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着力点
2019年11月25日 05:48:13 来源: 浙江在线 杨延圣 徐卓瑶 编辑 江于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和改进。

  一、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上着力,确保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理应承担起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领导权的使命和担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在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着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载体。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和整合,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声音,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国际国内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水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理论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契合度,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向话语体系转化,牢牢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在理论上真懂真信、在实践上自觉践行。

  三、在进一步批判各类错误社会思潮上着力,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碰撞,一些错误思潮也趁机渗入。如近年来盛行的西方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思潮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党校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

  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种错误思潮渗透的重点对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与这些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坚持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鉴别力。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政治立场坚定,增强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课堂打造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又要在深入研究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清其背后隐藏的政治目的和险恶用心,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更要善于在批判各类错误思潮中进行政治信仰教育,使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在进一步守好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上着力,增强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我们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9年2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26.8%),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最多(25.4%)。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高校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民群体的主力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应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打造网络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具有网络思维、掌握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建立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二要建立以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微博平台或公众微信号,利用新媒体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形成强势的网络主流舆论;三要定期对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并将学生网络关注度高和参与讨论热烈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及时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五、在进一步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上着力,凝聚意识形态教育合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涉及宣传、教育、新闻、科研、文化等诸多部门,所以必须建立起社会多方参与、协同联合的机制,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每位教师共同参与到意识形态教育中来,凝聚成强大的意识形态教育合力,共同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优势和研究优势,积极向学校党委、行政各部门传递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内外形势动态和理论研究前沿,服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研判与决策;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合作,让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意识形态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三是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校党建工作、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工作相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将理论教育、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教育;意识形态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