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景宁:全力建设畲族风情大花园
紧扣三美融合 奋力决胜小康
2018年06月06日 06:47:12 来源: 浙江在线 杨世丹 董文涛 陈伊言

  美丽的生态环境,成为景宁的“金名片” 张光林 摄

  浙江在线6月6日讯 (杨世丹 董文涛 陈伊言)五月的畲乡,空气清新,山花盛开,万物勃发,最动听的声音是畲歌,最有诗意的底色是绿色。

  5月27日至28日,来自国家民委、各省(区、市)民委和120个自治县(旗)的代表,从祖国的大江南北齐聚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参加2018全国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此次会议是景宁县承办的首个国家级会议。

  盛会为何选择在景宁召开?

  近年来,景宁扎实推进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致力打开“两山”新通道,富民兴县再赶超,县域发展不断加快,一路从国家级贫困县,到跻身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前列,走出了一条决胜全面小康的景宁经验。

  “立足生态和民族两大优势,持续打出‘三美融合、联动发展’、建设‘畲族风情大花园’‘诗画畲乡’组合拳,着力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景宁县委主要负责人在交流现场会上道出景宁发展的“金钥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景宁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如今,景宁成为全国民族自治县中率先全面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的县,全县环境综合指标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五,优美的生态引来八方游客。仅今年“五一”期间,景宁旅游收入就达到1.95亿元,相当于每个景宁人增收1000元。

  2017年,景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8元,五年来年均增长9.8%;少数民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5元,12年来翻了两番多。不仅畲族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连续12年高于全县,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景宁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跃居前列。

  美丽环境“高颜值”

  啜一口清茶,赏满眼青翠,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浓郁的畲族风情中感受原生态慢生活。景宁县地处瓯江、飞云江两江源头,县内拥有千米以上山峰779座,境内森林覆盖率81.1%,空气优良率达98%以上,地表水Ⅰ类、Ⅱ类水质占98%以上,2017年城市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一。美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景宁的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在探索发展路子的过程中,景宁也走过一些弯路,曾因发展心切,引进了一些低端的化工企业,不仅没有增加多少产值,还污染了洁净的空气和水质。这让景宁人意识到,舍弃环境的发展方式走不远。

  由此,坚持在更高层面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关停拆除涉污企业,加强城乡污水治理,开展镇村环境整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景宁大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的种子遍撒畲乡大地,借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东风,景宁与污染彻底告别。

  这些年,景宁先后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生态县、浙江省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示范文明县城,被评为首个“丽水市最美县城”、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精品村6个;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最美乡村3个,示范项目2个……

  两面青山环绕,入眼皆是绿意。如今,在“大花园”建设中,景宁实施严格的生态标准,高标准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面貌持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

  2017年,一场以打造美丽环境为主攻任务的大会战在景宁拉开序幕,一举拿下曾久攻不下的诸多难题,让绿水青山“底色”越发亮丽:创成市级“无违建乡镇”18个,通过省级“基本无违建县”验收;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五水共治”考核全市第一,群众满意度全市第一、全省第二,顺利创成“清三河”达标县,成功夺取“大禹鼎”;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2018年初,景宁又拉开一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大会战,全面打响了外舍新区环境整治、城乡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乡村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十大攻坚战”。

  强化绿色担当,引领生态标杆,景宁以矢志不渝的“生态坚守”迎来了山城巨变,一个景色迷人的“生态景宁”,正在努力与全省同步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不断满足畲乡人民在美好生活向往的路上奋勇前行。

  美丽经济“高质量”

  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景宁不断探索生态、民族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共增”,打开“两山”通道,加速城乡的蝶变发展,让好山好水“淌金流银”,绿色发展潜能不断被激发。

  立足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景宁致力于做好“山上文章”,在茶叶、毛竹、香榧等产业发展基础之上,2017年,依托海拔600米以上纯净无污染的11万亩耕地和100多万亩山林,景宁掀起一场高山上的“景宁600计划”,探索“丽水山耕+景宁600+X”的母子品牌体系建设,以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撬动乡村振兴。一年来,景宁成功签约24家“景宁600”首批战略合作企业,新增农产品商标38个,完成“丽水山耕”示范化合作基地88家,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额近5亿元。

  冷水雪茭、深山野蜜、月子大米、过年冬笋等带着“景宁600”标识的农产品,摆上了上海、杭州等城市居民的餐桌,一时间供不应求。

  依托“生态”和“民族”这两张金名片,景宁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以实现乡村景区全覆盖为目标,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中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

