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俞亦赟)智能制造对全球制造业意味着什么?我国如何利用智能制造的机遇,向价值链中高端进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会”上,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听听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前沿问题的理解和建议。
制造业处于变革“前夜”
“当下,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李伯虎表示,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取得重要突破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制造业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以及生态系统等重大变革。李伯虎把这个状态描述为“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二次变革的前夜”。为此,全球各国已纷纷为制造业制定国家计划,重塑其竞争新优势。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等。
“上述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产业和应用。”李伯虎说。在他看来,在这种竞争态势下,目前中国制造正面临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
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的19.8%,超越美国的19.6%,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如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名列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问题在于不强。”李伯虎指出,我国制造业多数处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组装”环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此外,工业基础薄弱。产品产业链的集成、协同和优化能力低、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低以及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制造能耗高并对环境污染严重,都是“不强”的表现。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印发,此后,《“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战略规划相继发布,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突围路径。李伯虎告诉记者,总体上讲,我们的战略路线是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增加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智造”要坚持市场导向
如何实现智能制造?李伯虎表示,智能制造的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化、服务化、协同化、个性化、柔性化、社会化的智造产品和用户服务;其手段是基于泛在网,深度融合制造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科学技术以及制造应用领域的技术,构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人、机、物、信息融合的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业态则表现为泛在互联、数据驱动、共享服务、跨界融合、自主智慧、万众创新。
根据智能制造“高效、优质、节省、绿色、柔性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提高企业(或集团)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李伯虎建议,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用”的团队力量,进而逐步推动浙江成为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
市场导向是李伯虎强调的重点。“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由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来牵引智能制造系统的建立,通过系统建设带动技术、产品研发,新技术、产品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系统的改进完善,改进的新系统进一步推动新的应用,如此周而复始良性循环。”李伯虎认为,应由企业一把手挂帅,建立系统工程的观点,按复杂系统工程内涵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要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情况,制定好智能化制造新技术手段发展的规划与阶段性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省工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推手和主要目标。我省在2012年底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2013年10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浙江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5年10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3个月后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