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媒体监督:该出手时就出手

字体:
—2022—
12/03
07:58:00
2022-12-03 07:58:00 来源:浙江宣传

  “所有的批评报道,20点播出,21点必须研究怎么整改。”“闻风而动,事不过夜。”近段时间,湖州有档舆论监督栏目《看见》“火”了。这个自6月24日诞生的“新生儿”,已刊播监督报道近60期,力度之大、声势之强引发广泛关注。

  “看见”,也成了湖州各界的一个高频词。

  很多人知道,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激浊扬清、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剑”。在媒体格局变革日趋深刻,传播媒介多元、渠道多样的当下,如何让这把宝剑更锋利,是一道难题。

  而市级舆论监督栏目《看见》的走红,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一

  先来说说出题背景。

  提起舆论监督节目,也许你会想到《焦点访谈》栏目。走过近30个年头的这档栏目,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为新闻舆论监督打造了“样板”,实现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目标。

  聚焦浙江省域,舆论监督栏目也有代表作。

  2014年,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正式开播。这档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栏目,以“政府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为报道原则,用新闻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2018年,浙江日报推出《一线调查》栏目。记者深入现场,揭露问题,栏目刊发的调查报道反映了一系列民生问题,给相关部门和读者带来了诸多思考。

  此外,山东、海南等多地省级媒体也主动发力舆论监督,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舆论监督,可以说媒体一直没有缺席。

  但与央媒、省媒相比,市级媒体有点犯难。

  在人力、物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市级舆论监督报道该从何处下手?

  从《看见》栏目的报道来看,内容贴近百姓、问题一针见血、解决及时到位,是答案之一。

  比如,《废弃线杆矗立街头,谁来“拔刺”?》这期报道,反映的是湖州中心城区存在多个废弃线杆,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影响市容市貌,但是如何处理,多个部门都表示无能为力。事情并不大,现象也很普遍,但百姓反映很大。经报道后,问题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仁皇山风景区:权责不清,管理缺失》这期报道,因为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晰,导致管理出现乱象。经报道后,相关部门连夜分析问题,明确职责。另外,针对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等现象,属地也分类别、分区域全面排查,做好“厘清边界”的功课。

  此外,像消防安全、电梯隐患、环境污染等一批问题,在媒体介入后,部门以“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事不过夜”的作风立即整改,在一些共性问题上更是实现了从“就事论事改”向“举一反三治”的转变。

  从三级媒体的实践来看,舆论监督报道要想受欢迎、赢好评,说到底,优质的内容不能缺位,群众的“急难愁盼”能否解决是观众真正想“看见”的。

  二

  再来说说《看见》栏目的解题思路。

  有人问:为何《看见》栏目能一炮走红?仔细想想,或许还是这样的亮剑太少了。

  各地媒体或多或少也都开设了舆论监督栏目。但为何很多时候,这些栏目没有“市场”?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比如,“家丑不外扬”心态作祟。一些领导干部怀抱狭隘的政绩观,认为舆论监督就是单方面找茬挑刺。在他们看来,“家丑”曝光后可能会影响政绩,因此不配合、不支持,甚至还会出现对媒体的敌视心理。

  从《看见》栏目报道的内容看,像消防安全隐患等不少线索都是相关职能部门自己上报的,主动揭短、敢于亮丑、接受监督已成为当地各部门的共识。

  比如,习惯听号令。有些新闻媒体有要求就做,没要求就不做;有些媒体习惯唱赞歌,不想监督、不敢监督,导致能力丧失,对舆论监督报道“敬而远之”;还有些媒体尽管也监督,曝光现象也多,但因为准备工作不足,对问题分析不够,出现光打雷不下雨现象,更谈不上什么效果。

  从《看见》栏目报道的效果来看,正因为坚持“不当老好人”,对每一个问题都刨根问底、穷追不舍,找到最后真相与症结,才使这档栏目受人关注。比如《火灾警示之下,消防隐患缘何“涛声依旧”?》这期报道,就抓住夏季一处旧厂房发生火灾的突发事件开展追踪式报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更深一步调查发现该区域存在重重消防隐患,并对此进行举证拷问。这样的监督报道抓住了“热点”,又不止于就事论事。

  再比如,“三分钟”热度。有些栏目舆论监督时冷时热、时有时无、时多时少的状况,广泛存在。说白了,很多地方其实是把舆论监督作为“备稿”,也有为了应付之嫌。久而久之,舆论监督就会处于尴尬境地,“监督难”“难监督”现象始终伴随。

  从《看见》栏目的报道频次看,每周三期批评报道雷打不动,另外对曝光内容、属地等,不作硬性规定,不搞区域平衡,避免了“昨天刚报道过,今天轮不到我们”的侥幸心理,大大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不愿为、不敢为、不长为,当群众需要你“亮剑”的时候,你不“出鞘”,那么又谈何“市场”?该发声就发声,该亮剑就亮剑,“爆火”就不足为奇。

  三

  马克思有句名言:“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对于媒体而言,做好舆论监督大有可为,也应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也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今天,媒体肩负的任务越来越多,承载的使命越来越重,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伴随而来。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条件,有些之所以迟迟解决不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直面矛盾、破难攻坚的“亮剑”精神。

  敢打敢拼,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碰不触,矛盾永远是矛盾,问题永远是问题。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队伍之所以让敌人胆寒,就是因为他们从不退缩,敢于“亮剑”。

  舆论监督本质上就是这个时代的“亮剑”,把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暴露出来,把干部队伍中的不良作风反映出来,从而加以改进、加快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媒体的斗争精神。

  当然,对于媒体自身来说,做好舆论监督,首先还得刀刃向内,提升“内功”。

  媒体是舆论监督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执行打折扣,反而会影响公信力。

  当前,媒体融合加快推进,这也为媒体做深做透舆论监督带来了机遇。媒体更应精准把握定位、创新路数打法,从选题取材、角度时机、政策分寸、力度大小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借助多样化的技术和渠道,提升舆论监督影响力、震撼力和持久力。

  舆论环境其实就是发展环境。做好舆论监督不能一阵风,风过无痕;不能东边日出西边雨,力量冲抵。只有正确对待、充分用好、持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动力、集聚能量,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无惧风雨、破浪前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