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一年4亿产值,石头变成时尚 “点石成金”的奥秘
2019年04月24日 06:27:1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尤建明 王艳琼 县委报道组 陈祥磊

zjrb2019042400010v02b022.jpg

在泰顺石雕艺术学校,学生们正在潘成松石雕工作室上课。 记者 王艳琼 摄

  浙江在线4月24日讯(记者 尤建明 王艳琼 县委报道组 陈祥磊)远观山峰层峦叠嶂,近看瀑布横挂成川……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泰顺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之手,变成了2019年温州文博会上大放异彩的《绿水青山》珍品。

  这块石头产自泰顺县龟湖镇山脉,伴生于叶蜡石矿床之中,名为“泰顺石”。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将这些沉睡1.5亿年的石头开采出来,制成工业石料或耐火材料,低价出售。近年来,经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泰顺石不断被刻画雕琢,价值不菲。

  当地顺势打造石文化创意产业,摸索出一条集原石供应、人才培育、工艺创作、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道路。138家石企去年总产值近4亿元,辐射带动10多个乡村集体收入增收2000多万元。

  小小泰顺石,从深山走到聚光灯前,成为造福一方的瑰宝,期间经历怎样的蝶变?记者前往浙江最南端的这个山区小镇龟湖镇,探寻背后的故事。

  以石问路

  石山打开致富门

  浙南,山脉连绵,丛林密布。上午8时许,我们的车子就扎进了山间云雾里。山路曲折得让我们一行人不断后悔吃了早餐上车。熬过二三个小时后下车,脚一着地,活像个刚旋转消停下来的陀螺。

  “感觉很远吧?不过,看看就会觉得不虚此行的……”龟湖镇龟湖村委会主任王仁波笑着告诉我们,上世纪50年代,浙江省第11地质大队和省地矿局在这偏僻山旮旯里,发现大型规模矿床。经过勘探,这里拥有的叶蜡石理论储量1亿吨以上,探明储量5000万吨以上,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消息一出,小镇一下子炸了锅,人们奔走相告这个喜讯。随后,上山当“石农”,便成了家家户户讨生活的一门手艺。那片大山,成了村民的福地。

  如今,走进村子到处都可以看到叶蜡石。村民家门前屋后,都堆满了形形色色的石头。就连步行的路上,也都铺上了水磨花岗岩石板。在龟湖大街上,我们遇到了出门“淘宝”的王永贵,他是泰顺石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听说我们是来寻访石头的,王永贵主动当起了向导,“要想充分认识龟湖村和泰顺石,那咱得上矿山瞧瞧。”说着带我们一行人便往海拔700米的矿山上去。

  车行山路上,突然下起了雨,这让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颠簸。王永贵却大喜,一拍大腿道:“太好了!原本还发愁艳阳天上山寻不出宝,这天还真给力了。”原来,村里的石农上山去“淘宝”,都要带着水,喷洒在叶蜡石表面,辨别颜色纹理,才能挑出好东西来。雨天,正是难得的好机会。

  约莫10来分钟,我们便到了矿山,戴上头盔,踩着满地碎石,嘎嘎作响。四周是环绕起伏的龟状山脉,中间呈洼地状。一些被开挖的山头,山体裸露,岩石层次分明。山顶处不时传来“砰砰砰”的机器作业声。附近几辆满载的货车,蹒跚地向山下驶去。

  “老王,带客人来啦……”老矿工李启友迎了过来,“刚下过雨,你们看看,脚下能不能挑出宝贝来。”说话间,王永贵眯着眼,猫着腰朝一旁走去,好像发现了目标。不远处,两块灰白的薄石块被捡了起来。

  “你猜这石头啥颜色?”王永贵擦开粉尘,石块露出光滑表面。“灰白的。”我们不假思索地说。“你再看……”王永贵突然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边缘,瞬间边缘碰断,露出细腻的青色内质。这就是“冻石”,就像冷冻过一样,质细腻,硬度低,适合雕刻各种花样,是很好的工艺石材。

  “这么简单,这样就淘到宝啦?”“当然,懂石头的人来到这里都很兴奋,眼力好的话一天能捡到不少宝贝。”李启友说着掏出手机拍照,转发到微信群里,“是好东西的话,等会就会有人要的。”

  “以前村里人只知道石头好,不知道这石头还是宝。”王仁波接过话茬说,那时开采大都采用中深孔爆破,炸毁了不少优质的工艺原石,大部分低价出售给各地客商。龟湖村、新湖村、白银村等地,村民们肩挑背扛,货车驶进开出……2010年开采高峰时期,年开采量达150万吨,产值超亿元,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创收2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

