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9日讯 浙江是养蜂大省。
据统计,浙江拥有143.65万箱蜜蜂。其中,生产效率极高的“意蜂”,数量是100.37万箱。
蜂农转场追花,蜜蜂追花采蜜。
但各地因抗“疫”需要,采取交通管制、流入人员隔离等特殊措施,蜂农转场遇到困难。
杨美科是宁波市鄞州区的一名政协委员,也是民革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委员会的委员。疫情之下,他一直在关注蜂农转场的情况:“蜂农无法转场,不仅错过春繁时机,导致蜜蜂成批死亡、蜂群繁殖断代,而且严重影响等待蜜蜂授粉的作物及其背后的经济、生态。”
浙江,蜂产业大省
蜂产品作为传统保健品,一直深受市场青睐。据统计,中国年产蜂蜜40多万吨,其中11-12万吨用于出口;蜂王浆年产量3000吨,其中1000多吨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
“我国各个季节的主要蜜粉源植物遍布各地,从南到北的花期有一定连续性,这决定了多数养蜂者必须跨越地理纬度实行长途转地放养,以充分利用外地蜜粉源达到追花取蜜粉、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浙江大学动科院教授胡福良是我国蜂产业界的权威专家。他告诉钱报记者,除了山区定点养的“中蜂”外,浙江80%的“意蜂”,分为大转地和小转地两种养蜂方式。剩余定点养的“意蜂”,主要用来生产蜂王浆。
浙江茶叶种植面积大,大转地蜂场一般在9月初回到浙江,先采集山花并休整蜂群。
茶花期结束后(11月底),蜂场搬运回乡,并在家附近选择合适场地越冬和春繁,春节后(2月中下旬)开启新一年的转地路线。
小转地蜂场,则根据当地和附近的蜜粉源情况,选择一两个花期进行转地,如在油菜花期过后,4-5月转至柑橘场地,9月底转至茶花场地。
由于采蜜习性不同,浙江80%的“意蜂”都采用转场方式养蜂。
关于生计的蜜蜂转场
眼下,油菜花逐渐泛黄,这本是养蜂人背起行囊,收割甜蜜的季节,但疫情之下,养蜂人却遇到了麻烦。关注到蜂农转场困难的,还有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委员杨美科,他也是民革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委员会的委员。
杨美科说,蜜蜂转场困难,不仅直接关系着蜂农生计,也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密切相关,“养蜂人在全国各地追花采蜜,已经成为全国作物授粉、全国蜂蜜产能的重要一环。上承作物产量,下接花蜜副食,中衔物流运输。蜜蜂转场授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蜂农自身的经济效益。”杨美科说,眼下全国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季节不等人,随着气温转暖,各地区的花期将至,部分地区已经春暖花开。
2月15日,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将“蜂农转场”的交通保障,纳入必须“确保物资和产品运输畅通”的范围,“但政策从部委到地方,需要一个落地执行的过程。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转场依然困难。”
杨美科说,转场不仅关系着蜜蜂是否能采到花蜜,还关系着蜜蜂是否能避开正在打药的村镇,更关系着全国农作物能否及时有效地全面授粉。
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
“逐花而至、追花夺蜜,养蜂人需要在全国追着花期跑。”杨美科说,“作物不等人,时节不等人,在这个领域,时间一天也拖不起、耗不起、损失不起。”为此,他写了一份《关于紧急放飞“农业之翼”,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其中,他提出了两个观点:
一、政府有关部门赶快行动起来,为蜜蜂转场打开绿灯,为蜂农发放绿色通行证和自由驻扎全国各乡镇的统一出入许可证,让蜂农和蜜蜂尽早回到田间地头,尽快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
二、蜂场通常在旷野和农村山地田头,常年呆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和农作物为伴。他们的转运转场也都是通过自己的单独货车进行,不挤地铁和飞机,感染风险低。只要他们出行戴口罩,并在出入高速路口时接受体温检测就可以基本排除感染可能。蜂农到达蜜蜂转场目的地,当地村政府做好蜂农后勤保障工作,保障蜂农呆在蜂场,做到不外出、不与外界接触;实现就地隔离,实现人员隔离和养蜂采蜜两不误。
“尽管,现在的疫情情况较此前已有很大程度好转,但外地人要进入小区、办公场所等还需要出示绿码。这样,客观上,一些没有绿码的追花人无法进来。”杭州某县一位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花是养蜂人的生命线。随着疫情得到更好控制以及鲜花越开越多,养蜂人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他说,他们会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这些追花人的健康登记和监管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