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买药难题如何解

字体:
—2022—
12/21
07:53:00
2022-12-21 07:53:00 来源:浙江宣传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后,身边逐渐有人开始变“阳”,还没“阳”的也在自我发问。市场上出现了抢药潮、囤药潮,消炎的、退烧的、感冒的、止咳的,林林总总,都成了抢手货。

  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问哪里有药买,有人跑遍全城药店就为了买一盒退烧药;有人在各大平台下单的药品一直不发货,药没送到人却先“阳”了;有人“阳”了本就难受,再加上没药可吃,心里充满怨气。争抢带来的结果是,药品不是买不到就是送不到,要么就是买不起。

  群众的焦虑、恐慌乃至责骂,还有对当前乱象的吐槽,提醒着我们如何加快治理破解,加强药物的供应保障,以最快速度满足群众最急迫的需求。

  一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一切都在转型。人们适当购买防疫类药物,有的是以备不时之需,有的则是刚需,都是必要的抗疫手段。

  很多买不到药的人质疑,为什么到现在药还是那么难买?是生产不过来,还是生产出来了没人送?药到底被谁买走了?

  不可否认,首先,“囤货潮”是药物短期紧缺的重要因素。

  抢购—囤货—卖爆—缺货—断货—涨价,这一幕幕是如此似曾相识。从口罩到酒精,再到现在的连花清瘟、布洛芬、抗原试剂等,三年疫情以来,“囤货潮”已经经历了多轮。有人戏称,以前是“囤菜等封控”,现在则是“囤药等发烧”。

  病毒在蔓延,“抢药”的情绪也会蔓延。有的人对病毒不够了解,认为药越多越好,有的甚至一个人疯狂囤了数十箱;还有一些人看到身边人都在抢药,于是也加入抢药大潮,总感觉不买点药心里就不安。最终结果是,没生病的人把药抢完了,一些真正需要药物的患者只能干着急。

  其次,需求暴增导致药物生产短期供应不上。

  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制药大国,但短期内大量居民去买药,必然会对药物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无论是上游的原料药供应商,还是中游的药企生产商,以及下游的药物批发零售商,哪个环节掉链子了,都会导致“一药难求”。

  第三,药物供应的末梢还没有打通。

  以往,曾经发生大批防疫物资囤积在仓库而无人发放配送的情况,在当前物流体系、卫生体系等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没有足够力量打通药物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导致群众购买不到药物。

  所以,看似“抢药潮”是一个医疗问题,但背后考验的是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能力。健康人群如何做好心理疏导,重点人群如何做好基本保障,抗疫物资如何做好精准调配,这些都是决定药物供应的关键。

  二

  其实,囤药大可不必,供需不平衡只是暂时的。回顾三年抗疫历程,绝大部分时候物资都是充足的,应该相信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

  比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中提到的相关药物,我们已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相关药企的生产要素保障,推动扩能扩产。

  据了解,目前备受关注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在产制剂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且原料药产能都比较充足。例如,山东安丘鲁安药业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年产能接近3万吨,大约是往年国内市场总需求的两倍;近期被抢购的连花清瘟,据网络报道,疫情早期2020年,以岭药业满产产能就达到每天生产胶囊剂约5000万粒、颗粒剂约200万袋,按照每人用1盒24粒装胶囊或10袋颗粒来算,每日能满足228万人需求;而作为浙江布洛芬颗粒主要生产药企,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把部分药物的生产线全部“让”给布洛芬,全力保证市场上药品正常供应。目前,该企业布洛芬日产量为3.4万盒,正在逐步增至6万盒,预计到一月中下旬将达到12万盒的日产量。

  在抗原检测试剂方面,我国是检测试剂生产大国,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4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年产能超过70亿剂,已经提供55亿剂,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口罩等防护用品方面,三年来的抗疫已经形成完备的生产链、供应链,特别是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工信部已加强生产调度,能够满足基本防控需求。

  所以,假如你还健康,那么大可不必焦虑。只要考虑常规需求,有针对性、适当、适量的备药即可,还可以翻一翻家里有没有剩余的药,以免买多了造成浪费。

  假如不幸“阳”了,也不必过度焦虑。如果高烧不退,去附近的医院就诊也都能获取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上漫天飞舞的药方、药单,吃什么药、怎么吃要十分注意,不能“病急乱投医”,退烧药、感冒药一起上,特别要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次数使用药物。

  三

  买药难折射出群众的焦虑和无助。现在手机屏背后的每一个买药人都很不容易,如何解决“买药难”已经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笔者认为,只有从痛点难点堵点入手,一个一个环节地破解,才能让“买药难”切实得到解决,让老百姓手中有药、心中不慌。

  在供给侧,关键是要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现在的制药厂虽然已经开足马力生产,但也面临短时需求一旦过去,货可能砸在手里的风险。加之有的药厂员工陆续新冠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有关部门应正视这些问题,消除制药企业的顾虑,有序组织药品生产,让这批“战略物资”快快进入市场。

  在需求端,关键是要解决囤积造成的资源错配。其实,要消除“囤货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们看到货源的充足。针对群众的焦虑不安,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承诺发热门诊一定备有退烧药,确保真正的患者有药治疗,借此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性囤货。药物到底有多少储备,能满足多少人的需求,有关部门必须心中有数,更要公开透明地实时发布,这才能让老百姓心里有个底。

  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要兜牢民生之底,决不能让重症患者和脆弱人群求医无门、缺医少药。近期,各地推出“互联网医院”“发热诊疗站”等做法,获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值得推广借鉴。从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当然,对于平台渠道上一些商家的恶意囤货、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要严厉打击,让老百姓从权威渠道买到安心药、放心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抱怨无济于事,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这是三年疫情反复证明的道理。笔者注意到,多个地方最近发出了“邻里互助 余药共享”倡议。比如台州发起志愿服务行动倡议,倡导把多余的感冒、退烧等防疫物资共享给真正需要的人,避免长期不用造成过期浪费和叠加用药风险,鼓励在微信群、网格群等遇到高龄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感染急需抗原试剂、退烧药等求助信息时,在满足自身用药需求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有限的药品资源发挥最大作用。这不失为一个文明社会的暖心之举,更是务实之策,体现了从最小单元、最基本的行动做起,缓解“买药难”的现实问题。

  有人说,健康的心情也是一味良药。如果因为当前“买药难”过度焦虑甚至得上“幻阳症”,恐怕不利于个人抵抗疫情。应该看到,药厂的生产线已经加速启动,供需的底数已经逐步摸清,便民服务的渠道也正在搭建,相信“买药难”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