  王仁波回忆,那时候被开采出来的叶蜡石被打磨成石料,用于房屋、桥梁建设。被称为“石农”的村民,则以捡拾原石换取微薄的收入。在那时,“泰顺石”在村民心里仅仅是块石头。

  靠山吃山,矿山资源养活了一代代龟湖人。叶蜡石虽蕴藏丰富,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卖石为生,这路子能走多久?经过筛选的叶蜡石其工艺价值不可估量,按工业石材卖出每吨几十元的“稻草价”,这买卖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以石为径

  石农转型手艺人

  为了做好这笔买卖,当地重新算了两本账:一本是“生态账”,一本是“经济账”。

  王仁波小跑站上一处石碓,指着远处几个山头说:“你们看,那边一排排毛茬,就是我们种下的树。”2011年8月,泰顺成立石产业园管委会,整顿优化开采加工秩序,对优质叶蜡石区域划定红线限制开采,将年开采量减至30万吨;同时,在矿山周边大面积开展植树,修复矿山生态。

  “限制开采会损失效益吗?”“有没有损失,听听村民怎么说。”王仁波说着便带我们下山找答案。我们来到龟湖镇原石交易中心。老板李建华招呼我们坐下,一边泡茶一边跟我们述说石农转型的故事。

  李建华早年在外经商,看到隔壁青田的很多石头,经过工匠雕琢,不仅价格卖得高,生意还红火,于是他决定也回乡琢磨石头。他承包了土地,办起泰顺石原石交易市场。一边把石农召集起来,请行家教他们挑选出好石头,另一边定期邀请外面的客商前来淘石头。生意火的时候,这里摆上了100多摊。

  “山上的石头,经过挑选,送到雕刻工匠手里,很快被打磨成工艺作品,价值翻了数十倍以上。”李建华转身打开一个橱柜,指着一件《花开富贵》泰顺石雕作品说,“你看这块原石交易买来才千把块,经过雕琢后,身价涨了岂止十倍。”

  真是一花一世界,一石一乾坤,为了看清这门道,我们跟着王永贵到他的工作室,体验一把雕琢的魅力。三个工位,两个学徒,几台雕刻机和干抽式吸粉器……走进工作室,一阵“吱吱”声连绵不绝。这个工作室由一座木屋改造,显然还没改造完成。“这里以后要打造成石雕体验馆,喜欢石头的人都可以来试一手。”王永贵拉我们坐下体验。

  穿上工作围裙,台灯一拉,石头一摆,在王永贵的指导下,我们也有点样子出来了。但雕刻钻头一上手,手掌立刻沉了一下——这家伙还是挺重的。虽然有名师在旁指导,但要拿这金刚钻点向石头,心里还是怯得慌。

  “吱——”钻头触碰到石头那瞬间,像点燃了烟火般,石粉像一股白烟,立刻被吸尘机抽走,光滑石头表面留下深浅不一的一道痕。这便是完成了不合格的一刀,但右手指头和手掌虎口处已被震得有点发麻。 “哈哈……哪有那么容易学会,我都学了三年了,还只能打坯。”一旁年轻的学徒笑着说,一边用刻刀剔着石头,一边用布擦拭。为了提高精准度和把握力,操作时不能戴手套,不一会儿工夫,手上已沾满了雪白的石粉,像是擦了护手霜没抹开似的。“要想功夫深,那得上石雕学校学习。”小学徒给我们指起路子来。

  剥离了工业价值,泰顺石工艺价值如何体现?人才是关键!早在1989年,离龟湖不远的仕阳职高就开办起了石雕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师出于此,此后诸多省市县级石雕工艺大师也几乎都出自于此。围绕打造“中国名石”这一目标,泰顺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同时打造“一校”“一园”“一街区”等平台,延伸泰顺石文化产业链,吸引大师回乡发展。

  在泰顺石雕艺术学校,我们看到学生们正在潘成松石雕工作室上课。校长陈时杉介绍,石雕专业学生现有400多人,学习期间免学费、免学杂费和住宿费,每人每月还有300元生活补助,毕业实习时与省市县级工艺美术大师结对,在其工作室历练,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育专业后备人才。

  “从小就摸着家乡的石头长大,如今读懂它、雕刻它、传承它,我觉得很充实。”在泰顺石雕文创园,我们见到了来自龟湖村的高三实习生王永祺,他拜师在省工艺美术大师庄伟平门下。见我们到来,向我们展示起泰顺石抛光技艺。

