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9日讯(记者 段琼蕾 郭戟铠 贺元凯)城市“向上”延伸,建筑工人功不可没。这个酷暑时节,宁波有超过30万名建筑工人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而在这些工地的最高处,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除了要抗高温外,还要时刻注意安全,他们就是被称为“距离太阳最近的人”——塔吊司机。
8月14日上午,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黄隘村安置房一期项目工地,我们跟着塔吊女司机鲁海花爬上高高的塔吊,坐进不到两平方米的操作室时,她看着眼前的蓝天白云,嘴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希望今天也能一直艳阳高照!”
塔吊司机本该是男人的工作,为什么她跻身其中?当天操作室内经过太阳炙烤,气温已直逼40℃,为什么她却希望艳阳高照?我们跟着鲁海花体验了一把“工地空姐”的工作,一起去寻找背后的答案。
爬塔三十米 腿抖汗湿衣
上午8时多,我们从宁波市鄞州区开车出发,20多分钟后到达了工地。远远就看到等在门口的鲁海花,她这天的装束是浅黄色安全帽、红底白点短袖衬衣、黑色长裤。简单打过招呼后,她立刻将事先准备好的安全帽塞给我们,并示意我们戴上后跟上她。
这个工地共有12幢楼需要建造,分布着4座塔吊。鲁海花负责开1号塔吊,要朝工地里走上一段路才到。我们注意到,她画了淡妆。“虽然一整天都在塔吊操作室内工作,但把自己打扮清爽了,会觉得工作时心情格外好。”鲁海花笑了笑说,为了这份好心情,她每天要提前半小时起床“梳妆打扮”。
手中的温度计显示,此时工地的地面温度已超过38℃。这里的塔吊是外置式的,我们坐上临时电梯,到了正在施工的第14层楼,这里距离塔吊操作室还有30米的距离,需要通过嵌在塔吊内的钢架梯子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是鲁海花每天去往操作室的必经之路。
我们决定试试看,跟着鲁海花小心翼翼地穿过14层楼高的外墙钢架钻进塔吊内,钢架梯子垂直于地面,一接触梯子立刻就感到有些烫手,但不能松手,朝脚下看了一眼,地面的人、物都变得跟小指头一般大小,眼前有点模糊,心脏也砰砰砰地跳得快了。
“别朝下看,容易晕,跟上我!”鲁海花喊道。刚开始爬的时候,我们还能跟上她,挨得比较近;爬了十多米后,腿开始有点打抖,抬头再看她时,她已经到了;2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操作室,不过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两只手掌都轻微破皮。
“第一次爬,这个速度算不错了!”鲁海花告诉我们,爬塔是这份职业的基本能力之一,30米的高度,她一般花5分钟。“熟能生巧吧,在学校读书时,站在二楼不敢往下看,现在习惯了。”不过上、下操作室挺浪费时间,所以最忙时,她和同事都曾尝试吃喝拉撒在操作室里完成。 “我们一般不怎么喝水,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夏天倒还好,喝了就随汗水排出了,冬天有时会带个桶上去。盒饭也用塔吊弄上来嘛!”
鲁海花来自陕西,23岁就来宁波学习开塔吊了,今年是她工作的第20个年头。说到当初走上塔吊司机这个岗位的缘由,鲁海花说,她身上有“女汉子”的一面。初到宁波打工时,老乡问她敢不敢做这行,她直接就回答“当然敢”,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
1999年,宁波市七塔寺对面的彩虹大厦是鲁海花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16层楼高;2002年开始,她先后在日月星城小区和时代华庭小区的工地干过,这时盖的楼已经超过21层;2012年开始,她参与建设的项目中安置房多了起来……“宁波发展得很快,安置房设计建造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想想我也为此出了一分力,还是挺自豪的。”
因为这个工地已进入“扫尾”阶段,工作以装饰装修为主,多数都在室内,所以现在上午的工作时间是6时到11时,下午是12时到17时。这意味着,鲁海花每天和同事们至少要爬两趟塔吊。当天为了接我们,她上班两小时后又下来了一趟。
“这是我保持好身材的秘诀哟。”她跟我们调侃道。
操作“十不吊” 安全记心上
塔吊操作室不到两平方米,一进门就是座位,两边有两个操作杆,各有三个按钮,前方是透明玻璃,脚下踩着的地方一半也是透明的。入口有个被钉在墙壁上的木箱,鲁海花在上面放了杯子、餐巾纸和一个斜挎背包,角落里有一台正在转动着的台式电风扇。
