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沪苏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举措及其启示
2019年06月06日 06:03:55 来源: 浙江在线 阎逸 编辑 江于夫

浙江在线6月6日讯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全省域全方位接轨融入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沪苏皖“两省一市”也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出一批新举措,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机制,为我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沪苏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举措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海重点推进青浦区与江苏昆山、吴江及嘉定区与江苏太仓市等的道路对接项目,打通断头路。开展长三角地区货运行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沪苏浙毗邻区的长三角数据信息港建设,探索建立基于直连的数据信息港区新模式,拓宽互联网省际出口能力超过50Tbps(Tbps即1012(兆兆)字节/秒)。重点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的建设任务,加快标识解析在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辐射能力。江苏将建成连云港—宿迁—安徽蚌埠铁路,加强与安徽之间的互联互通。积极联合浙江和上海加快虹桥—苏州—湖州铁路、上海—南通铁路二期建设。新增对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的跨省公交线路和省际毗邻公交线路等。推动长三角撤销主线站,打造全国第一个无省界高速公路主线站省份。安徽组建“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深化与沿江上下游港口合作,推进构建与长三角港口的班轮航线网络。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城际轨道圈、国道省道干支线、油气管网统一规划和建设。加快商丘—合肥—杭州高铁建设和合肥—南京高速公路改扩建,推进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上海设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支持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升级打造食品可追溯平台2.0版,带动建设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一张网”。结合上海金融法院建设,推进长三角金融合作,引领国际金融司法保护新规则。上海影视服务机构也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长三角影视拍摄协调一体化服务体系。江苏加强与浙江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同强化互联网经济和物联网建设平台。成立“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规划编制,加快建设苏滁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和合肥上海产业园,继续打造长三角有机安全的“大粮仓”“大菜园”“大厨房”。

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上海启动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申报,加强与苏浙皖三地的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深入建设上海科创中心多层次功能承载区,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江苏提出建设G42人才创新走廊,推动沿线各地人才规划接轨,人才工程互认,注重吸纳上海人才。推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建设,计划利用5~8年时间集聚10万名以上高科技研发人才,打造“东方硅谷”。安徽牵头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推动G60科创走廊宣城芜湖合肥段、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和上海、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协作。

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上海青浦联合江苏昆山、吴江和浙江嘉善等地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联防联治、应急联动机制,联合执法监督,研究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培育放大环淀山湖地区的生态优势,共建国内首个跨省域的淀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环淀山湖旅游圈。江苏提出认真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加大长江、新安江、淮河、太湖、巢湖等重点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安徽提出深化长三角大气、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共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大力推进安徽旅游长三角深度营销中心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加强社会事业联动发展。上海提出健全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合作机制。牵头建立卫生健康领域长三角协作平台和长三角专科医联体、长三角罕见病实验诊断协作中心等载体。牵头建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地区应用。江苏推进建设“中国长三角江苏软件职业教育集团”,参与搭建职业教育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助力形成职业技能人才的错位培养机制。安徽逐步打造资源统筹、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监管联动的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发展平台,策划实施三省一市长三角非遗交流展览及非遗传承保护合作共建。

二、沪苏皖新举措带来的启示

主动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从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吸引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要素促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视野,主动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四大都市区的创新、人才、资金、信息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极核作用,增强我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整体竞争优势,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结合大通道建设,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嘉善等地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上海轨道交通体系向我省延伸。深入推进小洋山开发合作,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等长三角地区港口数据对接互联、统一技术标准,共同推动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关一体化运作。联合推进长三角5G外场技术试验网建设和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高标准建设杭绍甬等智慧高速公路。

主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杭州数字经济、宁波港口开放、温州民营经济、金义商贸物流等特色优势,通过G60科创走廊、跨省产业合作平台、沪浙自贸试验区联动等战略举措,促进我省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高端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省级以上开发区等与沪苏皖的高端产业平台对接,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实施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用电用水用气、信贷、纳税、跨境贸易等便利化行动,努力形成“对标国际、全国一流、长三角最优”的营商环境。开展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研究,共建长三角统一信用体系和一体化的市场准入政策体系,加快实现营商环境的指标对接、流程相同、要求一样、标准一致。加强长三角网络监管、广告监管、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等领域的执法协作。合作深化进口博览会数据挖掘,发挥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等大型专业市场优势,探索我省专业市场与沪苏皖市场对接合作。

主动优化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合作。以G60科创走廊为主要载体,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张江、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的联动合作,布局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吸引长三角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抓住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机遇,拓展我省科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渠道。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新型研发机构与长三角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沪苏皖共同争取新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长三角,联合建设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中心。借鉴上海经验,向长三角地区发布科创项目申报,加强与沪苏皖三地的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瞄准国家或长三角地区急需的重点产业领域,打造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字产业。加快长三角地区产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参与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助力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更多数字技术成果在浙江及长三角推广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的提速发展,协同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全球信息枢纽。提升人才大数据服务能力,与沪苏皖合力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人才数据库,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人才规划和政策接轨,逐步统一人才资格认证标准和评判人才口径标准,共建一体化的人才流动政策、人才培训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主动提升环境共治共享水平。加强跨省域生态协作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长江口—杭州湾蓝色生态屏障、千岛湖—新安江上游流域蓝色生态屏障、环太湖生态经济圈等跨省域生态协作机制,联动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和统一标准。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努力将我省的大花园建设成为长三角的大花园,全面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结合大运河文化带、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淀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等,联动推进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协作的绿色美丽经济发展。加强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节庆会展活动联动,探索联合成立旅游产业基金,合作发展旅游飞地经济。

主动促进社会事业联动发展。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安徽“一张网一扇门”等高水平对接,加强与沪苏皖电子政务平台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医保目录统一和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支持跨省共建医院,建立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深化职业教育合作,探索推进覆盖交通、医保、养老、文旅等功能在内的民生“一卡通”,助推更多城市纳入跨区域轨道交通一卡通行范围。

【作者单位:省政府咨询委】

标签: 长三角一体化;沪苏皖;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 王健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