服务、活动的联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书香门“递”是读者线上下单、图书馆快递到家的送书服务;城市知网则依托“掌上温图”APP和微信订阅号,为读者提供移动数字阅读服务。

  延展文化功能 从“读书”到“赋能”

  从一个地域文化现象,逐渐辐射各地,温州城市书房引领多地城市文化新风尚。如今,在省内,杭州、宁波等地开始推广城市书房建设经验。在省外,上海、山东威海、江苏扬州等120多个城市陆续启动城市书房建设。

  在建设的同时,各地也在探索城市书房的功能延展,寻找“赋能”模式。4月22日,在上海陆家嘴融书房举行的首批文化名家入驻暨新型阅读空间启动仪式上,陈钢、刘诗昆、葛剑雄、周国平、易中天等首批10位文化艺术名家宣布集体进驻。接下来,他们会以智库成员身份加入到浦东读书会中,并充分发挥各自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助力浦东文化发展。

  “上海凭借全国人才高地的优势,开创了‘书房+名人’的模式。作为在全国率先走出城市书房之路的温州,又该凭借什么继续走在前列?”胡海荣告诉记者,温州“城市书网”瞄准了已有的文化组织和当地特色资源,提出了打造“书房+”的城市公共文化生态,让书房成为阅读空间、交流空间、梦想空间。

  将特色文化渗入城市书房中,探索“书房+非遗”的模式,让书房成为文化爱好者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今年元宵节,一场特殊的“戏曲闹元宵”活动在瓯江路上的南戏城市书房上演。来自温州各地的戏迷团队和市民们一起唱大戏、画脸谱,传承南戏文化,这也是南戏城市书房试运行期间举行的第一场活动。据鹿城区文广旅体局文艺科副科长梁江介绍,南戏城市书房除了提供阅读服务外,还为戏迷团队无偿提供活动场地,戏迷团队的活动则要向市民开放。“既激活了场地又能传播戏曲文化。”目前,书房还在试运行阶段,就已经接到了“百越汇”等多家戏迷团队的合作邀请,周围市民也经常来询问开放时间。

  为激活城市书网,温州还引入民间读书会这一池“活水”,创新“书网+读书会”模式,106家读书会结对城市书房,开展沙龙、朗读、阅读分享等阅读推广联盟活动和多元文化交流活动。

  上周末,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沙城百姓书屋热闹非凡,几十个小朋友和家长围坐一起,围绕着垃圾分类这一话题做游戏、分享故事。四甲读书会的负责人陈春玉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她告诉记者,以前读书会举办活动,就在街道里的一座孔庙里,年轻人来得很少。去年2月,沙城百姓书屋正式建成开放,书屋宽敞明亮,布局也十分现代化,陈春玉试着把活动设置在这里,果然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现在这座百姓书屋,已经成为附近学校和读书会的阅读交流‘枢纽’了。”

  截至目前,温州城市书房共开展各类活动17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11万余人次。“建好的城市书网就像泥土,我们把非遗传承、阅读分享的‘种子’栽进泥土里,并加以引导,从而让书网真正成为市民文化交流和学习的空间。”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郑云说,从“读书”到“赋能”,打造“书房+”的文化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一度

  让阅读无处不在

  金武刚

  温州“城市书网”建设,让阅读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无处不在,让阅读嵌入了居民日常生活、无时不在,是新时代公共阅读服务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本,可复制可推广。

  在建设方式上,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本原则,按需布点构造城市书房设施网络,便捷高效十五分钟可达;定时定点开动城市书巴,以流动服务消除固定设施服务盲区;书香门“递”线上线下互动,创造阅读服务新方式;城市知网主动适应数字时代需求,让阅读更加时尚。

  在服务规范上,颁布全国首个《城市书房服务规范》,以标准化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进城市现代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活动组织上,落实“服务活动化”专业理念,聚合多方力量,打造读书会联盟,结对城市书房,开展沙龙、朗诵、阅读分享等文化活动,引领阅读潮流,让阅读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

  面向未来,“城市书网”建设将由城市中心向农村基层延展,实现城乡一体均衡发展。面向未来,“城市书网”建设将完善主题特色服务,融入更多时尚元素,推进文旅融合,为温州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标签: 书房;读者;阅读;公共文化;书屋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wznews/201907/W020190725277268262873.jpg

温州打造公共阅读服务创新模式 城市书网如何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