  在鹤溪街道旱塔村,一座占地225亩、总投资6.6亿元的“千年山哈宫”正在加紧建设,这里有高99米的凤凰雕像,目标是建成中国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在千峡湖畔,一座外舍新城拔地而起,成为展示畲族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新景区。

  从美到富,发展美丽经济,景宁旅游产业横向融合发展,激发出聚合效应。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非遗旅游景区3处,A级景区村庄20个;畲乡绿道入选“浙江十大经典绿道”;成功推出“畲家十大碗”“畲祖烧”等旅游产品;获评2017年浙江省旅游商品大赛旅游商品最佳县……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28.1%。

  旅游产业的兴旺,带动了一大批优质民宿、农家乐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民宿296家,其中大漈乡的“如隐·小佐居”民宿,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六家白金级民宿之一,建成农家乐、民宿集聚区13个,精品民宿示范点10个,省级特色乡镇3个,省市级特色点13个,省市级特色村14个……据统计,2017年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336.03万人次,农家乐、民宿直接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1%、30%。

  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生态工业不可或缺。2009年4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景宁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设立“丽景民族工业园”,扶持景宁加快生态工业发展,“飞地经济”模式累计为景宁增加税收2.4亿元。与此同时,多年来,景宁认真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文章,目前全县有6.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小超市、小宾馆、小水电等“三小经济”,其中有数据统计的8000位在外景商年创造价值超400亿元,从“走出去”到反哺家乡,“三小经济”开始资金回流。

  美好生活“安暖和”

  迎着晨曦在鹤溪河畔晨练,出门即可乘坐巴士出行,守在家门口的民宿赚钱,闲暇时再去畲乡绿道享受惬意的慢生活,即便四处走走,也能沉醉在随处可见的美景里,这就是如今畲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脱贫致富是最大的民生,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近五年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列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第5位。

  幸福花开脱贫路,景宁创新推出“政银保”小额贴息贷款体系,通过前两轮项目的实施,政府仅支出贷款贴息和保险费用2819万元,就让低收入农户获得免息、免担保创业贷款5.3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达11672人次,贷款不良率为零、保险理赔为零,扶贫资金效益放大了近15倍。

  “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夫妻俩在家门口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说起现在的生活,畲民蓝李平笑得合不拢嘴。他原本居住在地质灾害点东坑镇平桥村,是地质灾害“大搬快治”和下山移民的好政策,让他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这些年,景宁全县总人口7.7%的偏远山区农民群众正梯度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增收问题,在距离景宁县城西南8公里外,一座农民创业园拔地而起,劳动密集型生态工业让下山农民进厂务工、充分就业。

  农民的荷包鼓了,生活安定了,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加。

  交通出行曾经是景宁最大的难题。如今,便捷的高速路已直通县城,融入浙江“四小时经济圈”。在库区,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也在“轮渡公交化”的模式下迎刃而解;在乡村,康庄小巴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在县城,乘便民观光巴士可畅游;而随着吉温武铁路项目的推进,景宁人民期盼多年的铁路梦,也即将实现。

  卫生计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托“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景宁群众不用赶往杭州,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精心诊疗。群众关心的教育质量也正在逐年提高。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景宁中学高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率从2011年的33%上升到2017年的93.2%。平安建设更加有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不断提升。景宁被评为2017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优秀县,连续13年被命名为省“平安县”,夺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办事不仅少跑路,还少花钱,“最多跑一次”跑出更多幸福感。目前,全县712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中,70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98.6%;建成总面积近9100平方米的新审批中心,全省首创不动产登记“零收费”,为群众和企业年减少费用超过1000万元;“三免登记”“70免跑”“刷脸认证”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让美好触手可及。

  干群连心,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2017年以来,景宁持续开展畲乡铁军“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和“三全三联”大走访,深入了解和着力解决畲乡群众最期待、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畲乡干部们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和景宁的“发展指数”。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推动‘红船精神’落地生根,就是要紧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工作一件一件办实办好,以实际行动不断实现畲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景宁县委主要领导说。

  畲汉共建幸福和美之路 张光林 摄

  由“县城美”向“全县美”转变,景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张光林 摄

  景宁加快打造“中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 晨鹰 摄

  “景宁600”景南乡茭白田里铺就绿色致富路

  (图片除署名外,由景宁县委报道组提供)

标签: 景宁;生态环境;名片;畲族风情;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6062822497846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