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8日讯(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又热闹了起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生长发育的问题。
满满一天专家门诊下来,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儿童内分泌学专家傅君芬教授看了八九十个患儿,她和团队的医生都惊讶地发现:疫情期间孩子们都长胖了不少!
傅君芬教授告诉钱报记者,门诊中30~40%的患儿都或多或少增重了,其中每天10个左右是专门来看肥胖的。
今年8岁的小妮(化名)是傅君芬教授的老病人,一年前因乳房提前发育前来就诊,检查发现她骨龄超前,卵巢子宫增大,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
这一年里,小妮妈妈一直带着她来浙大儿院复诊,每3个月注射一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也就是抑制发育的药物,调节她生长发育的节奏。
受疫情影响,傅君芬教授已经3个多月没见过小姑娘了。这次小妮一走进诊室,她心里就咯噔一下:怎么整个人胖了一大圈?
小妮妈妈告诉医生,女儿3个月来整整胖了8公斤,从24公斤长到了32公斤!小姑娘也知道自己胖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傅君芬教授说,按照她131公分的身高来算,体重指数(BMI)超过18,已经达到了儿童肥胖的标准。后续的检查显示,她的胆固醇和尿酸都超过正常值。这既不利于性早熟的控制,也带来了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短短3个月时间,小姑娘怎么就吹气球似的发胖了呢?小妮妈妈无奈地说,疫情期间,家里的老人每天研究新菜谱,变着花样儿给她做好吃的,“她吃起来毫无节制,我们当着老人的面也不好让她少吃点,体重就蹭蹭蹭往上涨。”
一顿吃2碗米饭,一天吃2个红糖鸡蛋、四五罐牛奶,这么胡吃海喝3个月,可不得发胖嘛!
傅君芬教授说,原先就患儿童肥胖症的小胖子们,这段时间也松懈下来,没有好好减肥。比如一个9岁的男孩,以前就有35公斤,超出标准体重不少,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这2个月里,他体重飙升6公斤,突破40公斤大关。
男孩走进诊室后,傅君芬教授发现他颈部发黑、增厚,摸起来有天鹅绒的触感。她解释说,这是黑棘皮症的表现,说明患儿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样发展下去,他以后得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据傅君芬教授观察,不光这个男孩变胖了,带他来看病的爸爸妈妈也比以前胖了些,“其实窝在家里,长胖一点是普遍现象,连我自己都胖了2公斤。但家长还是要监督好自己的孩子,管住嘴、迈开腿,均衡饮食,坚持运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