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幸福河”滋养大花园 浙江全域化、高质量打造美丽河湖
2019年12月05日 06:11:4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施力维 鲍玲

  浙江在线12月5日讯(施力维 鲍玲)入夜,杭州市江干区新塘河两岸华灯初上。城与水,光与影,一条流淌的秀带,将杭州钱江新城的现代楼宇群映衬得美仑美奂。

  清晨,温州瑞安市曹村镇的万亩田畴中,蜿蜒的河流缓缓淌过,串起了一个个美丽乡村,铺展出一片田园风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大江大河,还是山间小溪,“美丽”已逐渐成为浙江河湖的特质。

  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将“美丽河湖”建设列为2019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的首项。岁末,一张漂亮的答卷交到了浙江人民手中。

  以“全域化、高质量”为目标,推进实施“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目前,浙江已完成美丽河湖建设176条(个),超额完成了年初的既定任务。

  对5500万浙江人民来说,美丽河湖是可感可知可触摸的;是居住在河畔的安全感,是行走在河边的愉悦感,是共同呵护家园的参与感……

  正是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幸福,汇聚成了美丽浙江大花园里的新图景。

  美丽河湖

  重塑城与水的关系

  初冬时节,宽阔的姚江穿城而过,今年的姚江比往年平静。

  城市与河相依而生。姚江两岸的滨水空间,是余姚城区生产、生活的中心。但在绿树掩映下的江边行走,许多余姚人仍心有余悸——2013年,“菲特”台风裹挟着风雨降临,姚江洪水倒灌,余姚大水围城整整7天方才散去,整个城市陷入瘫痪。

  正是当年这场大水,坚定了浙江治水的决心。

  余姚之困,折射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水网密布的浙江,许多城镇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有河流贯穿其中。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水泥丛林快速扩张,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但河道防洪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美丽河湖建设,是浙江对城市与水关系的一次重新审视。在生态资源稀缺的当下,滨水区域已成为城市更新和能级提升的主场。

  今年,余姚围绕姚江省级美丽河湖创建,进一步筑牢防洪工程安全底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城市品位。

  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专家,对余姚整个防洪排涝体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系统的升级。“西分”“北排”打通余姚高速泄洪通道,一系列支流河道整治增强泄洪能力。姚江的防洪压力大大减轻。

  今年,余姚经受住了超强台风的考验。“利奇马”给余姚带来的威胁程度与2015年的“灿鸿”台风相当,姚江水位最高时都达到3.13米高位,但给余姚造成的损失,“利奇马”只有“灿鸿”台风的一半。

  不仅是余姚,美丽河湖创建,让浙江众多城市、乡村水系恢复了生命力,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更进一步彰显了水乡韵味。

  湖州太湖溇港,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被认为是千百年来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典范。从空中俯瞰这项工程,太湖南岸400平方公里的区域,繁华的都市和肥沃的良田交错相间,而一条条梳齿状的小河——溇港,依旧在滋养城市和良田,抵御洪水来犯。

  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开始逐步挤占溇港的水域空间。仅在吴兴区罗溇港区域,就有44.8万平方米水面被改做了稻田。在美丽河湖建设中,湖州重新梳理人与水、城市与水的关系,决定重新退田还湖。

  增加水域面积的同时,当地还联通水系,提高水体流动性。湖州市东部新城漾群、濮溇港开挖疏通百条河港,太湖的入湖骨干河道又被打通,十大漾区个个相连,成了天然的防洪调蓄池。

  城市的有机更新,并不意味着要忘记过去。古老美丽的溇港不仅依旧护佑着城市的防洪安全,更成为湖州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美丽河湖

  开启人水和谐之旅

  五年的铁腕治水,让浙江总体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种思考随之而来,亲水是人类的本性。但过去数十年,为了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人水之争,到如今再次走向人水和谐,人与水的关系怎样才能像最初一样亲密?

  美丽河湖建设,试图重新开启人与水的对话。

  在浦江县,一条以母亲河浦阳江为核心的狭长绿廊,一路悠然铺陈延展,串起湿地、树林、湖泊和农田,到三江口湿地公园收尾,成为了冬日浦江大地上一条飘逸的“绿丝带”。

  这是浦江花大力气建设的生态廊道。它不仅有生态功能,还具备游憩、文化、教育、经济等多重功能。近百年来,英国伦敦等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试图通过建设绿廊,来改变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红色的骑行道,黄色的步行道,镶嵌在半山腰的钢木结构栈道,让人自由地漫步于江畔、丛林和田间,又可随处找到休憩座椅停歇半刻,看流水淙淙,听鸟儿低鸣,闻山野花香。

