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汛期过后看水利
2016年10月17日 03:41:43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

showJPG.aspx_dbid=658&bc=00003&rq=2016-10-17&fn=zjrb2016101700003v01b008.jpg

杭嘉湖南排工程盐官枢纽是连接太湖流域和钱塘江的水利闸口,它为减轻太湖流域水位压力、防止水涝起到重要作用。王超英 摄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日历翻过10月15日,今年的汛期就此结束。

  降雨多、汛情急,今年的汛期不同寻常。其间,太湖流域经历了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超标准洪水,浙江还遭遇了多个秋台风。其中“莫兰蒂”“鲇鱼”等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在浙南多地打破了降雨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汛期全省没有出现大面积、长历时的洪涝,重要堤防、重要基础设施未发生大的险情。尤其是在防御太湖长时间高水位过程中,杭嘉湖平原实现了安全度汛。

  回顾今年汛期, 既能看到近年来我省水利建设的进步,同时,也为下一步水利补短板提出了努力方向。

  从容应对背后的设施贡献

  今年汛期,洪水肆虐我国多省市。太湖流域经历了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流域性的超标准洪水,加之我省前期降雨已经超常年同期三成多,杭嘉湖平原河网水位一度全线告急;特别是台风“尼伯特”向浙闽沿海袭来之际,太湖高水位与台风“双碰头”,强降雨可能成为压垮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针对前期降水多,水库水位较高,水利部门在台风影响前就对高水位的江河湖库实施预泄预排,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作用。全省大中型水库预泄5.3亿立方米,河网排水2.5亿立方米。得益于此,杭嘉湖平原始终未出现大面积、长历时的洪涝。

  这些年来,我省在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上继续大手笔投入。从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到杭嘉湖南排工程,再到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工程等,一个个投资数亿元、几十亿元的重大工程打通省内各大平原河网,让城市不再动辄就闹涝灾。据统计,仅“十二五”期间,我省完成水利投资205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超过九成。

  “以杭嘉湖平原为例,这一带地势较低,区域防洪排涝要求较高,为此我省近年来围绕杭嘉湖平原持续开展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仅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就包括三堡泵站、八堡泵站、长山河泵站、南台头泵站以及盐官下河延伸拓浚、长水塘整治、洛塘河整治等工程。

  这些工程的作用有多大?从总投资10亿元的杭州三堡排涝泵站工程便能窥得一二。今年它首次参与了杭嘉湖南排工程的超常规调度,尤其对应对太湖高水位和防御“尼伯特”意义重大。三堡泵站4台机组全部开闸的情况下,24小时就可以抽走1700万立方米水,相当于1个半西湖的水量。这大大缓解了一直以来困扰杭州城区的涝水难排问题。

  为防御“莫兰蒂”,在台风影响前,温州、绍兴、嘉兴等地提前预泄预排4.02亿立方米,腾出库容。据估算,此次台风共给浙江带来146亿立方米的水量,截至9月16日16时,全省水库拦蓄洪水21.2亿立方米,沿海平原闸站排涝6.58亿立方米,实现了水库无一垮坝,标准海塘和重要堤防无一缺口。

  平稳度汛背后的科学组织

  今年,“尼伯特”台风一生成,省委省政府便充分考虑到“尼伯特”台风可能与太湖流域性大洪水相互叠加的恶劣局面,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做最坏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一声号令,各地提前行动。嘉兴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的防汛理念细化落实,市、县、乡镇、村四级根据“最坏打算”“最强准备”和“最直接责任人”三张清单一条条梳理,最不利的情况和应对措施清晰具体,便于执行落实。短短两天,列出最不利情况下的风险隐患点221处、风险区域671平方公里、可能受淹的农田65万亩,还有需要转移的17.6万名群众。据此,嘉兴又列出“最强准备”清单,对低洼圩区、城市易涝地区、危化品区域、病险海塘进行重点加固除险,制定了防御“尼伯特”台风行动预案图和抢险救灾图;在原有的基层防汛责任人体系基础上,又梳理出“最直接责任人”清单。

  不单单嘉兴,今年一入汛,我省根据太湖水位不断创出新高、太浦闸全力下泄的情况,对杭嘉湖南排工程实施超常规调度。正是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后期我省才能从容地根据国家防总的命令,部署落实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调度措施,积极应对太浦闸敞泄和导流港东泄对杭嘉湖东部平原水位抬升的影响,为降低太湖水位作出了贡献。

  加快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回顾今年汛期,安全度汛与全省多年来的水利建设成效以及上下一心的科学防汛密不可分,其中也不乏“天帮忙”的因素。

  “我们要进一步补上防汛短板,全面提速水利建设。”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大干快上水利”的要求,我省将提速一批在建工程,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一批前期项目,谋划一批骨干工程,加快提升全省防洪排涝能力。

  今年7月印发的《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浙江首次提出了打造“高速水路”的概念。未来5年,我省计划投资约1000亿元,在杭嘉湖、萧绍、宁波、台州沿海、温州沿海等省内五大平原建设“高速水路”,缓解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区洪涝灾害。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防洪排涝依然存在短板,其中因河道行洪能力差导致的平原易涝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省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投入,通过43项工程在五大平原重点实施口门、河道、接力泵站建设等三类项目。目前,我省“高速水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已经启动。全省第一个接力泵站余姚北排工程的泗门泵站已建成。

  新的防汛形势对防汛防台工作也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我省局地短历时强降雨频发,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危害凸显。越来越多这样“点”上的潜在风险,要求各地对各自防汛“家底”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梳理,像嘉兴“三张清单”那样做细做实“最坏打算、最好准备”。

  在温州瓯海区,当地通过绘制“防洪图”,不仅摸清了防汛防洪的“家底”,更根据各街道、乡镇、村不同的情况差异化预警,精准防御。防御“莫兰蒂”台风时,瓯海根据防汛防台预警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的雨量预报和水文实测降雨量,通过防汛会商视频系统紧急连线属地镇街,为防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张图,乡镇干部在组织群众转移时更有底气——遇到那种再三动员仍不愿意转移的群众,就按‘图’进行强制转移。”瓯海区防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莫兰蒂”“马勒卡”台风期间,泽雅山区凌晨降雨量突增至95.3毫米,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瓯海立即按照转移标准,扩大人员转移范围,紧急转移4692人。人员转移后,泽雅镇下良村临溪的8间房屋便受山洪影响,房屋基础全部掏空,由于人员已及时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事件。


标签: 水利;汛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