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春节催婚那些事儿

字体:
—2023—
01/23
13:06:09
2023-01-23 13:06:09 来源:浙江宣传

  “又是一年新春到,每逢佳节被催婚”。回家过年遭遇“花式催婚”,成了很多单身青年这几天不得不面对的“固定节目”。

  去年初,根据有关媒体的调查,近七成的未婚青年都遭遇过“催婚催恋”,80%的人坦言,被“催”,让春节走亲访友“亚历山大”。

  面对家人、亲戚的“灵魂拷问”,有人忙着检索各类“反催”攻略,有人选择躺平、逃避,或者“正面刚”来应对父母和亲友的焦虑。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姻大事上不可避免要被“催”?“催”与“被催”的背后,实际上是什么?

  一

  在老一辈眼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找对象结婚是自然而然的。多生多育、多子多福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之中。

  鼓励婚育古已有之。《周礼·地官·媒氏》记载,政府会在仲春时节举办主题为“奔”的相亲大会,单身男女皆可参加。《诗经·郑风》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描绘的就是男女聚会相亲的场景。

  唐代鼓励婚配、优待生育的政策也很优厚。唐太宗曾下令关心家境贫困、婚配困难的人,要求“亲近及乡里富有之家”帮扶,“资送以济”。唐太宗还将找对象列入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地方官员“若能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考核就能进位。

  除了这些温情的鼓励政策,根据朝代国力、人口和战乱情况,以法令来强制早婚,限制、惩罚晚婚的做法也很常见。晚结婚、不结婚不仅要罚钱,可能还会被强制婚配,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西汉就有专门限制不婚的“单身税”,规定女子15岁前必须出嫁,否则就要缴纳额外的人头税。汉惠帝时还进一步规定,30岁不嫁,人头税要翻5倍之多。

  南北朝战乱频仍,北周武帝下令“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必须要嫁娶。《宋书·周朗传》有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都要跟着坐牢。

  时代在进步,伴随着受教育程度提升和城市文明的浸润,“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结婚”始终是多数父母心头的大事,也成为小部分家庭矛盾的“催化剂”。

  二

  根据民政部数据,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544.5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婚姻欲望”更低。

  如今,把单身视为一种正常选择的“80后”“90后”多起来了。“30多岁了还没结婚”“20多岁了还母胎SOLO”等现象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

  正如有网友在微博上所说,“婚姻已经从必需变成了一种选择”“除非结婚比单身让我更幸福,否则宁愿单身”“我有车有房,猫狗双全,一个人也很快乐”,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一种贴近自己真实内心、符合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在笔者看来,新的婚恋观下,更多年轻人主要围绕“个体需求”来组建家庭,个体不再服从“家庭需求”。而一旦“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就组建不起来,或者已经组建的家庭有可能破裂。这也是为什么结婚率不断走低、离婚率却攀高的原因,也是晚婚成为大趋势的原因。

  婚育成本太高,也是年轻人不愿结婚的重要缘由。“天价彩礼”的新闻时常冲上热搜,频频触动大众的神经。尽管相关部门曾出台多个方案和措施等对天价彩礼进行治理,但生育、赡养老人等问题是绕不开的,结婚就意味着要去面对这些“现实”。现在年轻人的职场压力本来就大,再去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产生恐婚的想法也不可避免。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对于长辈而言,一味地催促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婚恋问题,“结不结婚”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孩子手里。与其反复催促,不妨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多问问过得好不好、过得快不快乐。毕竟,对象或许催得来,但真爱与幸福是催不来的。

微信图片_20230123130515.jpg

  漫画 “三大件”成“三大山” 图源:新华社

  三

  催婚折射的是两代人婚恋观与价值观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像一堵厚厚的墙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双方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上各有各的情绪,各有各的苦闷。

  从孩子这一方来讲,也应该多理解父母的焦虑,因为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爱意的表达。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催婚是父母关心孩子的方式。年轻人也要体会到这份小心翼翼的爱,心平气和地面对,不能一遇到催婚就大发雷霆,甚至恶言相向。在婚姻问题上,上一辈人阅历更丰富一些,也更有经验,年轻人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也没什么坏处。

  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经常有“父母为了子女天天蹲守相亲角”的话题。像是杭州的万松书院相亲角、广州的天河公园相亲角、成都的人民公园相亲角等,每到相应时间就人头攒动。人潮中多的不是年轻人,而是眼神急切、满头银发的家长。一旦碰到合适的人选,家长们就会眼巴巴的,一脸期待。

  事实上,急切与焦虑的背后,是他们为子女操碎了的心:孩子如果一直单着,以后孩子年纪大了由谁来照顾?万一生病去医院却没有人陪伴,孩子会不会很孤单?

  不可否认,如今的年轻人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更强,比起父母认为的“到什么年纪干什么事”,他们或许更重视“自我”,更强调“我的人生我做主”;比起以结果为导向的期盼与催促,他们或许更在乎两个人感觉“对不对”、过程“好不好”,宁可单着也绝不将就。但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不妨多把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记挂在心上。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一家人聚在一起,正是弥合代际差异的最好时机。年轻人可以开诚布公地向长辈表达自己的想法,彼此袒露心声,通过交流沟通来化解双方的焦虑。

  四

  婚恋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家事国事。对一个家庭而言,青年人晚婚甚至不婚会影响家族的延续。对一个国家而言,与婚龄推迟、结婚率降低相伴随的是出生人口数的不断减少。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低出生率、少子化,可能会加剧人口危机。让年轻人在婚育路上轻装前进,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当代青年人的婚恋有个有趣现象,一边是结婚率越来越低、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离婚率越来越高,另一边则是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特别是“寻找灵魂伴侣”成为普遍追求。

  矛盾背后映射着很多青年人的“尴尬”现实:跨省读书、离乡工作,“同学圈”“亲友圈”“兴趣圈”因为背井离乡而日渐疏离。而坐困“996”“5+2”愁城的青年“打工人”们,可支配的个人生活时间其实也十分有限。

  有关部门不妨多创造一些条件,让年轻人的“选项”再多一些。比如拓宽单身青年社交联谊渠道、搭建公益性婚恋交友平台、建立公立婚介组织、扩大专兼职红娘队伍等,只要对青年人有所帮助,都应该用心用力去做好。

  买不起房、付不起彩礼、结不起婚,婚恋成本高也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大山”,这使得部分渴望拥有美好家庭生活的青年人不得不选择晚婚或单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各地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举措,比如为符合条件的部分已婚青年提供租购房优惠,或提高地方公租房的供给;加大高价彩礼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买卖婚姻”行为,等等。

  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其中就提出了“恋而优婚”,把弘扬文明、健康、理性的新型婚育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主动发声,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大力构建婚育新风。

  说到底,团圆是过年最大的主题,一家人聚在一起就是稳稳的幸福,别让催婚伤了和气、添了烦恼,尽量让团圆时刻多一些温暖的陪伴与美好的回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