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记者 许雅文 戚祥浩 通讯员 陶强)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我省产业扶贫日前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18年,浙江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保底、股份分红、二次返利、支付租金等形式,共带动农户459.3万户,以固定用工、季节用工等形式向16.3万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合计支付工资福利26.5亿元。
这是我省首次发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成效。这表明,在我省减缓相对贫困的当下,引导和支持更多低收入农户参与创业就业,已经成为我省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只有构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持续增强低收入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浙江一直把产业和项目扶持作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关键措施。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与庆元的经济薄弱村签订长期结对协议书,帮扶当地水寨村困难农户137户400多人,带动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180元;衢江区岭洋乡赖家村的黄精如今不愁销路,衢州天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收购该村全部黄精,并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领租金;苍南县富源村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引进良种统一经营,仅土地流转就为村民增收75万元,富源村1500亩柑橘迎来丰收。
在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红红火火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我省还结合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据统计,2018年,我省组织低收入农户培训12.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2万人,110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全年落地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804个。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有力促进了老乡们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86元,比上年增长14.4%。
一个都不能掉队,“造血”的同时也不忘做好兜底保障。“我省低收入农户中,70%为因病因残致贫,40%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如果失去社会救助,这批人容易返贫。”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抓好社会救助、巩固绝对贫困消除成果,是持久性的工作。我省坚持保障兜底、覆盖到边,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解决的是基本民生问题,不能漏一户、落一人。比如,对因灾、因病、因学等支出较多的,达到低保认定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