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只有500多天了,你是否已经开始计划明年看亚运会的行程了?出了机场、火车站,怎么去亚运场馆?到了场馆,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看台和座位呢?别急,跟着“亚运导航”走,方便又准确。
骄傲的是,这套“亚运导航”系统是温州人设计的。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周峰领衔设计完成,核心成员3人,参与设计的博士、硕士还有10多人。
灵感来自良渚玉琮
周峰的父亲是乐清著名书画家周方德,从小在父亲和身边人的熏陶下,周峰有着深厚的美学素养。自1994年考大学离开温州后,由于工作原因,周峰回家乡的次数不算特别多。
本次发布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引导标识系统基础元素设计,色彩上采用了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中的“虹韵紫”为主色调;图标、符号和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良渚玉琮和钱江浪潮。在设计效果图中,可以清晰看到杭州良渚文化的代表之一——玉琮元素的应用。
玉琮外形如指示牌,通常有四个面,含八个方向,寓意“礼迎八方”;同时以渐进式色阶区分玉琮的“节”,并将导引信息分区分层编排,每一节正好可以说明一类信息,寓意玉琮一节一节造型的“节节攀升”内涵。
亚运会的引导标识系统是一个临时性的系统,实际使用时间只有几个月,需要秉持“绿色”“节俭”的办赛理念,尽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材质。“比如场馆的指引上,我们建议设计大量使用‘地贴’。”周峰说。地贴是直接贴在地面上的标示,多为不干胶制作,不仅成本低,指向也更明确,当作短期物料来用再好不过。
设计体现杭州城市文化
亚运会引导标识系统设计过程几经打磨,但周峰觉得整个设计过程还是非常顺利的,前期团队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调研和逻辑推理,设计方向已非常聚焦,并不像其他项目团队要出很多方案。
“我们最初的两套方案汇报后,专家和领导建议进行概念合并,很快确定了最终的方案呈现。”周峰介绍,最后的方案围绕功能性出发,兼具亚运形象特征、杭州城市文化和运动意象。标识系统是无声的引导员,上面的信息要准确有效,满足多种人群顺利到达目的地的需求。所以团队大量的时间是花在研究人与空间的距离、信息如何有效地被发现和解读上。同时要兼具系统性、通用性、经济性、安全性、艺术性等等原则。
“我们设计的矛盾点反而出现在最后阶段,考虑到日趋普遍的智慧化需求与制作成本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因为运动盛会的临时性,最终还是以节约为重。”周峰说。
骨子里受家乡文化影响
除了这次的亚运会引导标识系统设计,周峰设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徽、中国美院校徽设计、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活动视觉形象设计、潘天寿纪念馆标志设计、诗画浙江LOGO等一系列的作品,在业内也获得了诸多好评。
周峰说,他自小学的便是曾在温州为官的王羲之书法、读的是谢灵运的诗、眼里皆是秀美的雁楠山水,这些文化积累和美学沉淀,在骨子里渗透着温州文化,为他日后的设计作品带来灵感。
接下去,周峰带领的设计团队将根据杭州亚组委的要求,帮助做好这些引导标识系统基础元素在场馆及城市空间中的落地应用,同时还要继续他的教学工作,服务于城市的一些品牌规划和设计实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