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7日讯 不妨以政府的考核指标为指导,把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为更多人提供近在咫尺的运动场所,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倡议性赛事,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相对稳定的考核指标框架”。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文件相继出台,运动健身前所未有地以量化的数据,在政府文件中公开亮相,并纳入对相关机构的考核之中,这一变化引发广泛关注。
健康,不再只是一件个人的事。从GDP到绿色生态,再到如今的公民健康,政府考核指标的延伸,折射出国家对健康工程的高度重视,也有对公民健康现状的隐忧。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据了总死亡人数的88%,而健康知识普及的相对落后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状况。曾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是一个金字塔,那么公民的健康素养就是根基。让金字塔屹立不倒,政府要担负起巩固根基的重要责任。
这些年,大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当人们对运动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跑步、遛弯时,多元化的需求催生了相关运动产业,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等新鲜指标引入政府考核,是对公民健康指标的进一步丰富,也是对相关部门的工作引导。
在杭州,许多文化综合体应运而生,政府投资加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给了人们在家门口体验专业运动训练的机会。在温州,百姓健身房成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人将享受低价便捷的运动体验。种种变化,反映了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政府工作成色,但依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加、日趋多元的运动健康需求。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的体育场地超过195.7万个,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66平方米。浙江省的数据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差距。这就充分说明,我国全民健身发展依然不平衡,公共体育设施仍须进一步完善。把公民健康数据纳入政府考核,是顺应趋势的必然结果。
在更多人健康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健康中国更加凸显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运动健康的具体指标,也包含了人居环境等更宏大的议题。让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愿景需要切实有效的路径支撑。今天,不妨以政府的考核指标为指导,把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为更多人提供近在咫尺的运动场所,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倡议性赛事,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热情。这些为了让运动健康涵盖更多人而作出的努力,只有付诸实施,才能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