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3日讯(县委报道组 鲍雯霞 浙江在线 记者 胡芸)隆冬时节,尽管凌晨的气温有些低,但位于三门县蛇蟠乡的养殖基地里,却是一片火热:昏黄的灯光下,养殖户们分工有序,或在塘里撒网捕捞,或将刚刚上岸的小海鲜分拣打包,或忙前跑后将装箱完毕的小海鲜搬上冷链车配送至杭州……
“随着县里多次开展推介活动,现在三门小海鲜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都慕名购买。我们去年在杭城一个海鲜店铺,早上7点前通过自己的冷链车将小海鲜从三门送至杭州。”台州市吉派生鲜食品配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王争介绍说,眼下临近年关,杭州市民对小海鲜的需求量明显增大,原本每周一次的配送,现在已增加到二、三次。
近年来,三门不断挖掘“讨小海”文化,大力推进小海鲜品牌发展战略行动,不断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冷链物流体系等,加大线下线上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逐步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起销售渠道,今年还打造长三角地区全季全天候的小海鲜大厨房。
2018年,三门县提出让“鲜甜三门”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致富品牌。“鲜甜三门”不仅有“鲜甜的农产品”,还要有“鲜甜的环境”, 让群众过上最美好的“鲜甜生活”。
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广泛动员,铁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推动县域环境实现“大变脸”。同时,积极开展垃圾革命、庭院革命、厕所革命来铺成美丽底色,按照景区化建设要求,融合“土味、古味、文味”,开展美丽乡村精品建设,推进全域景区化,让“美丽生态”变身“美丽经济”。
53岁的朱香兰是浦坝港镇的养殖户之一,她用了20多个年头,成功从养殖“门外汉”成长为养殖塘里的“铿锵玫瑰”,也切身体会到水环境变优给水产养殖带来的变化。“对于我们搞养殖的人来说,养好塘才能致富。而水好,才能养出更高品质的海鲜。”朱香兰说,这几年水环境变得更好,养殖的虾、蟹品质也更佳,味道更加鲜甜了。
在革命老区亭旁镇,过去由于资源贫乏,发展滞后。面对发展难题,当地向大海要资源,开创出“多村抱团、异地发展”的发展模式,组织69个行政村(含薄弱村36个)走出大山、走向大海,在蛇蟠岛异地开发围垦滩涂6064亩,而围垦的滩涂由各村集体享有所有权,并成立亭海公司统一经营,各村按围垦面积入股分红,走出了一条“山不转水转”的特色致富路,集体经济收入成倍增长。
近年来,三门县不断加大对特色支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举全县之力消灭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
物质富了,精神文明的提升也要紧跟其上,“两富”融合才能真正创造出群众向往的“鲜甜生活”。连续10年开展红榜颂道德活动、传承“三门祭冬”活动,深入挖掘亭旁红色文化……一个个富“脑袋”的活动相继开展,一项项培育文明乡风的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充实百姓精神生活,共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村民和游客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