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左)体验古法制碗技艺。 吴宝春 摄
浙江在线4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甘凌峰 通讯员 吴宝春 蒋秀秀)地处瓯江山水诗路最南端的苍南县玉苍山一带正迎来蝶变:整合玉苍山旅游资源创建5A级景区,形成集观光、探险、度假、疗养等为一体的旅游环线,提升硬实力;以碗窑、矴步头等制瓷古村落为核心,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一双筷子五个碗”主题的瓷韵小镇,提升软实力。
“一双筷子五个碗”重在讲好“碗的故事”,弘扬“家的文化”。通过规划“一双筷子”形状的两条旅游交通线路,让游客来了可以“当一次碗民”体验瓯瓷制作技艺,“游一天碗景”感受古村制碗文化,“喝一口碗茶”品当地美食听人文故事,“住一宿碗里”体验乡村民宿,“带一只碗走”拉动当地文创延伸产业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玉苍山脚下探访。
传承
古法制碗又回来了
远远地,记者就听到泉水叮咚,碗窑古村到了。碗窑古村依山建房,沿山建窑,引渠入村。“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的重点项目。”苍南旅游与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卢成界指着修缮一新的水渠,颇感自豪。从2017年以来,苍南投入3200万元用于碗窑古村的改造提升。
沿水渠拾级而上,不断转动的水碓有节奏地上下锤击。碗窑古村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制碗流水线,水碓是流水线上的一环:将制碗原料高岭土倒入水碓,打开水渠闸板,在水流的冲击下水碓转动,反复捣击,直至高岭土粉碎。
当天,碗窑古村游客络绎不绝,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体验项目了。在水碓旁,几位游客正围观一位老人——71岁的余振镘。只见余振镘张开双手打磨泥坯,手随泥走,泥随手变,不到两分钟,一个精美的瓷碗坯胎就做好了。记者上前体验了一把,发现手的力道很难把握,捣鼓了半天也没成功。
作为温州市非遗传承人,余振镘已经和瓷碗结缘半个世纪。碗窑古村最辉煌时,周边有18个龙窑,每个龙窑一次可烧制近20万件成品,是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从业者上万人。碗窑停止生产后,老余转行了一段时间,后来被村里聘请回来做工艺展示。“古法制瓷底蕴深厚,是灵魂,必不可少。”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衍生
给游客回家的感觉
各种“家”的符号,被当作瓷韵小镇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走在碗窑、矴步头等古村落,老街上遍布的老字号,满满都是旧时“家”的味道:不必等中秋节,丁源兴、林淑盛等品牌的桥墩月饼全年有售;“功夫老李”休闲吧,售卖卤豆腐、卤鸡腿等卤制品;肉羹、肉燕、光饼等当地小吃应有尽有。
36岁的王大进在矴步头老街开了家“王记豆腐坊”。“我的豆腐脑、豆浆可是苍南的非遗手艺。”王大进转着100多年历史的青石磨,说起自家的光辉历史。他家四代做豆腐,始终坚持纯手工,用柴火烧,山泉水煮。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500多碗豆腐脑、豆浆。王大进不满足于此,今年他还在自家后院开辟了块场地,打算开个亲子手工豆腐体验馆。
王大进的想法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今年3月,矴步头村村委会主任石士党借复产复工的机会,多次和苍南县旅投集团接洽。最终,苍南县旅投集团明确意向,将投资860万元,把矴步头村的32间百年古宅打造成集民宿、采摘、游乐为一体的亲子项目。
而苍南的旅游部门和桥墩镇则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投资11.5亿元,整合玉苍山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家庭式”体验旅游综合体,给游客回家的感觉。包括莒溪畲族风情小镇,高山樱花园,野外露营基地,碗窑、石聚堂、矴步头景区提升等16个子项目。
当天,记者采访的一路上,峡谷栈道、景区环线道路、步行绿道等都在紧张施工,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苍南县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底以来,整个景区已全面复工。目前绿道、游客中心等基本完工,计划2022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