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穿越40年,一起买年货去!
2018年02月15日 16:50:52 来源: 央视《晚间新闻》

  2018年春节来了!您家置办了哪些年货?有了办年货的热闹,春节的记忆才不会褪色。而作为时代的符号,年货真实地记录下了40年来我们吃穿住用这些生活中最实际的变化。点击视频,跟我们穿越40年,一起买年货去!

  70年代:买肉买鱼买布做新衣服

  1979年是羊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春节的色彩鲜亮起来,人们幸福而隆重地忙碌着过年的吃穿住用。正月临近的日子里,置办年货是一件大事,街上处处排长队、挤人墙,拿着全家的本儿和票儿,买肉买鱼买布做新衣服。

  1979年的年货大集,很多都直接摆在街上。在那个时候,要办年货,票最重要!办年货算得上一个家庭一年中最大的开销。

  孩子们最爱的糖果,一定会称几斤;油皮纸包装的点心,走亲戚串门得拎几盒;更别提当年最紧缺的鱼肉,只有过年才能多吃上几口。

  80年代:日用工业品受欢迎

  到了80年代的春节,大家买年货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1982年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去,为使首都居民过好春节,北京市认真安排好节日市场。

  节日前夕,北京市一商局、二商局、供销社等部门纷纷到外地组织货源。全市重点安排的130种节日商品中,有89种的供应量超过往年,日用工业品货源充足。市一商局和供销社还专门调拨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农民喜欢的工业品运往农村。

  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也是我们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这是86年的陕北,这家人,妈妈带着弟弟剪窗花,爸爸带着姐姐贴春联,大红的灯笼一挂,真的是年味十足。更有意思的是,传统的年画也推陈出新,他们没有贴上传统的福字,而是在家里的墙上挂了一幅国画,虎虎生威,别有一番年味儿。

  80年代末的春节,传统的年画就这样焕发了青春,有人在家里挂上工人、农民画像,还有的喜欢美人画、山水田园画、富民政策画等等。哪怕就写一个简单的福字,那也是对来年的生活一份最踏实的希望。

  90年代:年货越来越贴近生活需要

  到了90年代,年货越来越贴近生活的需要。比如,在1995年的安徽省颍上县詹家岗村,老乡们在春节前就置办了一批特殊的年货。

  詹家岗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80年代初年人均收入才30多块钱,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2600多,村里有14个家村办企业,春节前夕,村出资100万元为家家户户免费装电话。村里可是做了大生意,电话已经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记者:为什么想起给村民安电话?

  村书记:同台湾人搞个合资企业,结果他来这一看,看我用的是摇把子电话,所以不和我搞合资企业。回家以后,我下决心回村里装电话,不装电话,经济不可能发展!

  21世纪:年货越来越洋气

  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入21世纪,年货也开始洋气起来了,进口产品成了春节的新宠。尤其是随着“超市”在全国的遍地开花,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年关一到,超市开辟了“年货一条街”。

  从2010年的春节起,互联网快速发展,足不出户,鼠标轻点,年货就能送上门。更多人选择在网上买年货,少了排队,轻松自在。还有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年轻人,网购了礼物寄回老家,带着思念,装着祝福,打包送给最爱的家人。

  这些年,很多人感慨,年味淡了,平时想买的都买了,买年货也就显得没那么特殊了。但不管怎样,辛苦了一年,给家人、给自己都准备一份年货,送上一份礼物吧,只为最珍贵的你!

标签: 衣服;年货;肉买鱼买布;春节;日用工业品;电话;生活;年画;北京...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