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 本报通讯员 毛林飞)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间一方有难处需要资金周转,另一方慷慨解囊,解了燃眉之急,本是出于好意,但对方不按期还款,甚至翻脸不认人,成了东躲西藏避而不见的“老赖”,那怎么办?为此,记者专访了三门法院执行局局长陈道长。他说,只要“老赖”有履行能力,执行的“十八般武艺”总有一款管用。
追回借款有几种途径?
债权人要回借款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与债务人协商沟通处理,二是以诉讼方式解决。如果多次自行沟通协商都无法追回借款,那么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很多人不愿意打官司是因为觉得“不光彩”,这种观念应当改变,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穷尽其他办法无法解决时的最后一个手段。
什么是诉讼时效?
若借条或欠条上载明还款日期,债权人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举个例子,欠条上写着“应当于2016年10月10日还清”,那么该笔借款就要从次日2016年10月11日开始计算2年的诉讼时效。若超过诉讼时效将债务人起诉至法院,债权人就要承担败诉风险。
如果向法院起诉,
债权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借据是证明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重要凭证,建议债权人先搜集借条或欠条、银行转账凭证等证据。此外,还要注意搜集债务人财产信息,对方的财产情况包括银行账户、房产、车子、公司股权等,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向法院起诉后,多久能结案?
一审案件中,普通程序审限是6个月,简易程序审限是3个月。结案一般分撤诉、调解和判决。法院立案后,若债务人第一时间主动归还借款,一般会要求债权人申请撤诉结案;案件审理阶段,若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承办法官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判决就是法院依据法律关系和认定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最后出具民事判决书。
法院判决生效后,
借款方还是不还钱怎么办?
若借款方未按时履行民事调解书或民事判决书内确定的还款义务,那么债权人应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日常的民间借贷要注意哪些问题?
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利息往往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债权人借钱也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但收益与风险息息相关,借贷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蕴含了交易中的商业风险。为保障债权的实现,社会公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规范书写借条内容,要求债务人书写借条时意思表达准确。日常审判实践中,也常常会出现原被告对借条内容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还欠款”,原告声称“还(hai)欠款”,被告辩驳“还(huan)欠款”;二是要写清楚借款数额,应既写阿拉伯数字,又写大写数字,避免篡改或添加,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三是债权人要提高风险意识,出借前要对债务人资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债务人的经济状况及信用情况等。
解决执行难 需要社会综合治理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谭秋桂
法院是我国的民事执行机关,必须承担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法院应当从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高度,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另一方面,法院还应当从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高度,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违法执行等执行乱问题。执行力度加大了,执行效率提高了,执行乱的问题解决了,被执行人的侥幸心理就会退缩,强制执行率和自动履行率就会提高。可以说,强化执行法院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公正性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方面。
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执行难问题不能仅仅依赖法院。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手段,促使债务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减少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降低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比例。
总之,重视法院的作用但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是根据民事执行的基本规律,通过完善国家和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包括执行威慑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的作用,是我国解决执行难问题在理念和思路上的重大突破。包括浙江在内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这一理念和思路是正确的,以此为基础的具体措施正在解决执行难问题方面发挥明显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谭秋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