  他先选了一个五厘米宽的雕刻石,左手按住原石,右手从案头上百余种钻头和工艺刀中,挑出扁平一点的刻刀,刀头附近位置倚在左手大拇指,右手顺势一点一点剔磨起石头。只一盏茶工夫,石头开始透亮起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技艺,专攻一个方向,但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庄伟平说,“他们不再是石头的搬运工,要做灵魂的塑造师,为泰顺石注入灵魂,这是最难的。”带领新生代知难而上的,还有陈学业、郑道松等40余人,他们纷纷回乡开设大师工作室,目前已培育出石雕工艺后备人才1000多人。

  以石为媒

  石镇乐走文旅路

  懂石头、会手艺,这些人觉得还不够,他们不仅要给石头塑造灵魂,还为石头营造环境。来到龟湖镇,人人都会逛逛泰顺石文化主题公园。“你们一脚踩下去,可能就上万元呦!”龟湖镇文化员梅恋恋和我们打趣道。

  原来,眼前这清水依依、亭台楼阁的景致,用了1万吨泰顺石建设而成。就连脚下的路,也铺有价值不菲的冻石。“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更可人。这里的石头会说话哦!”又一个新鲜的提醒。一公里长的水岸边,每隔几步便有一块精致的泰顺石。“嘀嘀——”我们掏出手机扫了扫二维码。果然,石头的前世今生及其背后的故事都呈现出来了。

  与我们同行的王永贵,用手在河边掬起一抔水,洒在一块棕黄色石头上,然后用袖口接连擦拭了下,石头清晰地展示出圈圈层层的木纹。“瞧,这是木纹石,市场上价值上万元。”“忒好!今儿逛个价值连城的公园……”我们笑着说。

  谈笑间,我们也感叹于当地人玩石头的智慧。“把石头做成时尚,大家伙儿才能都有饭吃。”从印雕长廊、乡村驿站,到乡愁博物馆、公盘活动广场,梅恋恋带我们又转了一大圈。主题文化园、创意街区、石交易园、中国印林、矿山公园、寻宝工坊、雕刻体验馆……这些项目都是镇里和村里接下来要做的。看得出来,这块石头越“玩”越大。大家并没有满足于每日接待游客五六千人次这么个数字。否则,仅仅一个创意街区40多家门店都喂不饱。

  好石斋、金石轩、第一石……从龟湖街到武馆路,古风牌匾和门面依次排开。仅200米左右的街市,在旅游旺季,半天就能涌入数千人。我们走进“石髓轩”,店主李寿康泡起功夫茶招待。“喜欢石头的人,不会只来一趟,他们经常来把玩品赏,爱不释手就会带走一两件,时间久了就都成了朋友。”李寿康说,现在创意街上的店铺年收入大都在10万元以上。

  “为了带旺人气,镇里每月还会在创意街区定期举行泰顺石公盘(交易)活动,许多福建、青田等地的客商都会闻讯赶来参加。”梅恋恋说,这已经成为石头界的一个节日。为了把客人留住,龟湖镇还围绕泰顺石主题做旅游文章,矿山公园方案已在制定中,今年下半年将动工投建中国印林,而占地585亩的泰顺石(龟湖)产业园集展示馆、工作室、博物馆为一体,目前一期工程正建设中。

  走访中,不时有大卡车从村口满载而过。“现在山上的开采都由浙江龟湖矿业有限公司承包,采出来的叶蜡石有些加工成工业石材,有些制成耐火材料、玻璃光纤等,而挑出来的工艺石经过筛选、交易、流转到工匠手里,则雕成具有文化价值的工艺品或收藏品。”王仁波算了一笔账:现在村里每年能收到780多万元山体赔青费,村里和周边村庄200户石农平均每户年收入8万~10万元不等。“文福公路通车后,龟湖至福安车程只需15分钟,而溧宁高速通车后,这片山的发展便上了快车道。”说起未来发展,王仁波充满期待。

  离开龟湖时,我们顺路走访了泰顺石雕精品馆。这里摆放了300多件泰顺石精品石雕,其中包含2个国家级大师作品和不少省级大师作品。“我有空时就来这里,给参观的人讲解泰顺石。”馆主夏江志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宣传泰顺石文化俨然也成了他的另一门手艺。“未来我们还想打造泰顺石文化交流平台,从采矿石、做工艺、种风景,转为交流文化,让这块石头走向世界,经久不衰。”泰顺石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勋用“文化”为泰顺石代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片山、这群人、这块石,在岁月流转中,不断为自己抛光、打磨,不断让外界重新认识自己。

标签: 石头;石雕;工作室;龟湖镇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1904/W0201904242943701456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