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小伢儿,来到展厅用VR体验杭州乃至浙江的新变化。 浙江在线记者 潘良干 姚群 摄
浙江在线1月1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鲍亚飞 陈淡宁)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不是真切地看到一帧帧照片、一块块显示屏所反映的过去和现在,或许很难知道这些年里,我们身边的江河、小溪,还有我们住着的房子,用的下水管道,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环境,完成了一个个华丽转身。
1月13日上午,“‘两美’建设的成功实践——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这是浙江展览馆经过4年闭馆修缮,重新开放后的第一场展览。不论是年长的大伯大妈,还是声音稚嫩的孩童,都饶有兴趣地参观着——一个个变化勾起了儿时的回忆,更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未来。
今年73岁的张观叶足足在“馒头山之变”展区看了10分钟,图片里出现的“原来”和“现在”,他都十分清楚。哪一根水管哪一块石头是他不认识的?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爬山散步的普通杭州老人,住在大塘社区。“周末的时候,我一般都要到馒头山一带转转,那里有杭州的文化,有杭州的‘老底子’。”这个习惯几乎延续了50年。
他熟悉这个地方从人少到房多的整个过程。“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地方会不会变得干净整洁。”他看着墙上的图片,真没想到,它带着清新素雅,真的回来了。
和张老先生一样,75岁的孙功也一早赶来看展了。他祖籍浙江诸暨,1960年来到杭州,后又去了千岛湖工作,1980年调回杭州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那时候杭州很多河道里能清晰地看到成群的‘桂花鱼’。”他对记者说,但后来鱼不见了,水的气味都变了。“我住在古荡,附近就有一条河,以前水是黑的,泥是臭的。”
但最近这几年,他看到了变化:栽树种草、修堤清淤。他说现在自己很乐意家里来客人,有时他还会把客人带到河边逛逛。曾让他难受的那条河的整治工程早已经结束,但他每天还会去转转,如果看到有人往河里丢东西,他会立马跑过去制止。
其实,每一幅照片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也都会对照片产生不一样的感慨。在现场,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回忆”,参观者说,展出的这些内容让他们“看”到了儿时的回忆,更“看”到了美丽的未来。
记者了解到,浙江展览馆历时4年改造,在网络、同声翻译、灯管、展出媒介等方面均做了很大改进,更加现代化的手段也使得展览的效果更好。
“‘两美’建设的成功实践——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分为“擘画蓝图、民生为本”、“全面治理、重整山河”、“续写新篇、共享美好”三大篇章,通过20多个版块、500多幅图片、20多段音视频,以及众多实物和多媒体互动,全面反映了浙江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为重要之举、关键之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生动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行动中的坚定意志与英雄风貌。
展览由省委宣传部、省“三改一拆”办、省“五水共治”办共同主办,将在浙江展览馆展示一个月,展览结束后展陈内容还将在浙江档案馆新馆陈列展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