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实际执行率近七成 执行难的浙江“解法”
2017年08月03日 03:32:3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勇

核心提示:执行难,是长期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和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最近举行的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上,省高院执行局负责人介绍了我省各级法院解决执行难的一系列做法举措。执行难的浙江“解法”,收获全国点赞。

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两年多时间,并没有冲淡奉化法院执行局局长孙晶对被泼汽油事件的记忆。

2013年12月,他和同事正要进门对一名“老赖”实施强制执行,哪知被执行人孙某突然打开汽油桶盖,接连3次从屋顶向他们泼汽油,接着又扔下一枚烟蒂。幸好一名法警及时踩灭烟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做了那么多年的执行,被泼汽油还是头一次。”这位45岁的全省法院首届“最美执行干警”称号获得者说。

当下,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成为公正司法肌体的“肉中刺”、人民群众的“心头痛”。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法院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之后,省高院自加压力,提出“用两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执行难的“浙江解法”效果如何?日前,记者走进我省各级法院探访。

A

限“高”、限驾、失信彩铃 一招更比一招狠

“拜托,赶紧把我从‘悬赏名单’上去掉吧。”7月初,缙云法院“执行悬赏保险”发布第二天一早,消失已久的“老赖”范某就现身法院门口。

是什么让他幡然醒悟?

原来,2014年,服装店老板范某因向缙云县信用合作社借款30万元逾期未还,被诉至法院。谁想,范某跟执行人员玩起“失踪”——人不见、电话不接。

怎么办?缙云法院经过研究论证,决定引入执行悬赏保险机制。

这是缙云法院与当地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执行无忧”悬赏保险。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执行悬赏申请,再向保险公司购买执行悬赏保险,在举报人提供的被执行人财产或下落线索被确认有效后,由保险公司负责赔付申请执行人应向举报人支付的悬赏奖金,通过门户网站、官微发布执行悬赏公告。

“这样一来,申请执行人只需交纳小额保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打击逃避债务的失信被执行人。”缙云法院院长林春阳告诉记者。

正是执行悬赏公告,让范某自感舆论压力大,主动到法院“投案”。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是阻碍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两大“拦路虎”。一年来,我省基层法院穷尽执行程序、执行措施、财产线索和执行方法,一招更比一招狠,让“隐身老赖”成为“透明人”。

不能乘高铁(或动车一等以上座位、普速列车软卧)、坐飞机……限制高消费令成了“老赖”们头上的紧箍咒。此外,杭州法院先后与教育、城管、旅游、公安出入境、市民卡公司等10家单位加强全方位联动,实现车辆查扣从高速路口向城市道路和公共泊车位延伸,单纯限制出境向护照作废、禁办拓展,限制普通高消费向限制子女就读高额私立学校扩展。

三门法院则是通过联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信公司对“老赖”定制“失信彩铃”。只要拨通“老赖”电话,手机中就会传来一段特别彩铃:“您所拨打电话的机主已被三门县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擅自取消‘失信铃声’,除非履行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三门法院院长汪勇钢说。

在云和,当地法院在限制消费令中加入“不得驾驶小型汽车”的内容,自2016年3月18日发出全国第一张限制被执行人汽车驾驶令以来,已发出“限驾令”356份,促使79件案件得以履行或和解,执行到位标的300余万元。

伴随联合惩戒范围不断扩大,浙江“老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B

案多人少怎么破 给“一把手”压担子

对执行之难,嘉善法院执行局审判员陈超感触很深。

一次,在扣押被执行人车辆的过程中,陈超遭遇被执行人家属暴力阻挠。他与同事、民警一起将对方制服,过程中胳膊和腿多处受伤。

相比暴力抗法,他觉得更虐心的是,不少本身比较简单的执行案件,要经过找人、查物、评估、拍卖等环节,耗费法官大量时间和精力。

去年,全省法院执行人员人均办案数达277件。这是怎样的概念?

宁波江北法院今年新收2500余件案子,几乎每天要接待50余名当事人,还要接200余个电话。“每个案件从法律文书到具体执行,稍有瑕疵,就可能被投诉、挨批评,甚至背上纪律处分。”江北法院执行局实施科副科长方晓亭说, 过去,有些人认为,执行只要“膀大腰圆,敢打能冲”就行。现在案件更复杂、办案更规范,对执行干警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案多人少矛盾最为突出的省份之一,浙江如何破解执行队伍的一线干警数量不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省高院提出,要把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举全院之力抓执行”。

这是每季度一次的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竞赛活动一再传递的清晰信号——压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在这个被广大干警称为“擂台赛”的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议上,“一把手”必须自己出面介绍解决执行难的情况,回答上级领导提出的问题,同时接受社会各界代表和其他法院的评价。而擂台赛带动各地拿出实打实的执行举措,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问责掉队,正在倒逼形成打击“老赖”的长效机制。

省高院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数21.40万件,同比上升10.82%;实际执行率68.51%,同比上升22.48个百分点;标的到位率63.52%,同比上升19.45个百分点,关键指标明显改善。

C

全社会动员起来 让“老赖”无所遁形

都说“老赖”执行难,而对那些公职人员“老赖”执行则难上加难。

近日,丽水两级法院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涉公职人员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没感觉那么难堪。”回忆起在莲都法院接受集中教育的场景,莲都区某局工作人员小黎百感交集,“自从给同事担保成了债务人后,我没有一天睡过好觉,要想办法尽快还款,赶紧摘掉‘老赖’的帽子。”

“这不仅是丽水对公职‘老赖’这个执行顽疾说‘不’的强大决心,更是执行工作的民意体现。”省高院执行局局长金平强说,公职人员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引领者,强力治理公职“老赖”,有助于增强民众的诚信意识。

在一次基层法院的联合执法中,一位“老赖”不经意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你们今天还叫了记者,跑到我的店里曝光我,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怕法官怕记者,折射出执行难的深刻社会背景——“老赖”可耻的舆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采访中,一位执行法官说得好:“只有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老赖’才会真的绝迹。”

而当法院穷尽查控手段,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丧失履行能力,则属于“执行不能”情况。很多申请人对此并不理解和接受,指责“空调白判”,甚至信访、闹访。

对此,浙江通过执转破、加大救助等方式,破解“执行不能”难题。针对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只要符合破产条件,就转入破产程序,清算被执行人资产,平等保护各方利益。

去年以来,全省法院执行移送审查破产案件651件,涉及执行案件11983件,标的额近286亿元,执转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针对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民工工资、人身损害赔偿等涉及民生的案件,浙江在全国首推司法救助制度,一些法院还通过红十字会、残联等途径寻求社会救助,通过民政办理低保,探索引入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救助机制。

“通过司法救助、政府救助、引入保险等手段,可以很好地缓解涉民生案件当事人的生活困难。”乐清法院院长林向光说。

标签: 执行;法院;高院;老赖;失信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8033001806164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