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改变,从解放思想开始——浙江改革开放40周年述评①
2018年12月11日 06:44:42 来源: 浙江在线 刘乐平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历史以它独特的方式向人们阐述着辩证法。回望浙江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是: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促进了大发展。

  在思想大解放的激励下,浙江营造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浓厚氛围,充分保护人民的创业热情,充分鼓励人民的创新激情,浙江人创造了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并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

  思想大解放

  民营经济·奇迹

  一个人的命运,沉浮在时代的大潮中,总让人感慨万千。1982年7月,酷暑下的浙南。温州乐清,青年李方平每天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又一波打击“投机倒把”的运动来了。其时,改革开放伊始,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个体私营企业四处出击,十分活跃。

  那个夏天,包括李方平在内的温州柳市镇8位小商品经营者被指控“扰乱国家计划经济”,但没过多久,他们得到平反。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细胞以惊人的速度发生裂变……

  时光是最好的魔术师。谁能想到,30多年后,李方平又一次引领时代风骚——他二次创业创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工耳蜗项目,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自主研发人工耳蜗的国家。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星光熠熠的浙商群体中,论企业实力、个人影响,李方平也许都算不上特别引人注目。然而,浙江人那种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精神,却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浙商敢于闯、敢于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无中生有,正是这样的性格使浙江人与全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等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

  有人做过统计,如今在全球市场纵横捭阖,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浙商大佬,大多出身草根,在泥沼中挣扎崛起:一手创办了千亿级企业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打铁匠出身;汽车大鳄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给人拍照起家;低压电器大王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是修鞋匠……

  这些人的幸运在于,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它会慷慨酬劳那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思想活、善学习、能吃苦,这些与发展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品质和精神,决定了浙江人将成为新时期的成功者。

  这个成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共有93家企业入围,连续20年在这一榜单上位列数量第一。2017年,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55.6%的税收、65.4%的生产总值。

  今天,经济学家用各种理论解释浙江人所创造的奇迹,但当年这些从田野走来的企业家走向市场时,未必已经有这样清晰的意识。或许,市场真正奖赏的是一种永远不变的精神——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新时代,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营企业杰出代表,浙商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同场同轨地与全球企业公平竞争,这是浙江民营企业肩负的时代使命。  

  改革大发展

  市场机制·活力

  临海市白水洋镇,一条悠长的小巷,年逾八旬的王植江老人就住在这里。

  1980年8月5日,《浙江日报》二版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内容为临海县双港区区委负责同志带头集股,带动干部社员踊跃投资,解决了办金属薄膜厂资金不足的困难。时任临海县双港区委副书记的王植江是领头人之一。500元一股,或一人多股,或一人一股,20余人就此开创一段股份经济的历史。

  翻开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长卷,这一次所有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并不鲜见。

  在民营经济的耀眼光环下,人们普遍把浙江的发展总结为民间力量的推动,认为政府只是“无为而治”,这其实是对浙江政府的“误解”。

  回首这40年,无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还是遍布城乡的数千个专业市场;无论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的“果断改制”,还是民营经济的遍地开花;无论传统经济的深度转型,还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异军突起……所有这些关乎区域经济和百姓生活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既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创造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又是政府“有形之手”善于作为、积极有为的进程。这种努力,体现在政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规律的尊敬上,体现在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上,也体现在与时俱进地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上。

  就在其他地方还在限制甚至禁止兴办私营企业时,浙江许多地方已降低准入门槛,城乡居民均可申请创办企业。如温州在家庭工业蓬勃发展初期,便采取让其自由发展的态度。义乌等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的政策。对于民间的经济创新活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成长和市场机制培育。

  如果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浙江政府主要是因势利导的话,那么从上世纪末开始,浙江政府则更为注重科学施政。1999年,全国第一家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绍兴诞生。近20年间,浙江历经4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开始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2016年底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难看出,从率先尝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的自我削权,到晒出政府权力清单,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政府自身改革中,贯穿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主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浙江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率先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较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社会大进步

  人民生活·圆梦

  1981年春天,19岁的杭州姑娘干静脖子上挂着相机,每天在西湖边转悠。她是杭州第一个摄影个体户。一天,正在拍照的干静被一个景点的国营照相馆职工拦下,发生争执。媒体为此展开争论,当时的《经济生活报》以头版头条、半版篇幅刊登了《干静,我们支持你!》的报道。

  2018年初秋,杭城空气中透着丝丝清凉。滨江区一处摄影棚里,72岁的杨光配合着摄影师,摆着各种姿势。杨阿姨是中老年商品网店的“御用模特”,她说喜欢这种生活,因为“找回了年轻的感觉”。

  职业有新故,人生有起伏。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多样性与自由度的拓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线索。今天,无论是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还是精神生活,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体验、更包容的环境。这不能不说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也从侧面印证了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进步。

  宏大的国家梦想在每个人的奋斗中慢慢生根,激荡的时代大潮在每个人的进步中澎湃向前。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的创业创新活力迸发,使整个社会真正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

  这种活力,体现在浙江经济发展数据上。GDP总量从1978年的124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51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83.7倍,年均增长12.1%。

  这种活力,体现在浙江人的日常生活中。民众个人生存空间得以自由扩展,个人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激发。近年大火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所讲述的一户普通温州农民家庭背井离乡,在中国各地和欧洲艰苦创业,最终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故事,正是这一过程的真实写照。

  我们看到,人民的福祉,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地。而这样去做,正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看到,从经济、社会、政治的多维层面,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汇聚到同一面改革旗帜之下。

  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标签: 浙江;改革开放;浙江人;民营经济;历史进程;解放;改革;进步;温州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