夏天的塔吊操作室,到底有多热?上午10时,我们再次拿出了温度计——40.5℃。因为操作室主要是钢铁做的,吸热很快,加上从玻璃窗投射进来的强烈光线,此时的鲁海花,身上已是湿漉漉的一片。
其实,因为塔吊操作室的空间实在太小,我们没有多余地方可以长时间站立,只好站在操作室外的钢架上与鲁海花聊天。但测量温度时挤进操作室半分钟不到,就感觉胸口闷闷的,有些透不过气。
入夏以来,鲁海花朋友圈里经常出现的是她被晒得通红的脸和湿透的衣服,“毕竟我们跟太阳离得近,一整天都在暴晒中。”
但相比能带来降温的风雨天,鲁海花还是更爱艳阳高照,“塔吊平时就会微微晃动,大风大雨天晃动幅度会更大。加上此时指挥员视线不好、指挥不便,我胆子再大也会怕。”
所以塔吊驾驶员都很关注天气预报。进入夏季以来,如果当天是好天气,鲁海花一定会在早上6时左右发一张从塔吊操作室拍摄的日出图,配文是“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塔吊司机每天要干的基本工作,就是将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原材料从地面吊到指定楼层。在塔吊操作室里,司机并不是仅靠眼睛来确定方位,而是需要通过对讲机听指挥员的指挥,一般两人一组作为搭档。有着丰富经验的鲁海花和同事配合得不错。
“海花海花,准备吊水泥,收到请回话!”“收到收到!”“向左10米,减速减速”……刚才还笑眯眯的鲁海花收起了笑容,按照同事曹利香的指挥,认真移动着操作杆,将5袋水泥用吊臂送到了12楼,还没等我们再开口问什么,下一个指令又来了……
好不容易等到短暂的休息,鲁海花主动说起了唯一一次“出错”:那是在北仑区的一处工地,当时地面有工人用手推车装了一车钢筋,就喊着让她吊,按照规定,钢筋应先捆扎好并放置在特制网兜内才能起吊。“可那车钢筋散放在车内,跟指挥员沟通后我决定不吊。”
“但后来,那名工人一直在对讲机里唠唠叨叨,我又不能关掉对讲机,”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十几分钟后,鲁海花还是操作塔吊吊起钢筋,结果到空中手推车突然摇晃起来,一车钢筋全部掉了下去,幸亏当时下面没人。
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吊;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吊……这是塔吊操作规程的“十不吊”,那之后,鲁海花经常背诵以提醒自己,她再也没有出过错。“注意安全是对自己、对家人,也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我经常跟同事们说。”
辛苦也值得 生活有奔头
临近11时,鲁海花带着我们爬下了塔吊。开始时她还会爬一小段等一会儿,但很快就被我们的汗水“吓”跑了,“就像下雨了一样,一大滴一大滴掉在我头上!”她决定先下到14楼等候,但同时还是会不停地大喊着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中午在工地食堂吃了顿饭,伙食还不错,有猪蹄、鸭腿、番茄炒蛋,两荤一素,15元,不过菜里都加了辣椒,而且偏咸,鲁海花解释,这是因为一整天他们都在工地上,汗出得特别多,需要补充盐分,而天气热,容易胃口不好,所以用辣椒来刺激味蕾。
吃完饭,我们准备跟着鲁海花去她的宿舍休息会儿,没想到的是,这天刚好碰到了宿舍区的临时停电,待在房里堪比“蒸桑拿”。换了身衣服后,鲁海花一脸神秘地对我们说:“带你们去工地里最凉快的地方!”
还是在1号塔吊旁,鲁海花再次带着我们乘坐临时电梯上了14楼,这回没朝着塔吊走,而是带我们进入楼房内,站在大概客厅的位置,不一会儿,就有一阵阵大风吹来,“这里没装窗户,很通透,风自然大!”鲁海花告诉我们,午休时,她偶尔会选择楼房的高层避暑。
谈到家人,鲁海花有些激动:“我儿子很争气,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类专业,今年大三,正在东莞实习。希望以后儿子能考上研究生,找份好工作。”
“我现在的想法是,只要身体允许就在宁波干下去。”鲁海花给我们展示了她的《宁波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有了这本证,在宁波干塔吊司机的收入不低,每月至少6000元。
离开时,鲁海花将工地上发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塞给了我们,“晚点要是觉得不舒服了,就喝一瓶藿香正气水,我习惯了,有‘抵抗力’,你们要当心别中暑了!”
我们连连道谢,目送这位淳朴乐观的“女汉子”走向工地。她的身旁,一排排高楼正拔地而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