  “打造美丽河湖,设计和建设的理念,就是让人走进来”。浦江县水利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绿廊里保留了15万余株乔木,设置了31个亲水平台和挑台,10余个生态停车场。

  在绿廊漫步,人与水的距离近了。

  从浙中的浦阳江到浙北的杭州,亲水景观、亲水廊道的建设,已经成为众多美丽河湖的标配。

  据省水利部门相关要求:至2022年底,全省90%以上乡镇范围内河湖达到新时代美丽河湖建设标准,基本形成全省“一村一品一水景、一镇一韵一水乡、一城一画一廊道”的全域美丽河湖新画卷。

  全域美丽河湖,是浙江治水的新理念。

  它将一个个治水的盆景,串起变成美丽河湖的风景。普惠沿岸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的人水关系。

  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已经初步打造完成了街道区域内的美丽河湖,形成了沿河、移步换景的独特风情,形成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在丁兰街道的河边走一走,廊道石桥、花树繁茂,水里清可见底、绿草摇曳。值得一提的是,江干区专门引进专业机构,重建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从最初的鱼虾绝迹,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垂钓胜地。

  “不能上游污染下游治,要一盘棋考虑。不管是水系流动的特点,还是生物多样化的需求,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势在必行。”江干区市政河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区里专门出台了美丽河湖评价标准,以此指导全区美丽河湖创建,形成全域治理的格局。

  全域设计、全域施工、全域养护,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让智慧化管理成为了可能。结合丁兰智慧小镇建设,丁兰街道的美丽河湖,配上了“最强大脑”——防汛排涝信息化系统。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就能实现“实时掌控河道排水管网、闸泵站运行情况、远程智能控制闸泵站”的智慧化管理目标。

  美丽河湖

  带动美丽经济

  年近六旬的瑞安曹村镇村民徐学朴,带着资本从上海回到乡里。去年,他与镇里达成初步意向,与7位乡贤共同出资1500万元,围绕曹村港新河,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

  上世纪90年代,徐学朴离乡时,曹村新港黑臭难闻、十年九涝。如今是什么吸引他回归?

  “这里过去是涝区,现在是粮区,未来是景区。”徐学朴说,回到老家他承包了河边40多亩的低洼地,引曹村港水,改建成莲池,种植荷花。池中临时搭建了九曲桥、凉亭,游客沿着桥漫步,近处荷香阵阵,远处白鹭飞舞,十分惬意。

  曹村港新河的整治,充分践行了我省美丽河湖建设“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的理念。告别过去单纯的工程性治水,而是特别注意将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河道整治尽量保留自然形态和景观原貌,两岸设置了松木桩生态护岸,为鱼类、鸟类、两栖类等生物保留栖息之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曹村港新河两岸还补种了200多种本土植物,四季变幻间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景致,丰富了水域景观层次。得益于良好的水岸生态系统,目前,曹村港河道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以上。

  生态优势带来“美丽”红利。今年夏天,徐学朴的40多亩荷花池产的莲子成了抢手货。而曹村港新河一带,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出产的生态大米——天井垟大米,去年总产量达581万公斤,亩产比水环境整治前高了近100公斤,农民增产又增收。

  像曹村港新河这样的河与溪,如一条条细微的动脉,流淌在大花园里。千条河,万条溪,对于沿岸的数万个村庄来说,美丽河湖建设,带来数以万计的发展机遇。

  美丽河湖点亮美丽乡村,带动发展美丽经济,正在浙江的乡村成为现实。

  梅溪有金华婺城“西溪”之称。在美丽河湖建设中,当地着力发掘梅溪的水文化,以水为脉,结合当地的黄帝文化和民间传说,沿路设置了多个景点,饶有趣味。湖光山色、竹溪探幽、流水童年、婺州风华、乐山知水、梅溪印象、梅溪洲头,让游客沿河找回乡愁。

  而在德清上南斗港,美丽的环境引来了无数白鹭,浙江农林大学与台湾乡游团队联合打造的“万鸟创客园”,现已入驻创客16家,村集体经济随之转型。开化马金溪则打造了百里黄金水岸,水主题的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已达55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3亿元,惠及河道沿线多个乡镇百姓。

  明年,依托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浙江还将依托全省的万条溪流,充分发挥河道线性特点和廊道优势,将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串联成珠,打造成为绽放美丽、寄托乡愁的风景线。让百江千河万溪,成为浇灌大花园的“幸福河”。

标签: 浙江;余姚;江干区;河道;两岸;杭州市;治水;防洪;美丽乡村;现代... 责任编辑: 马轶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幸福河”滋养大花园 浙江全域化、高质量打造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