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之江轩丨省优、部优不能成“搁”优

字体:
—2022—
06/08
13:00:00
2022-06-08 13:00:00 来源:浙江宣传
  友人最近来杭州,想在当地欣赏一场文化演出。印象中,浙江获奖的文艺精品不少,但寻遍各剧院,发现没有经常性商演的经典剧目。

  这个现象,《之江新语》一篇发表于2003年的文章《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就专门提到过。

  文章说,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

  “省优、部优、葛优”,曾是演员葛优知名的广告词。幽默的谐音放在文章里,一针见血,对当年不好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整改要求。

  快20年了,文化产品不屑于讲“票房价值”的现象已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些文化产品“涛声依旧”。

  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地方剧种。一些文化单位往往把精力都放在冲奖上,获奖之后,公演几场,就放在“仓库”里了,群众“只闻其名,不见其貌”,被人戏称为“几年做一部,一部养几年”。

  这几年,“金杯”和“口碑”双赢的浙产文化精品越来越多,如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外交风云》《都挺好》,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纪录片《王阳明》等,都叫好又叫座。

  但不可否认,包括浙江在内的很多地方,线下可欣赏的文化精品并不多。

  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才能经常性看到爆款演出。

  像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60多年经久不衰;宝岛台湾1986年推出《暗恋桃花源》,一直在全国巡演。北京的相声、上海的脱口秀等,已成为市民的日常文化消费。

话剧《茶馆》剧照

  文化产品为什么要讲“票房价值”?道理很简单。文化产品创造出来,是要给老百姓看的。只有进入市场、抵达群众,才有可能实现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作品没人看、没市场,又何以影响人、鼓舞人?

  所以说,文艺作品不能太“清高”。不能拿了金杯银杯,得了这奖那奖,却束之高阁、孤芳自赏,只能在奖项名单里看到。

  不敢进市场、市场不欢迎的作品,生产越多,浪费越大;得奖越多,对奖项本身公信力的损害也越大。

  现在浙江能获奖的作品,质量是靠得牢的,真放出来,应该是会受群众欢迎的。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来的思路,促使那些走向“仓库”的精品能与广大群众见面。

  最近有一部越剧《钱塘里》,看完的人都拍手叫好。希望以后这样的优秀剧作让更多群众能看到,能经常性地看到。

越剧《钱塘里》剧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